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处理一件事情,“想”的这个方法,也就把佛法的东西运用进来了,这时,烦恼相对地一定降低。--我们刚开始要做的,就是这一步,下士道十善业的基础就在这里。所以平常我们不要一讲到“业”,就觉得意乐才是重要的,不断去观察内心的烦恼,于是,心里就产生退缩,事情就不想做了。“资粮道中精进第一”,世间的事情也是同样的,如果在修学佛法时,一开始就退缩了,那跟“精进”完全是反其道而行啊! 有了内心的检查以后,不管上班,或做事,总是好像缘不到法,怎么办呢?实际上如法去对境,也就是正确地依法行事,这就是皈依。譬如扫地,马马虎虎地扫,跟认真地扫是不一样的。所谓“缘法”就是你做事的时候,很认真地把事情做好。今天我来这里当义工,当然要把佛堂扫好;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尽心尽力地做好,这就是依法去行事了。并不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怎么样缘到法,乃至最好三宝都在面前。譬如说,一边扫地,一边想到把我心里的垃圾扫出去,扫尘除垢,如果你真正这样念,是件好事情,可是平常做一般事情不太可能,乃至于不可能真的缘到。所以,那时候,做事情前面的动机就很重要,思惟我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做?至于正做的时候,全部精神去做就对了。 当然,这里要检查一下,比方我到公司做事,跟老板订好了契约,一个月给薪水多少钱,不是我认真地去做就可以了,还要想一下:他今天叫我去做的事情,是不是助长他造恶业?如果是,那我最好不要做;如果助长他造善业,那我很乐意去做,即使钱少一点也可以--这是我们可以选择,也应该选择的。 放大格局 缘念整体不消沉 有人做事情的时候,全部精神提起来,就能够做得很好;但是有很多人就是提不起来?而我们自己有的时候提得起来,有的时候提不起来;或者有时候看了旁人在做,自己就提得起来,我想大家很容易对比这两种状态。为什么这个人能够提得起来,那个人提不起来?如果因地当中,做事情专门马马虎虎、偷懒,好像眼前占了便宜,他的习性就是如此,这不是等流吗?所以一碰到事情,心里就是一副拖拖拉拉的,反正老板没看到,就马马虎虎做;老板在的时候,他心里面还是不在,以为占了便宜,如果自己的等流习气就这样养成了,当你真正想要做时,就做不好,这是很实在的问题。所以平常做事情,如果你决定做的事是正确的话,正做的时候就全部精神放下去。在法人,不管做总干事或做义工扫地,全部精神去做;在社会上,不管什么职业,老师也好,清道夫也好,也是全部精神去做,千万不要以敷衍的心情去做。 累了,休息一下,这是应该的,被允许的。世间做事固然中间有休息时间,佛法的精进当中也有“暂止息力”。我们做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管佛家、儒家,“诚”都是共通的,也是应该的。所以在真正造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学会这个,平常要常常努力去试。假定你做事情很认真,那时观察自己也很清楚。他就看得清楚,内心是否有敷衍的心态,那是我们真正要努力的。 除了事前的“动机”很重要外,事后还要再去回想一下。平常我们观察自己的心.并不是当时观察,如果能够当时观察固然好,如果前面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渐渐地在正做的时候,观察的心也可以生得起来,这一点对我们是非常重要。 至于“想”,是有了“动机”以后,我该怎么去做?广论上讲杀业,我要杀的人姓张,现在就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姓张,那是恶业;至于善业,广论整本都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将来有机会讲到业的时候,再跟大家谈这个问题。 至于“烦恼”,还是要注意的。如果你前面两者做到的话,再反观你的心情,会很清楚;但如果前面你把重点放在烦恼上,烦恼反倒不一定压得住。现在重点好像不放在烦恼上面,而是把“动机”跟“想”放在上面,但烦恼却一定相对减少。至少我经验到的是如此,你们可以试试看。 进一步来说,广论上告诉我们,真正对治烦恼不在下士、中士,而是在上士最后面。下士谈的是十善业、十恶业,告诉我应该注意:身业--杀、盗、淫,口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四种,意业--贪、瞋、痴,这十恶业,并不太强调烦恼,何况有时讲戒的时候,就算内心当中有动,只要身口不犯,就不算犯戒,我们心里面火气很大还是忍住身口不犯,这也是本事。这有它的道理。也就是说,真正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并不是针对我们三毒的烦恼,而是很广泛的以十业来讲,十业当中也谈到贪瞋痴,那是指粗猛的地方。特别是在我们广论,了解佛法真正的中心思想在解脱,下士是基础,解脱有中士、上士之分,真正佛法的内涵是上士,所以前面并不是马上要我们断烦恼,而是要先发菩提心去救别人,这个学好了,最后才断烦恼,这是需要经过很多生的,把烦恼的根本--“我”破掉了,再断掉烦恼习气。我们现在刚开始,实际上最初只能做道前基础,如果对境的时候,动不动就说“不要生烦恼”,这不是在学广论,至少理论是这样,我自己的经验也是这样。 所以在善行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这个特点,当你观察内心的时候,一旦偏重在烦恼上,从个别去看,怎么努力,也对治不了烦恼,于是心灰意懒,心就沉下去了。碰到这种情况,要从整体去看,当我们看到整体的时候,内心就提起来了,将来在善行班当中,我会把自己走过来的经验跟理论相应,怎么互相校正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抛开烦恼 正做时全力以赴 所以我们在正做的时候,不是谈烦恼不烦恼,而是要认真把事情做好,这一点相当重要。刚开始接触一件事情,至少要把自己的工作范围弄清楚,然后再慢慢伸展开去,譬如说,我跑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我就先把环境弄熟悉了,日常生活也一样弄熟以后,再来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同学曾问我一个问题,说:他在南京店(注:法人事业食品加工部门)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做包子,好像不知道到底在做什么!在座同学是不是也常觉得:“我到这里来,只是做做单纯的工作,难道这样也能集聚资粮吗?”解典卫居士曾举了一个“交响乐团”的喻,真是美不可言!交响乐团里有小提琴手、钢琴手等等很多的乐手,现在你只是敲一下大鼓,“咚”,整个交响乐团的价值你都有了,而且得到的功德也是百分之一百。如果少掉这个大鼓的话,成不成?不成,很简单,这个“整体”就是这样。 我们平常常讲扮小螺丝钉的角色,为什么?我前面的动机是为了成就无上菩提,下脚是从现在这里一步一步下去,我们不管做什么,是不是都是做一个很单纯的行为?这个单纯的行为,你是一个人做,还是放到团队当中去做?假定在团队当中,你只是敲一下大鼓,咚!咚!咚!可是交响乐团整个的价值你都有,而且你得到的功德是百分之一百的。撇开交响乐团不谈,实际上,靠着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各位有没有发现法人事业的成果,你在那里包一个包子,我在这里说几句话,但是我这些话产生了无比的功德,你做的包子一样产生了无比的功德。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一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