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九集)(2)

最好是赶快还完,绝对不要临终的时候再来跟我们要债,那就很冤枉了。几十年修行,结果他临终的时候来要债,乱了我们的道心,当生成就的机会给丧失掉了。所以都是该还的赶快还,人家欠我们的统统不计较,不要了,甚

  最好是赶快还完,绝对不要临终的时候再来跟我们要债,那就很冤枉了。几十年修行,结果他临终的时候来要债,乱了我们的道心,当生成就的机会给丧失掉了。所以都是该还的赶快还,人家欠我们的统统不计较,不要了,甚至於当人家来讨债,恶意对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要觉得很对不起他,假如我们不是之前对人家不好,也不会让他这辈子这样堕落下去,因为人要来讨债,他贪瞋痴都来了,我们害人家堕落,很不忍心。所以汤王说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任何人的过失都跟我们有关联性在,我们不跟人家结恶缘,他就不会以这个恶的行为对我们,所以他恶的行为也是我们造成的。当我们有这样思惟的时候,对一切逆缘欢喜接受,有了这分欢喜的态度,这个怨结会很快的化解,大化小,小化无,甚至於因为我们的这种心境让对方感觉你的修养很好,就把这个冤业转成了法缘。确实,当我们真正明白真相,所有一切的众生皆是我们过去的善友,众生皆是宿善友,众生与我们是一体的,这才是真相。所以当我们行善快,改变命运就快。

  说到改变命运,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在十多岁的时候遇到了孔先生,孔先生是邵子皇极数的传人,他算命算得很准。那时候刚好跟了凡先生遇上的时候,就提到你是仕路中人,明年即进学,明年就可以考上秀才,怎么现在还在这里采草药,没有回去读书?原来袁了凡先生的父亲希望他学中医,可以养身又可以帮人看病,然后养活自己的家。所以他本来是准备遵照父亲的遗志,后来遇到孔先生劝他,你应该是可以走功名的路,回去报告母亲,母亲说你好好观察一下,让他先算一算,看准不准。后来孔先生算他县考童生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结果他去读书,那一年考试居然三个地方考的名次完全没有偏差。所以孔先生绝对不是江湖术士,是真正懂得数学、数理,推算得非常精准。

  袁了凡先生因为孔先生算得这么准,就请他帮他算一生的命数,结果算下来之后说他只能当到四川一大尹,没有办法考上进士,当了三年半赶快回来,命活到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号丑时,这个时间他就会去世,当寿终正寝,而且命中没有儿子。所以他相信以后,往后的人生就变得漫不在意,悠悠放任,反正命都已经被算准了,还有什么好担心,有什么好努力的?

  不过袁了凡先生他还是很有善根,跟佛门很有缘分。他曾经有一年到北京(燕都)去读书,后来要回南京的时候路过栖霞山,因为栖霞山有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他去拜见云谷禅师,《弟子规》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这都是一代高僧,难得的因缘,我们有一颗受教的心,就有相当大的福分。所以「富在知足」,谁是最富贵的人?知足者。「贵在知退」,贵是值得人家尊敬,进退得宜,人家很尊敬我们。包含我们有很高的权位,这时候都要战战兢兢,提拔后进,绝对不能占有这个权力打击后进、打击部属,这个反而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甚至於是被人埋怨。所以真正的贵人,绝对不是位置很高的人,而是知道进退,懂得提拔后进的人、栽培后进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要功成身退的人,这样才是贵人。所以我们对於这些道理要从实质的精神当中去契入,绝对不要误解富贵就是有钱又有权的人叫富贵,这是表相的东西。

  「福在受谏」,人生最大的福分在能接受别人中肯、正直的劝告,当接受劝告了,很可能命运就改变了,很可能一个很大的劫难就化解过去了。所以了凡先生见到云谷禅师,刚好禅师在打坐,他就跟禅师对坐了三天三夜都没有睡觉。三天过后云谷禅师就对著他说,因为看他三天三夜坐下来都没有起妄念,就问他你为什么都没有妄念?结果了凡先生说人生命运都注定了,没什么好想的,结果云谷禅师就哈哈笑了,然后接著说我本来以为你是英雄豪杰,都没有妄想,原来你是凡夫,完全不了解命运的真相,完全不了解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很冷静,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圣贤的教诲,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信心,对於圣贤每句教诲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不可以怀疑,不可以这一句相信,另外一句就不信。假如是这种态度,那不是跟圣贤人学,还是跟自己的烦恼习气学。所以面对任何一句,都想著如何做到,绝对不想著这个我做不到。假如想著这个我做不到,那就绝对已经不是跟圣贤人在学习,都还是跟自己的分别执著在打转。所以这个态度我们要时时提得起来,怎么做到。《诗经》当中明明就写著「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那怎么命运会被算定了就没有办法改?所以云谷禅师就给了凡先生说了这些圣贤的教诲,包含我们佛家讲的,释迦佛特别强调的,求富贵可以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但最重要的,要如理如法去求,只要能多行善事就可以改变命运。

  云谷禅师相当有智慧,他在引导了凡先生的过程,因为了凡先生有说到他的命中考不上进士、没有功名又没有儿子。云谷禅师反问他,你觉得你应该有功名吗?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好像在听故事,现在不是在问了凡先生,现在云谷禅师在问我们,回光返照,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有富贵吗?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有这些好的果报吗?假如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好的果报,原因在哪里?原因一定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因为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定是我们的心出了问题,这些境界才会不圆满、不如意。

  所以师长曾经有一段话教诲我们,「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年年如意」。你看我们只是念著岁岁平安,事事如意,这是果报,你没种因,怎么得果?所以诸恶莫作才能岁岁平安,众善奉行,不断的行善,你种下去的都是善的种子,你往后的人生开的都是善果,所以年年如意。云谷禅师这么反问,了凡先生毕竟也读过古书,都知道要多多反省自己,他思考了一下回答,他说我本来福气就比较薄,又不懂得积功累德,个性又很急躁,度量又不大,甚至於还拿著自己的才华去轻视别人、去欺负别人,甚至於去揶揄他人。所以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到,人的福分在哪里流得最厉害?口业。所以《无量寿经》才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所以口为祸福之门,可以造很大的福,这个口可以时时随喜功德,称赞如来,修普贤行,这个口也可以破人家的和谐家庭,甚至於破僧团,造极重的罪业。所以为什么儒家孔夫子的教诲当中四门学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会摆在第二位?显得它有多么的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