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十四集)(2)

我们再细细思考,地藏菩萨,为什么佛陀交代他莫令众生堕三恶道?因为地藏菩萨表的是孝敬的心,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只要有这个基础在人不会堕落,所以这是最实质的。当我们能够演慈辩,留住众生的孝敬之心,那他的

  我们再细细思考,地藏菩萨,为什么佛陀交代他莫令众生堕三恶道?因为地藏菩萨表的是孝敬的心,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只要有这个基础在人不会堕落,所以这是最实质的。当我们能够演慈辩,留住众生的孝敬之心,那他的人生就不会堕落,由於有了孝敬之心,是非善恶他也会判断。所以「授法眼,杜恶趣」,你看杜恶趣不就是不要让他堕三恶道吗?「开善门」,孝敬之心开人心地无穷宝藏,孝敬之心通每个人的自性,所以叫地藏菩萨,这个地就是表我们的自性心地,开启了那个宝藏。所以怎么开启自己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福分?没有别的,从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开始。从《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而这个悌的精髓所在也就是恭敬心。「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对长辈、对老师的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些经句真正领受了,那个心量就不断的扩宽来了。

  我们刚刚也提到印光祖师的这段话,这段话完全没有离开生活,而这段话却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具体在生活处事当中的落实。这些高僧大德说的话那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绝对离开生活别无法可修了。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你看礼敬诸佛,「下和」,六和敬,「忍人所不能忍」,忍辱,「行人所不能行」,广修供养、精进,你看六度、普贤十愿都在其中。「代人之劳」,不是布施吗?不是广修供养吗?「成人之美」,不是随喜功德、称赞如来吗?「静坐常思己过」,不是忏悔业障吗?「闲谈莫论人非」,口和无诤,你看有没有离开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

  所以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每天穿衣吃饭、我们每天工作处世都能行圣贤的教诲,都能照佛菩萨的教诲去做事,那一天都没有白过,那一天会不会有法喜?一定有法喜。我们为什么没有法喜?修行跟生活脱节了,今天工作比较忙,心里想少读一部经、少念五百声佛,生烦恼了,没有了解到我在工作当中就在礼敬诸佛、就在称赞如来、就在广修供养。普贤十愿说以此普贤十愿回向西方,临终的时候可以往生,普贤十大愿的力量很强,当下就能实践普贤十愿。当下我们实践,西方诸上善人都说这个在善果林、这个在娑婆界这个众生已经在做普贤十愿了,阿弥陀佛赶快来接他,你都不用担心,别人都会帮你提醒阿弥陀佛来接你。

  对!当下即是,当下肯放下烦恼习气,当下肯放下师父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是当下肯放下。当下敢承担,提起,提起什么?「但愿众生得离苦」,提起「遵圣贤教诲,弘仁爱大道;秉弥陀悲愿,促寰宇和平」,所以当我们有这样的领会,那时候我去教书的时候,身体比较累,但是内心很欢喜,你看我们每天教书,不止我们教书,任何一个行业,在工作的当下都可以修普贤大士之德。你看我们看到学生,学生也是阿弥陀佛,所以「礼敬诸佛」,看到自己的同事、校长,都是这个态度。

  再来「称赞如来」,一个孩子有孝心了,我们循循善诱,肯定他、引导他,他这个善良的本性不断的引发出来,那称赞如来。我们的同仁非常尽忠职守,而且现在这个时代,尽忠职守默默耕耘的人反而有可能没有被人家看到,现在做表面功夫的有,扎扎实实做的反而比较少,这时候我们过去说教育界就是有像你这样的老师,才能又教出对我们整个民族社会的栋梁之材,都是你们默默耕耘做出来的。那个老师本来改作业都已经快要没电了,突然听你这么称赞,他的那种使命感、荣誉心都来了,马上「好,继续干」。这种事我们每天都可以称赞如来,我们不管在哪一个行业,不管在道场还是在企业,看到尽忠职守的人我们给予至诚的赞叹。

  再来,「广修供养」,我们每天教书是内财布施,又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告诉学生,法布施,然后把这些道理告诉他们了,他们人生少走冤枉路,他们人生少走错路,一走错路会有非常多的恐慌、懊恼,所以这叫根本无畏布施。所以真正的无畏布施不是一时解决他的痛苦而己,是从思想观念把他导正,他人生思想观念正确了,命运掌握在他手上,他对命运没有恐惧,所以我们每天可以广修供养。不只可以广修供养学生,我们的同事我们有好的资料马上欢欢喜喜的给他,而且给他不只是供养他,还供养谁?供养他的学生。像我曾经,因为我们是比较大的学校,大学校跟小学校不大一样,大学校是去了两年、三年,可能就只认识同年级的老师,小学校,从校长到所有的工作同仁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所以小学校的气氛特别温馨,有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全校老师一起吃,好不热闹,结果就变成一个大家庭。

  我第一年是在小学校,回味无穷,第二年在大学校,有时候不同年级的老师走过来,你对他笑一笑,有时候他还不是很习惯,所以那时候我在大的学校的时候跟其他的年级就比较不熟。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有缘千里来相会,人跟人相遇不容易,要知缘、要惜缘、要造缘。这个造就是创造更殊胜的法缘,互相成就,我们要有这个存心。按照机率学的概念来推断,人跟人能碰在一起都叫什么?人跟人,这一辈子被你碰到的人都是奇迹,都是几十亿分之多少,是不是奇迹?是。所以既然是这么殊胜的因缘,我们要好好爱惜,怎么还可以摆一个臭脸给人家看?那绝对不愿意的。

  这个奇迹只是用人算是奇迹,再把它用十法界众生来算,我们不要说其他,地球上就好了,那真的是不可思议。诸位朋友,地球上畜生道的人数是人的几倍?真的,我们这一世相遇,我们两个都是人,抱起来痛哭,很感动,「我们都当人,真好!」很难得。人身难得!你看畜生道的总数是我们人道的无法计算的倍数,我们举个例子,在全世界最大的原始森林亚马逊河,这个森林里面某一种蚂蚁的总数就可能远远超过人类的总数,有没有?你看那一窝蚂蚁在一棵大树下,那一窝蚂蚁有多少?数都数不尽。是,只有其中一种蚂蚁,全世界蚂蚁总数就不知道是人的几倍,更何况物种有那么多。所以对他人来讲,他能得人身就已经相当殊胜,相当不容易了,我们对得起这个因缘是表演给他看,演给他看,让他能来接触佛法,接触圣贤教诲,这样我们才是知缘、才是惜缘。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人跟人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