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第四十三「宝香普熏愿」。《会疏》谓此界「金银虽发辉,无旃檀之香。沈麝虽熏馥,无珠玉之光。」今极乐中,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广作佛事,故称奇妙。如《华严经》鬻香长者云:「阿那婆达池边出沈水香,名莲花藏。若烧一丸,如麻子大,香气普熏阎浮提界。众生闻者,离一切罪,戒品清净。雪山有香,名具足明相。若有众生,嗅此香者,其心决定离诸染著。罗刹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为转轮王用。若烧一丸,香气所熏,王及四军,皆腾虚空,游止自在。善法堂中有香,名香性庄严。若烧一丸,熏彼天众,普令发起念佛之心。须夜摩天有香,名净藏性。若烧一丸,熏彼天众,莫不云集彼天王所,恭敬听闻王所说法,兜率天中有香,名信度嚩囉。于一生所系菩萨座前,若烧一丸,兴大香云,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诸供养具,供养一切如来道场菩萨众会。妙变化天有香,名夺意性。若烧一丸,于七日中,普雨一切不可思议诸庄严具。」上述世间诸香,且有如斯胜用,何况弥陀如来本愿所现,乃法界万德之香。如《维摩经香积佛品》云:「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此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今极乐妙香,亦复如是,功德无边,普熏十方,广作饶益。能令闻香众生,「皆修佛行」。「尘劳垢习,自然不起」(见经中第廿品)。极乐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复熏十方世界,皆显事事无碍法界。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右章中,从「至于成佛」以前,表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定中」以下,表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从第四十四以下诸愿,皆为彼国以外,他方菩萨,闻弥陀名,得殊胜法益之愿。首第四十四,为闻名得诸三昧,至于成佛之愿。「逮」者,及也。《易系辞》「水火相逮」。注曰:「水火不相入,而相逮及。」又逮者,追也。据《会疏》意,令闻名人,即时得诸三昧,故言「皆悉逮得」。《宋译》曰:「所有十方一切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其中「应时证得」,亦即「皆悉逮得」之意。「清净」者,所住之三昧,无染无著,故曰「清净三昧」。如《会疏》曰:「寂静三摩地,无缚无著,故名清净。」又「解脱」者,所住三昧,离一切系缚而自在,名曰解脱三昧。如《会疏》曰:「止观无碍,故名解脱。」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又「普等」者,普者普遍,等者平等。《悲华经》谓之遍至三昧,《芬陀利经》谓之普至三昧。《宋译》谓之普遍三摩地。《唐译》谓之平等三摩地门。《会疏》释曰:「若依诸师,但是菩萨所得三昧名也。憬兴云:『普者,即普遍义。等者,即齐等义。所见普广,佛佛皆见,故所住定,名为普等。』玄一云:『由此三昧力,普见诸佛世尊,故言为普。平等现无所不及,故言普等。』若约选择本愿正意,则是念佛三昧德号也。普谓普遍,凡圣通入之义。等谓平等,念一佛功德,等同一切佛之义。《菩萨念佛三昧经》曰:『譬如众生,若依须弥金色之边,其身即与彼山同色。所以然者,山势力故。又如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若人得念佛三昧,亦复如是。』是普遍义也。《文殊般若经》云:『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无二。』《赞阿弥陀佛偈》云:『我以一心归一佛,愿遍十方无碍入。』是平等义也。」《会疏》以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为念佛三昧。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功德,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也。「三昧」,即三摩地,译为正定、正受(详解见第二品。)。「总持」,即陀罗尼,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并能持无尽义(详解见第二品。)。深妙之总持,故曰深总持。十方菩萨,因闻名故,得诸三昧,与深总持,安住定中,得成正觉,故曰「至于成佛」。 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于《德遵普贤品》中「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正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往生论注》云:「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望西师谓住定供佛:「约常途者,初地以上。」又曰:「初地以上,虽有此德,八地以上,是无功用。」盖谓初地菩萨,虽初有此德,但尚不能全离功用。八地以上,才是无功用道。《会疏》谓他方新发心菩萨,因闻弥陀名号,顿登上地菩萨,得诸三昧,住定供佛。《疏》曰:「纵虽新发意菩萨,闻名字人,能得定惠(即慧)相即,真俗相照,顿得上地菩萨也。」又《文殊般若经》曰:「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差别相。」云云于三昧中,遍知诸佛世界差别相,正与住定供佛同旨。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