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导师: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3)
五、正语与邪语 什么是正语?正语就是诚实语、正直语、安慰语、去惑语、调和语,所言都是有利他人,真实不虚的。正语就是正直语:公平正直,绝无虚假。正语是柔和语:听起来很温柔,能化解冲突、矛盾,而不伤人,不
五、正语与邪语 什么是正语?正语就是诚实语、正直语、安慰语、去惑语、调和语,所言都是有利他人,真实不虚的。正语就是正直语:公平正直,绝无虚假。正语是柔和语:听起来很温柔,能化解冲突、矛盾,而不伤人,不破坏人际的调和。如法而说,如实而说,是正语的最高境界;所说的话不违实相,不违背正见,用正确的见解来指导说话的内容。 正语的反面是邪语,什么是邪语?凡非正语,都是邪语。一般易犯的邪语是: 两舌──挑拨是非,制造不和;一件事情,两种说法,乃至两面讨好,都属两舌。 恶口──粗鲁骂人、讲话难听、言中带刺、信口批评,都属恶口。 绮语──说黄色的话,煽动别人本能;引起他人不该有的罪恶动机,使其造业、造罪;乃至花言巧语、奉承、谄媚……都属绮语。 妄语──就是说谎、骗人,至于未见说见、未得说得、未证说证,更是大妄语。 在八正道里,正业、正语、正念,是针对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提出的。在这三业中,佛法很重视口业,因为古圣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影响之大由此可见。所以说话不可不慎,尤其不可把错误的思想和见解向别人传播,那样就等于散播毒素。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声音,它对人们的祸福、损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说话要说正语,不可说邪语;要说有建设性的话,说有助大众和谐的话,不要说破坏性的话;要说鼓励、安慰的话,不要说讽刺、伤害人的话。 六、正业与邪业 什么是正业?正业包括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八正道中既分列出正语和正念,正业的重点应该在身体的行为上。 所谓「业」,就是想念、行为的总和。例如一个公司一年的运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总和,叫做业绩;同样,人从生到死,除了三岁以前的「无记」,在这一生中所思、所行的种种,综合起来就是业。当然,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业,也都会产生影响──形成业力。由此可知,业就是生活过程中的纪录。 业,既然有正邪、善恶之分,我们自当只造善业、正业,不造邪业、恶业。 正业就是正当的想念和行为。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商人,在和别人交易时,要同时考虑到不仅要对彼此有利,也不能损及国家和第三者的利益,这种作为就是正业。反之,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蒙蔽对方,使其理智不清、判断错误,造成于我有利,于他有害的损人利己结果,这不是正业,而是邪业。为了利己利人而使第三者受害,也是偏离中道的邪业。 依此类推,所谓正业,应该是自他兼利,彼此无损,不违中道的行为。中道不是指墙头草随风倒;也不是主张无是无非,谁也不得罪;更不是面对大是、大非时,模棱两可,保持中立。而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就跟射箭要恰好命中中心点一样,不偏不倚。正业的尺度就是止于至善的中道。我们唯有活在责任义务中,自他兼利,绝不制造负值,绝不危害国家,才能活在理得心安的正业之中。 七、正命与邪命 什么是正命?正命就是活得光明磊落,正正当当,仰俯无愧,顶天立地的生活品质与人格素养。 假如我们活得不光明、不磊落,为了自己活,让别人活不下去,把自己的生活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就是邪命。就现代国民的基本认知来说,要生存就不能逃避自卫战斗;要生活就不能脱离各类型的生产。任何只想获得而不付出,有需求而无贡献的生命存在,都只会制造人群的负值,也都是邪命。 我常说:人要活在责任、义务里,如果逃避责任、义务而苟且存活,这种人活著是多余,他只会增加别人的负担和伤害,这也是邪命。 做为一个朝向生命圆满迈进的修行人,一定要活在正命里。百丈怀海禅师便是一个足堪效法的典型。他首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年逾八十岁,他还每天下田耕地。徒弟们怜悯他年老,劝他不必下田工作,他不答应,徒弟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老和尚因为这一天没有工作,便在室中打坐,拒绝到斋堂吃饭。他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嘉言卓行,就是禅者的典范。 我常说「爱你的工作,要和你的工作谈恋爱。」因为只有工作才会使你活得理直气壮,也许你可以不工作也有饭吃,但那会使你活得窝囊、猥琐。只有活在正命里,才会活得理得心安,也才有安祥的基础。 八、正精进与邪精进 有正精进就有邪精进。 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一位名叫阿那律的,因为常常贪睡被佛呵斥,他便涕泣自责,不再睡眠,结果七天之后双目失明。睡眠是眼睛的食粮,未到大悟澈了的境界,岂可不眠?佛祖怜悯他,教导他修天眼通,从此他不须依赖肉眼看了。 还有一位名叫输屡那的佛弟子,也是因为过于精进,以至欲速不达,思悔欲退。佛知道后问他:你过去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他答:爱弹琴。佛问:弦松时如何?没声音了。弦扭得太紧时怎样?会断!不松不紧时如何?可以弹了。佛说:这就对啦!修行就像调琴弦,不能太松,太松就是懈怠;也不可太紧,太紧了就会断掉,即使不断,也会发出难听的噪音,要松紧适度啊!这位弟子听了佛的教诲,就改变了修行的态度。 佛陀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我曾把佛这句话引申为「把全生命的情感、理智、精力投注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发展上,让它集中形成一个焦点,然后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对佛陀这句话的体会就是这样。 所有成功的人,都善于集中他的生命力。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人人都知晓,他只受了两年的小学教育,没有任何学校的学历证件和毕业文凭,但他发明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凭什么呢?凭著他对研究、发明的浓厚热爱,以工作为享受,自动、自发,只有快乐,绝无压迫感。他的成功就在于制心一处,精一不杂。如果不能制心一处,精力分散,将会一事无成;善于集中心力,才有创造力,也才能突破难关,开拓境域。 正精进在实践上就是摒除杂念,集中心力。我们要进行思惟,先要确定主题,然后集中心力去思惟,没有结论绝不思惟另外的问题。我们要工作,就应该心无二用,把感情、理智无保留地投入工作。对修行而言,则是精者不杂,也就是要不断地净化自己;进者不退,不要受到外在一切的牵制、干扰,安祥度自然会一天天的加深,亲和力和同化力也自然会一天天的扩大、加强,这就是禅者的正精进。 九、正念与邪念 所谓正念,就是无私无我,正大光明的想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