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编者按: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隆重举行了琉璃宝殿暨天王殿奠基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长老出席了盛会,并为信众

编者按: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隆重举行了琉璃宝殿暨天王殿奠基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长老出席了盛会,并为信众作开示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宁波慈溪龙山一带,人杰地灵,是个诞生高僧的福地,历史上从唐代到近代,都有高僧出现。近代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圆瑛大师等好几位高僧,都曾在这里弘法。弘一大师一生三次驻锡伏龙寺,写出了清凉歌曲,画出了长幅罗汉卷轴,编定了药师修法。太虚大师就在慈溪的西方寺读《大般若经》开悟,他是近代佛教的革新领袖,提倡人生佛教。

中国佛教在唐宋以后,提倡禅净双修,几乎每一个大寺庙、大丛林,都有禅堂、念佛堂,而宁波慈溪伏龙禅寺能够把药师佛法作为一个道场的专修,在全国来讲都是很稀有难得的。

一、药师法门的特点及修法

(一)药师法门的特点

佛教修行的法门很多,侧重点各有不同,净土法门偏重于对人死后的关怀,药师法门偏重于对人现前生活的关怀。由于人生是个转折的枢纽,上升下堕都在人生,净化心灵,修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是上升的道路;发展贪嗔痴,为下堕的道路;故尊重人生,就须在人生的当前努力,在现实人生中有所修为,走“八正道”之路。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包括了佛教的戒定慧三学,及进一步修习菩萨乘的内容。

我曾经读过一本历史书叫《世界史纲》,这是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所着,内容是说人类从历史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部战争史,和平的时间很短暂,而战争年代很久,特别是科学发达制造出的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如何才能制止人类互相残杀、消灭战争呢?韦尔斯提出必须要有一个宗教信仰,特别提出佛教是理智的宗教、智慧的宗教,最后还指出:必须要以八正道指导人生,纠正科学的偏见,为世界人民开一条正路,那才是一条光明大道。

药师法门就特别强调和注重现实人生中八正道的修习,只有这样,才能过好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没有“刀兵、瘟疫、饥谨”等各种灾难的流行;才能做一个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都丰满,免除忧愁痛苦的人。世间上的许多人,想过快乐的日子,却偏偏走了一条下堕的道路,发展贪嗔痴,尔虞我诈,互相斗争,战乱不断,哪里会有幸福的人生呢?

(二)药师法门的修法

药师佛的本怀是着重现实人生的幸福和安乐,他在因地做菩萨的时候,就发愿他将来成就的佛土,所有的人都具智慧光明,有福德,都能丰衣足食,免受灾害。这种精神既广大而高明,既宏博而深微。

关于药师法门的研究和修法,近代弘一大师有相关着作,现今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也有专着出版。我现粗略讲三点,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1.树立最基本的正见

一个人学佛,不管修习哪个法门,一定要具备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这是《菩提道次第论》讲的,是学菩提道的阶梯,非常殊胜,不是一般的世间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可以比拟的。

出离心必须要有解脱思想,淡泊名利,少欲知足,不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名利,自身品格清高。这个出离心非常重要,假若不把世间上的许多事情看淡一点,放下一点,就不能走上学佛道路。

菩提心就是要以出世的精神积极做入世的事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具备大智大悲。大智就是无我,既无人我,也无法我,无人我就可以消除烦恼障,无法我就可以消除所知障,不受烦恼障、所知障的障蔽就具备大智慧。大悲就是与众生苦乐一体,不舍众生。《大智度论》讲悲有三种:众生悲、法缘悲、无缘悲。众生悲就是悲悯众生的痛苦,多生以来,我们与众生都有关系,众生在痛苦中我们应该拯救;法缘悲就是从法法相资、法法平等的道理中,认识到万事万物与我都有缘,我都应该以平等心善待;无缘悲,与众生相处以行动救济而无所执着,修布施而不执着布施,三轮体空。

悲智结合,悲智兼运,悲智一体,这个在菩提道里面讲到就是“真空见”。真空见就是一种无我的智慧,有无我的智慧才能够生悲心。一个修习佛法的人,开悟后,就知道众生多生累劫以来与我都有关系,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都是我的六亲眷属,他们现在苦难中,我怎能不救呀?所以就要学菩萨。

2.行持做到三结合

修习药师法门,日常行持必须要做到忏悔、发愿、回向三结合。

首先要忏悔。忏悔是把我们身心三业清洗一番,这个身心原来就像装污水的缸子,现在不装污水要装干净水了,就要把缸子洗干净后才能装干净水,所以必须要忏悔。

众生多生累劫以来所造的业,假若有形体的话,可以堆得像须弥山那么大,但你能够忏悔,做到洗心革面,就开始朝好的方面发展。有些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成天唉叹,哎,我业障重,我在修善,我在做好事,为何境遇还是不好呢?他就没有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来看,也不知道从忏悔中来消业。业消智朗,冰山再大,太阳光一出来它慢慢就融化了。六祖大师讲: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载愚。你的业障,哪怕像冰山一样坚硬和强大,太阳光一出来它就慢慢消融了,这就是忏悔的力量。所以你们要注意忏悔,不要怨天尤人,怪老子怪爹娘,怪这个怪那个,最终要怪自己,自己业障重,就要多忏悔。

第二就是发愿。发甚么愿?一般来讲就是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包括了菩萨的三聚净戒,众生无边誓愿度是饶益有情戒,烦恼无尽誓愿断是摄律仪戒,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摄善法戒。修习药师法门,除了四宏誓愿外,还要像药师琉璃光如来一样发十二大愿,与十二大愿相应,愿行结合,这就更加伟大了。历史上,佛教里面很多菩萨,多生累劫以来,发愿修道,可以舍弃家庭,舍弃功名利禄,甚至舍弃头目手足,舍弃身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弘一大师原来是个风华才子,后由于善知识的指导,读了很多经书,就发愿出家。没出家以前他打饿七,饿了半个月,饿七以后,有人问他的感受,他说我的感受很好,我能够听人之所不能听,见人之所不能见,忍人之所不能忍。这三句话就是他当时体悟的境界,也是菩萨精神、大丈夫精神的体现,所以他后来决心出家,毅然决然的出家,离家辞亲,志气果断,有大丈夫气概。这种精神就是《心经》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精神,空除了个人的我,家庭的我,社会的我,民族的我,国家的我,法界的我,都空除了,才能度一切苦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