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永明实录》看延寿大师的净土行 作者:黄公元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的净土思想,在其《神栖安养赋》、《禅净四料简》、《万善同归集》等著述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他的净业行持,则在其弟子行明禅师记录整理的《智觉禅师自行录》[1]中有较多的反映。延寿大师的诸多传记资料中,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录延寿净土行迹的文献,是北宋著名居士王古(?~约1106)的《新修净土往生传》[2]。以后的延寿传记文献中关于大师的净土行迹大多源于此。近来新发现了诸种藏经未曾收录的一份延寿传记文献,即北宋以律净兼行著名的元照律师(1048~1116)在灵芝崇福寺时重编的《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以下简称《永明实录》),对延寿大师的生平行迹的记录有不少其他延寿传记所没有的新内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永明实录》中多处涉及到延寿大师的净土行,有些内容在其他延寿传记资料中是未曾见过的,不仅对进一步深化认识延寿大师与净土法门的殊胜因缘、更全面地了解五代吴越国和宋初江南地区净土法门开展的状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鼓舞学佛行者深信笃行净土法门也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元照律师,俗姓唐,字湛然,杭州人,是宋代中兴南山律宗的尚僧,后世被推为中国律宗十六祖。居西湖畔的灵芝崇福寺(址在今钱王祠)三十年,故有“灵芝尊者”之称。高宗时谥号“大智律师”,后世亦称之为大智元照。高丽僧统义天来华求法问道时,曾专程到灵芝寺拜谒,并将其著述带回高丽刊行。元照律师先后登坛六十余会,度僧万余人。他在先贤古德中特别推崇永明延寿大师,他重编《永明实录》,正是他重视延寿大师,并树其为僧范,以激励广大行者的一个具体表现。他视延寿大师为吴越国最具影响力的高僧,乃佛门真善知识,其《寿禅师实录序》中如是云:“此时(指吴越国)多诸僧杰,辅翊王化,如天台韶国师、陆莲岩禅师、永明寿禅师、汇征、希觉、赞宁等,皆王公师敬,名冠一时。其间善巧提诱,唯寿禅师最有力焉。……予尝于先祖遗文中,得《寿禅师实录》,观其奥学峻行,远识大度,实吾门真善知识,末世四依大士。惜乎斯文不传于世,但旧本繁琐,不足可观,故重加删治,镂板流行。千载之下,得不为宗师之衡鉴欤。”[4]序文之落款曰“芝园元照叙”。由此可知,《永明实录》的资料来源,乃是当年就不易见到的《寿禅师实录》。元照律师居芝园即灵芝寺时,在先祖遗文中读到这份资料,深为延寿大师的行迹所感动,敬仰不已,鉴于旧本文字过于繁琐,不太理想,遂发心删治,重编《永明实录》,还镂板印行流通,以作“宗师之衡鉴”。 元照律师重编的《永明实录》,非常关注延寿大师与净土法门之间的深厚因缘,这在此前赞宁法师《宋高僧传》与道原禅师《景德传灯录》的延寿传记中是没有的,与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的延寿传记也不尽相同,包含不少以往被忽略的重要信息。具体而言,有以下几处文字,直接提到延寿大师的净土行。 第一处的文字是这样的: 因见《智度论》说:佛世有一老人,来求出家,舍利弗等不受。佛观此人曩劫曾作樵人,人山为虎所逼,奔驰上树,失声一称“南无佛”,以此微善,合遇佛出家,后得果证。因念世间业系众生,耽滞欲境,执著坚牢,唯念佛一门可能诱化,乃结一万人弥陀社会,亲手印弥陀塔十四万本,遍施寰海。吴越国中念佛之兴,由此始矣。[5] 这段文字表明,延寿大师弘扬念佛法门以广度众生,一是受到龙树菩萨《大智度论》的启示,二是鉴于末法时代的时机因缘,唯念佛法门予世间业系众生最为契机。正因为念佛法门契理契机,所以延寿大师发大心领众结社念佛,不仅所组织的弥陀社会达万人规模,而且亲手印弥陀塔十四万本遍施寰海,这里“亲手”二字,尤为感人,延寿大师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僧范形象,跃然纸上。元照明确指出:“吴越国中念佛之兴,由此始矣。”可见延寿大师大力倡行念佛法门,对江南地区净土法门的兴盛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这与元照律师在《无量院造弥陀像记》中所说的“后世言净社者,必以东林为始,厥后善导、怀感大阐于长安,智觉、慈云盛震于浙右”,[6]可以相互印证,显示了延寿大师对净土结社的巨大贡献与影响。但这些行迹,稍早刊行的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卷下的延寿传记中是没有的,故《永明实录》的这些记载,对认识延寿大师与念佛法门兴盛,尤其是与净土结社的关系,极有价值。延寿大师的净土结社,参与者广泛,具有明显的普世性特色,与慧远大师具有精英性特色的庐山结社可谓有同亦有异,是对莲社初祖结社创举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第二处的文字是记录延寿大师七次拈阄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的事迹,因后来的延寿其他传记中常有提及,故这里不具体引录。但此一行迹,在稍早的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卷下的延寿传记中也是没有的,所以《永明实录》的这一记载,对把握延寿大师佛法弘化基本路向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延寿大师在乐于禅寂与终身诵经、毕生普利群品的夙愿之间一度“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上智者岩罗汉堂中于佛前拈阄决定,而连续七次拈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其普救众生、导归净土的弘化路向,由是而在佛菩萨面前郑重确定下来,此后即义无反顾地沿着这一路向广开法化直至寂灭,一心为宗、万善同归、诵经念佛、大事著述、藉教悟宗、行归净土,即是这一弘化路向的具体落实。后来有关文献中对延寿大师七次拈阄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这一事迹的记载,有可能即源由《永明实录》。[7]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