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创造人生好因缘 第五集(5)

所以,当下县太爷真的就要带着范大人去逃命,范滂先生说道:我不能连累你,我走了之后,甚至你、你的家人都会被我拖累,还有我的母亲也会被我拖累,所以我不能这么做。你看,没有自己,只想着父母,想着道义。结果
所以,当下县太爷真的就要带着范大人去逃命,范滂先生说道:我不能连累你,我走了之后,甚至你、你的家人都会被我拖累,还有我的母亲也会被我拖累,所以我不能这么做。你看,没有自己,只想着父母,想着道义。结果他的母亲知道她的儿子去投案了,母亲就赶快赶到县衙门去,诸位同学们,你们猜猜看,范母到了县衙门做什么?会不会一进去开始大哭啊?不是。范母进去之后义正严辞地对着自己的孩子说道:孩子呀,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他的节义,他又有名节,又留名青史,同时又很长寿,这不一定能够同时具备,你现在已经跟这些圣哲人的气节同名了,你已经无憾了,你安心地去吧。你看这个母亲面临生死的时候,是凛然大义去期许自己的孩子。而她也很清楚她的孩子最放不下的是谁?就是他的母亲,成全儿子这一生的这一份正气,这一份气节。 诸位老师们,诸位同学们,范滂慷慨就义了,请问他的“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一份志向后来有没有成功,有没有,有没有?诸位同学,我们看事情要看得深远,“莫以成败论英雄”。你说:他已经死了。你看他没有成功,但他的精神留在所有他子孙的心中,留在所有曾经看过他风范的人心中。 宋朝苏轼先生有一天,那时候苏东坡先生才十来岁,刚好他的母亲在看《后汉书》,母亲看到范滂还有范母他们的那一份大义,他的母亲放下了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结果苏东坡一看:母亲你看什么?接过来看了一下,把范滂的事迹看了以后,苏东坡先生对着他的母亲说,他才十岁。他说:母亲,假如我要当范滂,您能不能当范母?哇,我们看了有没有生惭愧心?你看,苏东坡先生十岁就定位自己要当圣贤人,要留名青史。结果他的母亲马上说:你假如能当范滂,我一定能当范母。苏东坡先生后来成为宋朝正直的大臣,看一个人有多正直,看他被贬的地方就知道了,被贬得越远的就是越正直的,绝对不怕生死的。 苏东坡先生的事迹太多了,包含有一次他买了一栋房子,然后刚好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在那哭得很伤心,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们家遭遇很多的困境,不得已把自己的祖宅都卖掉了。所以她非常伤心痛苦。结果后来了解到,她们的祖宅就是他刚刚买的那栋房子,所以苏东坡先生当场就把那个契约撕毁了,就走了,非常有道义。所以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诸位同学们,读过这一句没有?这些话都很有意义,我们都把它冰在冰箱里面很久了,拿出来解冻一下了。你看这个就是意义,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受到各行各业人的帮助服务,“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是百工的付出,我们才有这么便利的生活。人时时怀着这种感恩的心,当下人生就是幸福的了。 ●自己要对人生负完全责任 你看,我们到餐厅去的时候面对服务人员,面对厨师:谢谢你们的服务。我们感恩,他们也觉得受尊重,很和谐、和乐。假如今天我们就因为赚了一些钱,就觉得很傲慢,我有钱,你们就得替我干。然后人家来服务的时候,颐指气使,口气都很不好,然后服务人员离开我们的桌子在那里:有什么了不起,等着瞧。待会儿下一盘菜出来的时候,先给我们添点“香料”,是吧?你可能那一顿吃回去,哎哟,怎么肚子很不舒服?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对人家傲慢,可能常常就要拉肚子。人生的际遇都是感应,都是自己的心召感来的,所以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完全的责任。 诸位同学,这句话有没有感觉有一点吞不下去?负完全的责任,可以马上接受吗?可以,好。能马上接受,这个是有大善根,对圣贤人的教诲不怀疑。我们从第一天,现在已经到第三天了,诸位同学们,您听到了那么多的经句,甚至于唱了几首歌,这一些教诲您有没有哪一句不了解的,有没有?不过我也觉得很高兴,因为你们一定会在我们之上,那太好了。一定有,我们在讲课过程您一定有一句没听懂,有没有?有。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问呢?学问学问,要学着去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要转经,转经就能提升学问;不能被经转,不把它变成生活,最后我们就多读了些书,长了傲慢而已,是吧?回去之后对着同学说,告诉你我可是听过周老师讲课的,我可是听过蔡老师讲课的,来我讲给你听,那就不行了。学完之后应该去力行,用我们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别人。有没有没听懂的?再来,有没有听了以后不服气,听不下去的?这个道理我不能接受。这些当我们当下没有去领会的时候,那我们可能都在退步了,不进则退,这个道理你不能接受了,你就已经生怀疑了,那我们一对经典,对圣贤人怀疑,很难再提升。 当初在补习班,我在考师资班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二十六岁了,离高中的课程也好一段时间了,也十来年没有读了,结果去考师资班——哦,你们还没毕业。考十三科,还要音乐、美术、公民与道德、体育,统统要考,考十三科,那个时候只剩四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人的潜力太大了,我们那时候已经下定决心,要走上教育的路。其实“知止而后有定”,我们已经认定教育、认定弘扬文化,是我们这一生的志业了,那我们的心就不会再浮动了。所以我就想:第一年没考上,再考第二年;第二年没考上,再考第三年。你看有这样的决心之后,反而四个多月之后就考上了。 但是十几科,每次上课我没有时间复习了,这一堂课听完马上全部就要学会,只要有哪一个部分不懂,一下课我马上跑过去问老师,结果老师跑得比我还快。哦,那个补习班的老师赶场,北、中、南赶场,真的有时候追不上,怎么办?这个时候能不能:哎呀,这老师真是的。一个人抱怨对人对己都没好处,怨天尤人是不理智的,自己“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老师追不到,看一看哪些同学这一科学得特别好,你向他请教,这个都是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的。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整个学习的状态都是这样,没有变过。诸位同学们,我们一直在强调,学问就是这一颗心,我们的好学心是升还是降?我们对人的恭敬心是升还是降?我们对父母的孝心是升还是降?我们对自己行为的谨慎是升还是降?这个跟年龄不成正比,不是说年龄越大,这些心境就提升了,反而很可能在堕落,我们自己没有警觉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