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十七集)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07/1/17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17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上一次讲到人生要无悔,必然要做对人生的抉择。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而脚步要踏对,必然要有智慧来做对人生的抉择,所以智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常说到底要往哪里走,就是要靠智慧来判断。上次我们提到「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思就说,事休不算就做」,这些对人、对事、谈话都需要靠我们的理智智慧来做判断。我在入社会那段时间就没有很好的智慧去判断人生的方向,所以换了不少工作,撞了满头包。后来自己冷静下来,还是先静静心,还是先增长自己的智慧经验才好。很有意思,当我们的心非常急躁、浮躁,事情都看不清楚,自己过往的人生以及自己的习性毛病看不清楚,反而是真正静下来,人生几十年的岁月就好像一场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演出来了。所以先调伏急躁的心,好好的来学习古圣先贤、佛菩萨的教诲,这是当务之急。

  假如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判断,很可能每个判断、走的每段路,都会造成人生很多的遗憾后悔。后悔、后悔都是做了以后,后面才来悔。我那段时间静下来以后,慢慢的听师长的教诲,看经典,这些宝贵的智慧就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是非善恶的判断。所以路到底要怎么走也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循著善心善行去做,你说人生怎么规划,其实欲知将来如何且问现在功夫。我们现在时时都是善心,都能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去对人,都能以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样的行持去处事待人接物,一定可以广结善缘,一定可以跟佛菩萨的磁场接得上去。因为有这样的善心,自然能感来这些善的因缘,能真正走向为佛法、为众生的道路。

  万法由心生,能感是我们的心,所感就是我们往后人生的境界,所以要想到未来的人生会如何,其实要问自己的心地。假如自己真的是善心,那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很多人善心在做了,可是遇到一些境界觉得不如意,他就生灰心、生怀疑,真的行善会有好报吗?那就很麻烦了,因为这一念心就是迷惑,因为境缘本身就没有好丑,是我们起了得失心。

  打个例子来做说明,最近韩国的戏剧很造成轰动,到底为什么轰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韩国拍的几部戏剧,把人这种父子以及君臣,这些伦常、天伦把它拍出来。人都有一分善心,所以看到这些戏剧就把自己本性的善良给唤醒了。比方说商道,我每次看到林尚沃从远地回来,见到他母亲,第一个动作是什么?马上跪下去给母亲顶一个礼,问候。我常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眶都会有点泛著泪水,你看现在这么一讲就有点作用了,但是我现在有点功夫,只让它在里面转,不会掉下来。我们那时候的感受很感动,感动在哪?感动在当那个礼顶下去的时候,内心是体会到我这一段时间不知道又让我的母亲操了多少心,所以赶快跟母亲顶这个礼,希望母亲多多宽心。这些礼仪都是从内心做出来的,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个演员他所传递出来一个做人的态度。

  像医道就把师道演得相当的彻底,你看许浚他是韩国的神医,他为什么能成为神医?是因为他学得很多技巧、技术吗?最根源的原因,得力於他师父告诫他要做心医,那个心就是对病人无私的一分爱心,时时是感同身受,人饥己饥,他的痛就好像自己的痛一样,有了这分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医生。你看他的老师为了成就他的医术,连自己的身体都捐给学生来研究。所以许浚他时时都想著,老师连身体都献给他了,假如他有一个念头没有尽心尽力的为病人治病,没有尽心尽力提升自己的医术,那他对不起他的老师,所以他不敢懈怠。

  我们在修道的道路上能不退转、能不退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上报四重恩,这个四重恩要时时能够感念父母的恩、师长的恩。提到师长的恩,除了我们的师长之外,我们也要想得到我们是不是这一世才修行?不是这一世才修行,可能已经累世修行,现在还是幼稚园,一年级还没有念上去。诸位朋友,一年级,怎么样才有资格念一年级?一年级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叫大乘菩萨的一年级。一年级的资格,师父常讲放下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样我们才可以升一年级;不然我们都是什么?我们不只没有升级,我们还留级。留级还不错,留级就是还做人叫留级,一不小心还会怎么样?还会降级,降级的话就可能堕到恶道去了都说不定。所以要很谨慎。

  师长常告诉我们,三恶道是老家。这些话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我们可不能在那里想著我都已经学佛了,我不可能堕三恶道,我们要很冷静去观察。印光大师教诲我们,「畜生饿鬼犹难求」。不要以为畜生饿鬼道我们一定不会堕,甚至想在畜生饿鬼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假如这个瞋恚的心没有放下来,还是得回老家地狱。

  我们今天闻圣教了,假如我们不为众生做榜样,很可能我们自己的行为会让人家对佛法产生反感、产生误解,我们也有可能以身谤法,这些我们都应该提起高度的警觉。师父这些教诲,我们不能边听边觉得那个都讲给某某人听的,不干我的事,应该是句句我们都是当机者,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受益。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是修身为本」,这个修身为本就是遇到一切境界,看到人家的善我们马上要学习,「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们假如看到一个善,马上想的是他做得到我做不到,他做得到我不行,这一念是不是正念?

  我们常念一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要很冷静什么时候在进退?我们想说今年比去年好,那是进退。但是更细的是这个念头是正还是邪,是觉还是迷,就有进退了。所以假如我们在这个念头上不晓得进退,那我们一个礼拜也不可能有进步,为什么?一个礼拜从哪里堆积起来的?甚至一天从哪里堆积起来的?从每一个念头当中堆积起来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