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如何将学佛跟生活、工作联系到一起(4)

我们很多学佛的同修总是认为学佛好像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烧香,初一、十五吃素,参加法会,到念佛堂念,打个佛七,弄个七天。家里也不管,公司也不照顾,妻室儿女放在一边,那不叫学佛。那个佛是为自己学的,那个

    我们很多学佛的同修总是认为学佛好像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烧香,初一、十五吃素,参加法会,到念佛堂念,打个佛七,弄个七天。家里也不管,公司也不照顾,妻室儿女放在一边,那不叫学佛。那个佛是为自己学的,那个佛不是觉悟的佛。不是觉悟的佛我们称之为魔。你念的不是佛,你念的是魔。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佛和魔就在我们一念间。我们一念为别人,那就是佛,我们一念为自己,那就是魔。

    印光大师经常在他的教诲当中提醒我们,“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每件事情,“事事常存忠恕”。“忠”,就是对别人尽心尽力,“恕”,就是推己及人。那你尽心尽力,人家现在希望你尽心尽力吗?如果对方不希望你尽心尽力,那就不能打搅别人,你要推己及人。《弟子规》上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我们现在很多同修认为,对你好,所以我要帮助你,所以我要教育你,所以我要找你。那人家今天愿意吗,人家今天方便吗,人家今天手上有没有事情,家里头有没有别的安排?你觉得好就好吗?他说我尽心为别人,你为别人你还要考虑别人的处境。所以,不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怎么做到忠恕,怎么做到推己及人,怎么做到把自己放下来,真正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考虑别人的处境,认知别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学佛的人,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习气往往产生于自私自利,不能说是往往,基本上全部都是因为自私自利。你把这个自私自利给去掉,习气基本上就没有基础了,就没有根了。

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两种倾向。要不然就特别的aggressive,你应该这么着,你应该那么着,侵入感特别强,执着。要求爸爸妈妈吃素,要求孩子背《弟子规》,要求先生跟我一块去道场,就是特别地坚持。稍有不顺心,就开始用佛法批评别人,指责别人,埋怨别人。看不惯,不高兴,不顺眼,不顺心。不学佛还好,一学了佛就跟别人对立上了。再一种倾向,得了,我学了佛了,我不能跟别人闹矛盾。别人的事情我怎么办呢,我就不管不顾了呗,我就不闻不问了呗。看到不良现象,看到不健康的事情,看到这些事情我也不管了。因为什么呢,学佛了,不跟别人结怨,要慈悲。老批评人,老说人多不好。那我们就不说了呗。那油瓶子倒了,不扶了,责任不尽了,公司不去了,孩子不听话也不管了。

    我们要不然就管,管的过分;要不然我们就不管,这都是佛在经典上说的,叫做“边见”。我们要不然就断,要不然就常;要不然就是没有,要不然就是永远有;要不然这么着,要不然那么着。我们学佛的人是不是没有责任心?是不是学了佛以后就不跟别人交流了呢?就不批评别人了呢?就不跟别人在一起沟通了呢?不是的,所以《弟子规》上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们昨天跟大家说,什么叫善相劝。你在劝的过程当中不能有自己,因为我不高兴,我看不惯这件事情。尽管你这件事情确确实实从客观上来讲是错了。孩子说瞎话是不是错?是错。那我们要不要教育?要教育。那不就完了吗。要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孩子就跟我对立,未必。现在学佛的人,要教育那就是严厉的教育。我就说你,批评你,指责你,甚至惩罚你。要不然学了佛了,我不能跟孩子结怨,我不能造口业,我不能生气,所以我就不管。用英文讲话,leave him alone,不理他了。这个两边都不对。

    我们《弟子规》上说,人有过错,我们要善相劝。这个“善”字,我们的体会就是,在劝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有自己,我们不能为自己而劝对方。因为我不高兴,因为我不舒服,借着孩子犯错误这个机会,来表达我的情绪。所以我们每一个家长,为什么总是跟年轻一代,跟孩子有隔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一次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总是忘不了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感受凌驾于孩子的感受之上。比如孩子说瞎话,我们说孩子你要说他,父母不说孩子肯定不对,说肯定是对的,这是天经地义,父母教育孩子。但是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甄别我们自己,在孩子说瞎话这个问题上,我们此次批评孩子,或者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我们有百分之多少是为了孩子说,有百分之多少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想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佛法论心不论事。从事上来讲,说孩子也罢,打孩子也罢,都没有什么对和错。关键是存心,关键是你的存心。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和孩子,最后矛盾协调不下来,相处的不好,家长说那怎么办?他是我的孩子,我必须得管。管就意味着矛盾,管就意味着冲突,管就意味着对立。所以没办法,要不然我就不管。既然佛法是圆满的,佛法是圆融的,我们用佛法教育孩子 ,就应该大圆满。孩子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爸爸妈妈觉悟了,孩子也觉悟了,都踏上了一个觉悟的道路。对方彼此没有矛盾,和和乐乐,能形成吗?印光老和尚说,“佛氏门中,不舍一法”。如果佛法解决不了这个冲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佛法就不是“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一法就不是佛法。不会的,问题不出在佛法这一边,问题出在我们在落实佛菩萨教诲的时候有自己。自己,佛说叫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智慧的出现。这种障碍的具体表现就是心不清净,有染污。所以你的智慧透不出来。就像这一盆水一样,月亮在水上面照着,水起心动念,波涛起伏。月亮不是没在水上照着,是照着,但是照在您这盆水上,这个月亮变了形。月亮就是我们说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就一定把存在的问题圆满地解决。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有圆满的智慧呢?是因为我这盆水不干净,是因为我这盆水有波涛,有起伏,所以这个智慧就变了形。变成什么,变成烦恼。烦恼就是我们佛门当中经常说的“贪嗔痴”。我们如何把贪嗔痴转变成戒定慧,转成我们的智慧,这是很关键的。问题不在月亮,月亮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盆水,我们的智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 问题是我们的智慧在贪嗔痴的影响下变形了。变形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得把问题越解决越差。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