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学佛人的样子(文字版)(4)

譬如说我上农村去给祖先们扫墓,因为我婆婆家有老坟,上农村去清明祭祖。农村家亲戚他有什么?鸡蛋或者是煎豆腐,这都是不错的菜了,我老家那儿比较贫困。然后我们每次去,就上街上去把肉什么的都买着,都买现成的

譬如说我上农村去给祖先们扫墓,因为我婆婆家有老坟,上农村去清明祭祖。农村家亲戚他有什么?鸡蛋或者是煎豆腐,这都是不错的菜了,我老家那儿比较贫困。然后我们每次去,就上街上去把肉什么的都买着,都买现成的,这样拿上去。因为那边都吃荤的,所以去了以后,就我自己吃素,他买这些东西就没我吃的东西。所以我就告诉我那个嫂子,我嫂子说:小云,妳吃点啥?妳说这么多好东西妳都不吃,妳不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妳不遗憾吗?我说我不遗憾。完了问我,素云,那怎么办?我给妳弄点啥吃。我说嫂子,我告诉妳,呼土豆,妳就把那个土豆呼熟了,倭瓜呼熟了,要有茄子呼几个茄子,妳下那个大酱,就给我倒来一盘,我就是大酱蘸土豆、茄子、倭瓜抹大酱,吃得可香可香了,可饱可饱了。我往炕里一坐,农村都是有的铺炕席,有的糊的纸,就往那一坐。我嫂子说素云,妳城里住惯了,妳等着,我给妳拿个被给妳铺上,妳坐那儿软乎。我说嫂子,没那一说。她说真看不出来,我们一开始都以为妳一定很挑剔、很矫情,来了我们怎么照顾妳,怎么招待妳。我说不用,我最好招待了,妳看看,小米干饭,妳捞的也行,妳是煮的也行,怎么都行,粘豆包,妳就往上端没错,大碴粥,带豆的,我说妳就来这个,那就是我最爱吃的。我嫂子说这好办,这都是农村有的。咱们到农村,你要往那一坐,人家很为难,我怎么伺候你们?给你们什么吃?所以我啥也不挑。原来他们都说,原来我们就想妳要吃素,来了还真不好办,挺麻烦。我说现在妳们感觉到呢?她说现在感觉到一点不麻烦,妳太好招待了,太好对付了。

那个时候我没有彻底吃素之前,有时候他们给我整那个小葱蘸酱,或者打个饭包,咱们这边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就是把那个大一点的白菜叶,给它弄这么大一棵白菜叶,洗干净以后,就把各种作料、那个饭包在这个菜叶里,给它包起来,连菜带这个菜叶一起吃了,北方叫包菜包,就这个东西,非常好吃。后来我不吃葱、不吃蒜,我嫂子她们知道以后就不给我包这个了。你说就这个,咱们不是很随便吗?所以随缘这个问题,是咱们和同修们,或者是和不信佛的亲朋好友们,这个距离是能拉近还是能拉远,起好大的作用。你别让人家感到你很特,很难招待。譬如说你上人家做客,人家觉得你难招待,人家上你这来做客,人家想可得谨慎,人家吃素,咱们别让人家讨厌。实际人家是客人,咱们应该好好招待人家,该做啥做啥,这顿吃不完下顿再吃。像我就是这顿吃不完,留起来,下顿热热再给我老伴吃,就完了,还不浪费。所以一定要随缘。就是不要把你自己不愿意、不高兴的事强加给别人,让别人也不愿意、不高兴,也生烦恼。咱们不是要作佛、要作菩萨吗?要作佛、作菩萨,你就让你周围众生心生欢喜,别让人起烦恼,这是一个方面。

