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同修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老是不能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行为中。为什么?苟且,得过且过。不能跟自己过不去,随顺习气,随顺烦恼,妥协投降。印光大师自己怎么说,常惭愧僧释印光。他写这个“常惭愧”三个字,惭,对别人,愧,对自己。惭于对人,愧于对己。惭愧。他老人家给自己题的名字,他给人写信的时候,常惭愧僧,释印光。你就知道他老人家为什么能成功,他常惭愧。常就是永远,永远惭愧,永远抱歉,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永远觉得自己修行不得力,没有功夫。 所以我在这里,要向大家汇报我最近的体会。我原来对这个境缘,随缘,我不随缘。我不愿意管公司的事情,我觉得它干扰我;我不愿意跟孩子在一起,我觉得我想拜佛;我不愿意上午半天员工找我,因为什么呢,我要看经,我要绕佛,我要拜佛。我把工作和生活跟念佛对立起来。你放心,你这样你的佛号不得力。印光大师说,为什么?因为你不经历这个寒彻骨,“若不经得一番寒彻骨”,寒,冷到你骨里,哪能争得梅花扑鼻香?你怎么能够得到梅花的扑鼻香呢?他就讲这个念佛,你正是因为在这种最艰苦、最不好念、最头疼、最麻烦的情况下,你佛号不断,得力,能把这种真实的烦恼能给它压住,你再到念佛堂去念那个佛,那就容易多了。还是我们说的,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我们要找地方炼这个金,我们要找石头磨这个刀。要找这个地方炼这个金,冶炼炉来炼这个金,这个炉子,就是我们说的缘。随这个炉子来念我们的佛,随这个缘来念佛,消业障。我们现在很多,这种感受特别的强烈。 我们现在,念佛是念佛,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生活的时候不念佛,念佛的时候没工作、没生活,脱节的。这个脱节,最后造成佛号不得力。印光大师说,依然是散妄纠结。散妄心纠结在那。怎么不行呢?佛七也打了,十念法也学了,每天三个小时念佛我也都念了,我怎么还这么多妄念?我怎么一遇到情况还是习气现前?因为你这个部队光演习没有真打过仗。你真打仗的时候还是不行,真刀真枪还是不行,所有我们一定要在境缘当中学会念佛。用什么方法?用十念法。就像我第一次给大家所说的,这一次来,我给大家讲种牙的手术。两个钟头,八点半到十点半,一个十句佛号都没念下来,你就知道自己的功夫不行了。提高警觉,这哪能去得了西方?念佛念了快一年了,怎么遇到这点小事,佛号都间断、都夹杂、都不得力?换句话说,随缘念佛。你牙齿不好,这是个缘。随这个缘你来念这个佛。有些人会说,那你要这样不是自找苦吃吗?对不对?没事找事。没事找事那不叫随缘,事来了不躲事,这叫随缘。 你真正能随缘,在境缘当中真正佛号得力,你业障就消了。你一年级的功课完成了,一年级的事再出现,无所谓了,学会了,不是问题了,那咱们再说二年级的。二年级的习气我又克服掉了,二年级这种程度的烦恼出现了,我没问题了,我完全能克服掉。三年级亦复如是,一步一步地提高。我们说,这叫境界的提高。很多同修问我,我怎么老没有境界的提高?因为你没有在境界当中念佛,你拒绝境界。所以我们对治习气,一定第一个要亲近这个习气,要亲近这些境缘,千万别拒绝。拒绝了,你也就拒绝磨刀石了,你也拒绝金子的冶炼炉,那金子炼不出来了,刀子也磨不快了。所以我们的境和缘,就相当于我们的磨刀石,和冶炼金子这个冶炼炉。第一要亲近它,因为你只有找到它,就石磨刀,就这个石头才能磨刀。就炉炼金,你就这个炉才能炼金。“就”这个字就是靠近的意思,走到那去的意思。就烦恼练菩提,就着菜下饭,就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第一个,不能拒绝境缘。印光大师说,敦伦尽分。我们也不一定攀境缘,你说这个东西跟我也没什么关系,我就为了锻炼我这个念佛的菩提心,念佛的功夫得力,没事我找事,没麻烦我找麻烦,没困难我创造困难,这都不对,这都是攀缘。 放在杯子里的这勺盐,你喝这水就是咸的,放到湖水里头,这个水就不咸,清凉甘甜。盐有多有少吗?盐没有多没有少,为什么你的感觉不一样呢?因为水的量不一样。“心若不生”,讲得就是你的心量。心量太小,你的心就生了。心量大,大到什么程度?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净空老和尚讲的,量周沙界,心包太虚。你这么大的心量,什么事情在这个心量当中,都没事。任何的境,任何的缘,在这样一种心量当中,都是没事的,对你都不会有影响。 师父就讲了,盐没有多少,一样多,为什么你的感觉会不一样呢?问题不出在盐的多少这一边,问题出在你的心量这一边,问题出在你的水量这一边。这个水量就是咱们人的心量,这个盐就是你在平常生活当中遇到的所谓烦恼。我们要求改变盐多少,不可能!这些东西都是你命里带来的,这个盐的多少是命中注定的。我们这一辈子,遇到的麻烦和困难,你投胎到这娑婆世界了,是吧,你是带着业力来的,你是带着账本来的。这个账本所规定你吃多少苦,享多少福,这是定的。这个东西你可不能着急,你也没法作用给它。你想去掉这个业是不可能的,你想不还这个账也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这个盐的多少是定下来的,因为这是因果规律。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如何把这个盐缩小。老和尚说,问题在于把盐放进水里的量扩大。同样一勺盐,面对水量大的湖,它就不咸;面对水量小的杯子里的水,它就咸。那问题不在盐这边,盐就是你这一生注定要吃的苦,要受的罪,要遇到的麻烦。就是我们说的,你的伦,你的分。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来对待它。“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