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十五集)(3)

所以这个事例在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来观照,你说我们有成就,在那里洋洋得意,没有祖宗、没有我们父母、没有老师、没有这么多朋友的相助,我们何来今天?所以人生假如起个念头,「我很了不起」,那已经是颠倒了。相

  所以这个事例在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来观照,你说我们有成就,在那里洋洋得意,没有祖宗、没有我们父母、没有老师、没有这么多朋友的相助,我们何来今天?所以人生假如起个念头,「我很了不起」,那已经是颠倒了。相同的,我们在佛门做事情,诸佛如来、多少的佛菩萨在护念、在庇荫我们,又有多少的同修们尽心竭力在付出,在帮助整个因缘的促成。还有师长,你看师父讲经说法四十八年,这么宝贵的教诲,才让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修学机会、修学的环境。所以确实我们的心上绝对没有念头说自己有学到什么,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一定要把这个慢心完全的放下来。

  所以这个三条攸关我们能否承传师父的教诲,承传整个净宗的法门。所以这个不夹杂就是依据一个老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而且绝对不被其他的法门再引去到其他的法门去修行,不夹杂其他的法门,就是一门深入这个法门。所以在善导大师的教诲当中就跟我们提到,任何人来说有比念佛法门更好的方法,要不要去?释迦牟尼佛来说要不要去?也别去,因为他一定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因为佛佛道同,「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若人识得此法门,真的我们当下死心塌地修学念佛法门,「一切诸佛皆随喜」,一切诸佛说这个人真的有智慧,懂得选择这条路,那一切诸佛都会出广长舌相,都会赞叹、都会加持我们,这都是经上讲的。

  所以蕅益大师也说到,「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这个他歧,除了其他法门,还有其他宗教都包含在这个他歧,不为他歧所惑,这在蕅益大师的教诲当中,这叫大智慧,所以念佛的人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那已经是六度总持了。所以蕅益大师说「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那是布施得彻底,连身心都能奉献出来;「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你看我们在念佛当中,身心放下了,贪瞋痴放下了,就是在六度总持了;「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还有一句,「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不跟人家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念佛的时候没有是非人我,没有间断、夹杂;再来「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那个念头不会东跳西跳,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禅定就是非常专注,不取於相,不会妄想纷飞,这是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所以我们老老实实,这句佛号就是六度总持。

  所以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才说到「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不假方便就是不用其他的方法,只要老老实实信愿行念这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且这个忆佛念佛是现前当来,有没有说临终当来?没有,你信心清净的念,即生实相。所以蕅益大师还有很多大德,他们往生的时候都不是第一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往生这个目标能不能定在临终以前一大堆人来助念然后拚拚看能不能往生,能不能定这个标准?你们怎么有点怀疑?能不能拚拚看,临终以前叫一大堆人来看看我的正念守不守得住?我们一定就是定在最低标准,到时候会很危险。所以学贵立志,志向要定深远一点,这么多祖师大德给我们做表演,好,我们临终的时候要定什么标准?你们心里有没有数?要定就要定开往生大会的标准,是不是?你们怎么没有反应?

  你看香港有一位爵士,他的母亲念佛,全家人都信其他的宗教,结果他的母亲也没有叫他们别信其他的宗教,欢欢喜喜,你们信你们的教,我念我的佛,但是孩子都很孝顺,所以也没有干扰老人家修学。结果有一天她就对她的孩子们讲,说我们母子、祖孙一场,明天我要走了,你们就送送我吧。所有的子孙统统都来了,她就端坐在那里,然后说既然你们都来送我了,那你们就帮我念念佛吧。结果念了十几分钟,很短的时间,坐著就走了,我相信那个当下一定都有异香。结果报纸还报。你看,不只她的子孙对佛法生起真实信心,真的不病不死就走了,也不是生病,她的子孙后来都念佛。然后报纸一报出来,那影响多少念佛人以及社会大众对念佛的信心。谁不希望不病不死自在走?有没有人不希望这样?绝对都希望。所以老太太表演这么好,我们目标要定在这里,一个人自在往生,能帮助多少众生起真实的信心。

  我们身为佛弟子都是要为人演说,目标要定高一点,人假如没什么目标,目标很低,要精进都困难,甚至於是得过且过很有可能。你看《了凡四训》说「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我们假如目标定得高一点,对治自己的习气就会很精进。所以这里提到的不夹杂这才叫真。再来,干是什么?不自恕,不宽恕自己。不能在那说反正我比起其他人我已经不错了,这个念头那就不是真干的态度。绝对念头错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绝对对治自己的习气要赶尽杀绝,不能客气,这是不自恕。再来是不懈怠,我们昨天也有提到我遇到一群同修,我就跟他们讲,我说我们这辈子能闻念佛法门,已经此生无有遗憾了,此生足矣,不再跟人计较任何东西了,所以我们往后的人生做任何的事情,一定跟往生有关才做,跟往生无关的不干。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做的事跟往生有没有关系?敦伦尽分,一定跟往生有关。我们每天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在哪个角色上都为人演说,这都跟往生完全相关。但是谈一些张家长李家短,那绝对跟往生没有关系。

  所以我常常跟我的一些同仁们共勉,我们每天只做几件事情,第一听经,因为道理明白了信才会深,理明信深,信深了愿才会切,信不够深,这个愿常常飘来飘去,理明信深愿切行专,愿很切了,一句接一句佛号就非常专注,不打闲岔,所以听经重要。你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都是讲经说法,因为真的理明了,信自然就深,就自自然然自己主动去奉行了,就不用父母、不用老师在哪里要赶快修、赶快努力,这不是一个修道人的样子,修道人绝对是自动自发,不需要人家催。所以这都是我们观照自己的态度,一定是不待父母、老师要求我们才干。理明都要透过闻法,「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所以我们一心皈依师长的教诲,所以听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