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先生的读书习惯 曾国藩先生他有一个习惯持续了很久,他每一天都写日记,很重要的是,透过自己的日记沉淀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这一天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像我们可以对照对照《弟子规》,今天哪一些做得还不错,哪一些不足,明天再接再厉;第二个习惯,他每一天看历史看十页。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是唯一承传五千年的一个民族,而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世界上也是硕果仅存的,中国人的历史他含摄着忠孝节义在其中,这其他民族很少看到,而唐太宗先生讲到,“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其实我们在读历史当中,这些圣哲人的风范,我们也是领纳于心。在每一个朝代当中曾经犯下的过失,我们警惕自己;他们的德行、优点,我们期许自己去效法。所以他每天读史。 那我们发下去的参考数据当中有一部书是《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六十八个在这几千年历史长河当中留名青史的圣哲人,那我们每天看十则好不好?你们好像有点勉强。看十则的话,离开的时候也看了差不多快一半,也看了快三百则。哇,文天祥先生说,“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当我们翻开刚好是范仲淹先生的时候,就看到范仲淹先生就好像在我们的面前一样,一定很安慰说,啊,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第三个习惯,是他把每一天听到让他特别有感悟的这些道理、故事,或者跟人交谈当中吸收到的东西,在每一天晚上都把它记下来。那每一天都有积累,每一天都是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确确实实,这个道德学问是靠积累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我们这个进修,修是修正,修正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进是进步、精进,每一天都有提升,就像汤王在他的沐浴盘器上面写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海南省监狱系统能把传统文化推展得有这样的成就,其实最重要的,领导层的认知非常地正确,就是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所以我们推广者,事实上我们也是首先要是一个好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好榜样,我们才能真正带动身边的人好学。 这个“学”在古字当中,这个是一个罩子,然后两只手把这个罩给掀开来。所以这个学习是放下习气的过程,把习气拿掉,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他本来就有这颗本善之心,但是“苟不教,性乃迁”,所以染上了很多坏的习惯,贪心、坏脾气、傲慢、嫉妒,这些坏的习气。所以“为道日损”,学习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这一些染着的东西,放下执着点。这个是我们一个学习的态度。每一句经文它是让我们放下该放下的,提起本有的德行,不是说,挤了一大堆东西到脑子里去,那个又变成知识积累了。 学习不是知识积累, 而是提升道德学问 这个学习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在求学的过程当中很多是知识积累,并不是道德学问的提升,这个我们自己要明辨清楚。我跟大学生交流的时候,都请教他们一个问题,大家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他们都说,小学。那这十几年的书念哪去了?十几年的书假如变成我们是知识一大堆,结果不会做人,甚至于变成一个考试的机器一样了,那这个方向就需要调整了。可是很奇怪,我们这个惯性有时候会拿不掉哦。 我记得有一次在交流的时候,当我念到一句经句,我很感动,我念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统统低下头来都不看我,全在抄这一句经句,然后我的灵感都不见了,本来我讲到很感动,希望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大家。结果大家一听到经句,抄。所以抄是必要的,不只要抄在纸上,更重要的要抄在哪?心上啊。 好,考试来了,请把抄在心上的《朱子读书法》,我们复习一遍,第一点,循序渐进;第二点,熟读精思;第三点,虚心涵泳;第四,切己体察;第五,着紧用力;第六,居敬持志。所以学习很重要的,用心去感悟,学贵心悟,悟到了,这个学问就跟着我们一辈子了。 所以绝对不是知识的积累而已,而且所有学到的知识都是从德行当中来运用的,从这一份服务社会的存心来运用。不然,你知识越多可能是傲慢,可能是自视甚高,甚至可能是高科技犯罪,那就更麻烦。 学习是放下坏习惯的过程 首先学习是不断放下坏习惯的过程,而学习这个“习”也有效法,效法经典的学问,效法古圣先贤的风范,“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我们看到“知足”两个字,就想到知足常乐。有时候会想一想,每天假如不用吃饭好不好?好啊,可以多读多少书,那个书中的法味可浓了。但是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吃饭,因为要有体力嘛,而体力最主要消耗在哪?能量消耗在哪?烦恼上面,所以想少吃饭就少烦恼。 《朱子读书法》说,要循序渐进。这个欲望也是循序渐进慢慢地减少、慢慢淡。急躁对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门坎,所以“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下来,不能浮躁,急于求成,适得其反。“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假如我们现在每一堂课就,哎呀,赶快学啊,我回去还得讲课给人听啊,还得推广啊,这样的心很容易急,而且这样学起来都不是消归自性,都不是观照自己,都是要马上现学现卖。 我记得之前有一位同仁,他来的时候一直都在想,我要回故乡去好好干它一场。然后就想着多听一些课回去可以讲,结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两个月,越学越闷,结果甚至于是,因为都只想着以后要去讲给人听。这个心都是系在未来,感受能力下降,感觉不到身边人的需要,连自己的室友有什么需要,他都感觉不到,那能不能帮人啊?近处都不能感动了,还能够谈更远的人吗? 所以他忽然反思,连身边现在最近的缘都关怀不到了,还谈什么以后要关怀谁呢?这么一转念,他才安住在当下的学习。所以人的烦恼往往是懊恼过去,担忧未来,耗了很多。其实最重要的安住当下,全神贯注在当下的学习,我们用一份真诚的心、恭敬的心、清净的心来听每一堂课,来念每一句经句,自然而然在这一个月就会有很大的收获。那个心的感悟,还有学习的状态就能够延续到我们往后的学习跟推广上,甚至于我们应该期许自己现在这一个月的学习状况,回去以后还要更提升,保持以后更提升,因为学习要精进,日日新,应该是往上提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