钟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第五集)(2)

说话也要懂得尽量的要少,少说话就少过失,话多了往往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讲话可能得罪人了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真正一个有涵养的人他一定是寡言,在处众的时候不会乱说话,他能够谨慎,他能够观照自己的心;讲话

  说话也要懂得尽量的要少,少说话就少过失,话多了往往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讲话可能得罪人了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真正一个有涵养的人他一定是寡言,在处众的时候不会乱说话,他能够谨慎,他能够观照自己的心;讲话的时候心就往外面跑,不讲话的时候心就可以收回来。这种人可堪大任,因为他能够有涵容的量,他是个法器;讲话多的人往往很容易走露消息,败事。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选择人,选择都是很谨慎,沉默寡言。这种人哪怕虽然他的智慧并不很高,他可能是个中下根人,但是往往会委他以大任,因为他有这种涵容之量,他讲话可以言无可讥。

  第八种不恶口的净业是『言尽爱乐』,「爱乐」就是大家很喜爱、很欢喜你,听你的话,你讲的话别人能够接受,能够去奉行。为什么你讲话大家很欢喜听?就是因为你讲话里面含著有爱心,你不恶口。你讲话绝对不会刺伤人家的心,你只会讲对人利益的话,大家听了之后真的觉得有受用。这种话不一定是说赞美他,不一定说是奉承他,不一定,真正是出自於真诚心,为他好的。哪怕是讲他的过失,都让他能够爱乐,他听了之后觉得很欢喜,他能够接受,这都是修不恶口。

  怎么真正做到不恶口?自己的内心里绝对没有伤害别人的意念,首先在意念上要清净自己,才能够清净口业。口业是表现,表现什么?表现内心。所以宗门教我们要从根本修,要把这个恶业改变过来要从根本下手,根本就是我们的意念。所以真正修习不恶口这个善业,就可以得到这八种的殊胜果报。佛为什么讲话真正具足这八种利益?因为生生世世不恶口,我们应该学习。当然我们学习佛这样子的善业也不是单单为了求这八种果报,如果单单是为求这个好的果报的话,那还是人天福报而已。应该怎么样?要回向菩提。

  所以『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指无上正等正觉,「阿」就是无,梵文翻译成中文是无的意思,像阿弥陀佛翻译成无量寿佛,这个阿就是无,「耨多罗」是上,「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我们修习善业,不要求人天果报,那叫小果,那是有漏的,没有出六道轮回就不究竟,将来难免在某一生迷了又造业,造业必定堕落。所以要懂得回向出三界成佛道。我们念佛的人求生净土,这就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劝导我们应该这么做。可别只是求人天果报,那叫目光短浅,为什么说目光短浅?因为如果我做这些善业只求来生做个大富大贵的人,或者是生天,要知道,当了大富大贵的人,上了天享天福,就容易迷。富贵学道难,富贵很容易迷惑人,这一迷惑就造业。你看现在这些大富大贵的人,哪个不造业?就光说杀生这条就不知道造了多少,每天吃海鲜,造无量业,造这个业必定将来福享尽了堕三恶道。

  你现在修善业,如果不求生净土,说句不好听的,果报还是在三恶道,只是比那些现在在造恶业的人要好一点。现在那些人造恶业的,他马上这一生死了就下恶道,那你呢?你造善业,来生得善报,就是多一辈子,那一辈子福享完了又堕落,比那个坏人晚一步。所以如果只做善业不求生净土,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还是跟造恶业的人差不了多少,只是差一步。只是那个造恶业的人这一生堕恶道,你来生享完福就堕恶道,就差这一步而已,区别不大。所以想想很可怕,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生净土,决定成佛。

  修习不恶口,『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都具足。不恶口你得「梵音声相」,说话深沉,令人觉悟,非常庄严的声音。真是像大乘经里讲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梵音声相。这种殊胜的果报从哪里来的?因地上面修不恶口而来的。这一段是讲的永离恶口,底下也是讲口业的,要离绮语,请看经文: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这段是讲的世尊开示让我们不要绮语,世尊叫著龙王,我们前面都讲了,龙王就是代表我们大众,他是本经的当机者。叫著龙王就是叫著我们,这底下开示很重要。『若离绮语』,什么是「绮语」?绮就是指的绫罗绸缎,它是个比喻,比喻讲话很华丽,很好听,听了之后让人家觉得很高兴。可是那是花言巧语,那个内容不善,这种叫绮语,它往往是误导众生。你看现前社会里面造绮语的太多了,现在的这些媒体里头,电影、电视剧,网路上的、报纸上的,全都是绮语。为什么?教人起贪瞋痴慢,教人做杀盗淫妄,这些就是为绮语。不劝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劝人回归本性本善,这就是造业。所以这个口业现在可以说是非常严重。

  在《无量寿经》里面,你看世尊把身口意三业排出来,教我们首先要放下的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再讲到「善护身业,不失律仪」,然后是「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证明口业最容易犯。如何来防范口业?真正要从根本上防范,应该是先防范意业。所以对中下根人来讲,佛跟他讲是先善护口业,这是在行为上禁止;对於上根的人,要他从根本修,应该先让他善护意业。他能够清净无染,他能够不起贪瞋痴,他没有自私自利,这样自然口业、身业就能够防范。我们学这十善业要懂得掌握纲领,纲领是什么?要从心地上下手。所以《十善业道经》一开始就跟我们谈心地,「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所以心想是根本,我们抓住根本,枝末就容易防范,这叫从根本修。

  针对现在的这个社会,绮语泛滥,应该怎么做?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不单指我们不绮语,而且要推行有益於众生的语言。好比说一些电视节目,你看最近出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电影,这个好,教人懂得因果,教人改恶修善,这是对人有利益的。如果能够把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以及这些大德的传记都编成连续剧来播放,这样能够利益大众。所以媒体教学效果是最快的,我们师父上人到每个国家,跟各国的领导人都劝导他们要从媒体上下手,推广圣贤教育。比如说请一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士来讲课,在媒体上讲课、在摄影棚里讲,向全世界播放,通过网路、通过卫星电视,通过国家的电视台来播放。这好,真正能够帮助构建和谐世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