随缘的事是太多了,譬如说大家在一起谈论一些问题,可能每个人各抒己见。我为什么总结了那三条,不争论、不讨论、不辩论,后来我又补充了一条,不解释。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体会。譬如都是咱们同修坐在一起,都是同修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也有不同的意见,不可能大家意见一致,如果要完全一致,那六和敬早都实现了。不一致的情况下你怎么办?我建议大家,要认真的、仔细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别忙忙乎乎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别人意见说完了,你觉得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没道理你不去评论,然后你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但是绝对不能这样说,我认为、我觉得如何如何,就是凡是带「我」的这个都是一种我执,你这样说,别人听了特别不顺耳,如果把这个东西改了,你随缘这个就做到了,这是第二个关于随缘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定位,你把你的位定好。第一个位,咱们是在家学佛的居士,你一定要把你的身分弄明白,在家学佛的居士,师父讲四众弟子,就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这叫四众弟子。我们是在家的二众,你这个位置定好了以后,第一条,牢记我昨天提醒大家的,不说僧之过,不议论寺院里的事,常住们的事不是咱们应该议论的,你一定要定位这个。第二个,在任何场合你也要把自己的位定好,就是在这个场合上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说什么,你一定要把握你自己,不要越位,该你说的时候你说,不该你说的时候你不能说,该你做的你做,不该你做的你不要做。我举个例子,当然这种现象不是那么太多,譬如咱们师父上人开示讲话,我们能不能插话?这很简单吧,不能。师父在开示的过程当中,我们只有静静的去听,来体味师父所说的含义,理解师父所说的话,要精力集中,我们不能插师父的话。我是这样想的,我不知道对不对。因为师父他是虚空法界的老法师,他的智慧是无边无际的,我们的境界和老法师没有办法比,所以你怎么能和师父,那样做我觉得是不是就没大没小,做为咱们学佛人不能这么做,一定要定好自己的位。

另外,如果有机会,你有表达你想法的机会,说话要言简意赅。言简意赅就是你说话一定要简洁,通过简洁的语言把你的意思明白的表达出来就可以,不能啰嗦,说起来没完没了,什么都想说的到到的,哪个也不想漏,这就是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因为你是干什么的,应该知道你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就不同的场合,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在这个场合你可以这么说,在那个场合你就不能这么说。而且你说的,甚至包括语调,包括你所说表达语言的抑扬顿挫都要考虑。在师父面前说话不能大声小气。这是我能想得到的,我在这里也是建议大家注意这些问题。

再就是我们学佛人的形象,譬如说我们进到寺院里去,第一个大殿肯定是弥勒佛。为什么要一进山门就让我们看弥勒佛?大肚能容。人在生气的时候,那个形象、那个气质就全都是不好的。所以咱要学大肚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做到这一点,你自然就心态也好、形象也好、气质也好,你这些都好了,自然这个缘分就好。咱们和众生一定要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过去我曾经跟佛友们说,当你们生气的时候去照镜子,你看看你自己的脸是什么脸,我给他们比划,我说一定是嘴角向下;然后你高兴的时候,你喜笑颜开的时候你去照镜子,嘴角一定是向上的,你一对比对比,哪个形象好、哪个脸好?我说第一个脸,嘴角向下的,怒目横对的,那是鬼脸;喜笑颜开的,让大家一见心生欢喜的,那是佛脸。我们学佛人应该每天面对别人的时候,让大家看到的就是那种让人心生喜欢的佛脸、菩萨脸,不要拉着脸,噘着嘴。每当要生气的时候,你心里就想「佛脸、佛脸、佛脸」,念它十遍佛脸,你那个气就消下去一大半,再念十句佛脸,你的气就完全消了,你真正那个脸就是佛脸。你别一来气马上就发出来,完了,你那个鬼脸就现出来,是不是?咱们还是给大家多看佛脸,少看或者是不看那种鬼脸。你看别人脸你也喜欢看那个好脸,你也不愿意看那个拉着的脸,怒气冲冲那个脸,大家心都是一样的,是不是。所以学佛人的样子真是很重要,既然这样,我们就给大家做个好样子,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感受到学佛人的好,学佛的好,然后他也进佛门,我们大家一起修学,那有多好,是不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