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七集)(4)

在写的过程,有一位长者来了,这位长者是汤池镇写书法的一把手,写得最好,很有修养。他来看是因为他听说这些孩子写得很好,但是还没见过,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他亲自来看,七十六岁的老人,一站站了两个多小时。

  在写的过程,有一位长者来了,这位长者是汤池镇写书法的一把手,写得最好,很有修养。他来看是因为他听说这些孩子写得很好,但是还没见过,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他亲自来看,七十六岁的老人,一站站了两个多小时。看到最后,他说道:我的基本功不如这些小孩,我要跟这些孩子学习。我们听了都很感动,一个书法写这么好、又很有修养的长者,居然说他要跟小孩学。然后他说:我要跟杨老师学。还请杨老师的书法本,拿回去临摹。

  那天刚好大年初一,我们到长者家拜年。我一进到这个长者的门口,看到他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往事一场春梦,七六从零开始」,看了我们很感动。他看到孩子写得这么好,马上觉得我要再学习,所以往事,所有的这些得到的这些奖赏都放下了,从零开始好好再学。长者这一分谦卑的态度,感染了我们现场每一个人,也让我明白到为什么这么好的因缘是在汤池,不是在其他地方。因为他们的长辈都有德行,庇荫了后代。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子孙有好的福报?就得从我们德行开始。而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斗父母、斗老师非常严重;但在庐江,没有斗老师、父母。你看祖宗没有干坏事,还保留了这一分孝亲尊师,所以庇荫到后代能有这么好的因缘,文化的复兴在汤池努力的做。所以一切事都没有偶然的。

  我们要转经典,能把「礼运大同」、能把我们所学的经典,真正把它落实,把它做出来。所以,孝悌是圣贤人教诲的核心,我们从家里落实孝悌,从重要的节日对祖宗有孝心,祭祀。所以那一天,二百多人的祭祀,也给我们所有参与的人留下了深深的一个感动,触动。祭祀完以后,我们有一个同仁他们家来了九口人。祭祀完了,接著要给父母礼拜,给父母拜年,就藉著给祖宗祭祀的这个场很好,这个场地很好,就搬了两个椅子来。爸爸、妈妈上座,由我们这位同仁的哥哥跟嫂嫂先拜父母,三跪九叩拜完,他带著太太拜父母。拜完之后,轮到他的侄子、侄女,还有他的小女儿,就这样拜了,都拜过了。接下来,他请他的哥哥跟嫂嫂上座,因为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来弘扬中国文化,家里的经济、父母的这些生活,落到了他哥哥跟嫂嫂的肩上,所以他非常感念大嫂、感念大哥对他的支持,所以藉过年这个时节,他也给他哥哥、大嫂行跪拜礼。当场他的后生晚辈看到了都很感动。

  这是除夕,后来好像是年初一、还是年初二,他们家又给爸爸、妈妈洗脚,因为天气很冷,泡泡脚血液循环很好。他的爸爸泡脚的时候,大哥洗一只,他洗另外一只,两个兄弟合作无间,洗得不亦乐乎。当然最乐的是谁?最乐的是他爸爸。他的妈妈,两个媳妇也一边洗一只。孙子,三个孙子,有的拿著热水,因为泡凉了再加点热水,有的拿著毛巾,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当这位老先生上台在那里分享的时候,那个嘴巴都没有合起来过。最后他讲到,假如没有老祖宗的教诲,我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人生?所以这个孝悌传家,传下来了。

  有了孝悌就有仁爱,有了仁爱,就会互助互爱。我们中华民族在每一个盛世的时候,都没有去欺侮过其他的国家。你看在明朝郑和下西洋,那是拥有全世界最强的一支军队,却没有发动侵略、发动战争,反而把文化、把生活重要的一些技能,无私的奉献给了其他的民族。所以现在在东南亚,都能发觉好多地方都还在祭拜郑和。有一个大都市叫三宝龙,印尼一个大的城市,就是以郑和取名。假如没有那种感人至深的德行,怎么可能在六百多年之后,还这么多外国人在感念著他的恩德?

  明朝,你看都是爱护世界的人,记得那时候印度还有一个国家叫柯枝国,他的国王就说到一句话,他说我怎么这么幸运,能遇到中国圣人的教诲,「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於我」。才没几年的时光,我的国家变得能住好的房子,能吃上好的粮食,都是感他们带过来的这些文化,这些能力、技艺。所以中国文化兴盛是世界的福分,这个仁爱的心能传递开来,才能真正化解这个时代的危难。面对现在的社会还有世界状况,我们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心平则天下平,心安则众生安,心净则国土净。先从我们这一颗心做起,从我们这一颗孝心、爱心开始做起,相信我们都有这分责任、这分共识,不怕中国文化不能复兴起来。

  我们刚刚提到的,父慈子孝延伸到对祖宗的态度,也要延伸到对老师的态度。我们早上提到的,对老师,我们要亲近善知识,他有八个特质,我们要会判断。他是真正持戒,真正有学有证,具足这八点:一戒,二闻,三证,四悲悯,有慈悲心,有修有证,又有慈悲心;而且五无畏,对任何事没有畏惧,勇於承担,五无畏;六堪忍,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七是无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无倦;八能善语具,能用善巧方便引导我们。大家看到这八点,有没有什么影像浮现在眼前?我们的佛陀、我们的孔老夫子、我们的师父,都具备了这些善知识的特质。

  这个戒,你看佛陀的行持,戒就是佛的行为,自己都做到了;做到了才说,这是圣人。所以佛陀是真正证入了这个境界,而且时时悲悯众生,悲悯。无畏,佛陀在菩提树下降伏魔怨,所有的魔境界他都能无所畏惧,克服了,这无畏。然后能忍,忍一切,忍辱仙人的那个经历都能看到佛陀这六度万行修得很圆满。无倦,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用种种音声,「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这就是善语具。这段我们看完之后,要定位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贵人跟善知识,学贵立志。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