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常跟我们说,修行要从根本修,从这个念头上修。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善人做善事,我们起一个念头,我不行,这已经不相信佛陀说的。一切众生怎么样?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应该是起而效法,我们应该是跟他有同样的心境,随喜功德,称赞如来。随喜功德,你的心境跟他的那分善心、慈悲心完全相融,这个功德也没有高下。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今天遇到这些境界的时候对自己没有信心,功德母不见了,这个根基没有了。所以在修道的过程,往往不是被境界打败了,是被自己没有信心给击退了。所以见人善,即思齐,我们有没有这个态度?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见到人家的过失,我们要反省的是我有没有跟他一样,我也要赶快改。而且当看到别人的过失,马上反省我也要改我自己的,接著要清净、要放下,能不能把别人的过失又时时记在心上?把别人过失记在心上叫著相,一著相把对方的过失记在心上,下次你遇到他的时候,他感觉不感觉到你对他有看法?会,因为我们已经戴著有色的眼镜了,你已经有执著就传递给他,所以他觉得你看他就怪怪的,就开始在那里胡思乱想你是不是又听到什么话了,然后人与人之间就变得很复杂。所以任何人的过失是刹那生灭的幻相,不能把它放在心上,那叫不觉本无。但是要坚信是本觉本有,每个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应该是坚定的相信他是有本善的,他是有佛性的。现在我们跟他有这个缘,我们应该为人演说把对的做出来,启发彼此的这一分善根。有了这样的态度,我们时时想著我要给人做榜样,那个警觉性就起来了,谨慎的态度就起来了。 人的谨慎态度一起来,就不容易后悔。往往就是粗枝大叶,粗心大意,不该说的话说出去了,事后在那里,那个话讲出去怎么办?这些事情做得不好收尾了。有了谨慎,人生的后悔会愈减愈少,所以见人恶,即内省。这个省,除了我有这个缺点我要改之外,纵使对方的缺点我们没有,我们也应该内省是我的德行还不够高。因为假如我德行够了,他应该会被感动,所以「德未修,感未至也」,时时以这样的心境期许自己,也不容易起慢心。我们时时以佛陀为榜样不容易起慢心,时时以师长为榜样。 我们常想到,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个杀人魔王他就不相信这个世间真的有圣人。听说有圣哲佛陀,他就起了怀疑的念头。打听好佛陀会从这个地方经过,他就埋伏在那里准备伤害佛陀,挑战佛陀。我们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个态度?其实很多人,他随顺习气以后又看到很多社会现象,心里面会想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我们要有责任,因为我们也是那些乌鸦之一,所以我们假如有好的表现,他就不会有这种念头。现在是整个社会有一个信心危机,相不相信人有真实的德行?很少人相信了。他们为什么会怀疑?那个怀疑的根源,很有可能是我们学圣教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只要有一个学圣教的人说一套做一套,他知道了,他可能就全盘都否定。听到一件这样的事,他就已经信心动摇了,更何况是假如常常听到,这个心就退得更厉害。所以众生对圣教没有信心,对学佛的人没有信心,我们要反求诸己,我们自己要反省,不能怪别人不相信,因为我们没有演出让人家相信的境界。假如别人不相信,我们还骂这是一阐提,没有善根,那我们造口业了,我们没有反求诸己的觉照、觉性。所以在动念之间,我们自己都要相当的冷静才对。 那时候这位杀人魔看到佛陀走过去了,他马上往佛陀的方向冲过去,结果他跑得愈快,他离佛陀就愈来愈远,他非常的惊讶怎么会有这种境界?都跑得快精疲力尽了。其实说到这里,我们想想为什么他跑得愈快,却离佛陀愈远?诸位朋友,佛是什么?佛是我们的真心,所以当他起了念头要伤害一个圣哲人,他离他的真心怎么样?愈来愈远了。所以你看那个境界就是再怎么跑,渐行渐远。这已经快上气不接下气,都快跑不动了,突然佛陀回头看著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仁者,你止步吧!你看佛陀称呼他什么?仁者。佛陀对杀人魔王还是这么尊敬他,还是相信他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没有佛陀的智慧,有没有资格去看众生的不好,去批判众生不好?你看我们跟佛陀的差距就出来了。 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是一代高僧六祖惠能大师。我们在《坛经》当中看到,六祖称呼他人,怎么称呼?也是什么?仁者。当时候刚好神秀大师写了那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看了以后说,真正能用这首偈时时受持观照可以不堕恶道,但是并没有说开悟了,也没有把衣钵传下去。佛寺的这些弟子们统统在持诵这首偈,六祖惠能大师在柴房舂米,刚好他也听到这首偈了。因为六祖他心地清净,已经开悟了。他一听这首偈,他开悟,他自己说我也有一首,就到了现场也要去写一下,他就说麻烦别驾。刚好有个信徒是江州别驾,他就说可不可以麻烦别驾你帮我写上去?结果这个别驾一看他是南方人,看起来好像也没读什么书,所以那个态度就有点傲慢,说:你怎么能写?结果六祖跟他说到,「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则有无量无边罪」。我们假如在修道的过程当中轻视后学,轻视他人,这就堕落了,这就造很大的罪业!我们傲慢让人家难受,或者我们傲慢让人家对正法反感,这都是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要很冷静的态度。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下下人,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但是他可能有高度的智慧。 在《高僧传》里面,很多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再来的都在哪?不见得是在讲经说法,他们有时候都是在厨房里面服务大众,欢欢喜喜,所以不可以轻视任何的人。六祖大师、佛陀对任何人绝对没有轻慢的心。六祖大师说上上人有没意智,纵使社会地位很高,但他不见得有智慧。因为地位高那是他的福报,但是人修福不修慧,福是大麻烦,叫祸福相倚。佛家有讲到三世怨,三世怨就是第一世修福,常常到道场里面布施做功德,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你看福报现前了,他现在当大官了,享大福。但是当大官,这个官位最重要是它背后的责任,而不是拿著这个官位在耀武扬威,肆无忌惮随顺自己的习气干事情。 我曾经看《菜根谭》,一位好朋友送我的。我打开第一页,非常震撼,因为第一页的第一句就写著,「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不只他凄凉万古,甚至於他的后代子孙都很凄凉。诸位朋友,你有遇过秦桧的后代吗?有没有?有没有哪个人说:我告诉你,我是秦桧的后代。没有。所以你看一个人造业之后,整个家甚至整个家族都蒙羞。不要说整个家族蒙羞,跟他同姓的人都很尴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