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佛与法(4)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必须精通本行知识,佛陀所说的法都是自身对宇宙人生亲证的结果,是由他的大智慧海里汩汩流出。一个教育家还要有渊博的世间知识并精通各国语言,而佛陀是一切智者,世出世间的一切无所不知。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必须精通本行知识,佛陀所说的法都是自身对宇宙人生亲证的结果,是由他的大智慧海里汩汩流出。一个教育家还要有渊博的世间知识并精通各国语言,而佛陀是一切智者,世出世间的一切无所不知。佛陀不仅自己有渊博的知识,还提倡弟子们要精通五种学问:医方明、内明、工巧明、因明、声明,也就是佛教里所讲的“五明”。一、医方明是指医学方面的知识;二、内明是指佛学专业知识;三、工巧明是指雕刻、绘画、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因明是关于演讲和辩论方面的知识;五、声明是关于各种语言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教育家,还需要有庄严的仪表,而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世界上最庄严的美男子。
佛陀既是真理的体验者,也是真理的化身。佛陀说法时,不仅语言上特别殊胜,形象上也含有巨大的威德,他的一举一动,一语一默都是法的实践。佛陀在一些大法会上,还会借用各种吉祥的神通变化来摄服众生的心,比如放光动地等等。佛陀的说法确实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这些都不是其它教育家所能及的。正因为佛陀具备了如此众多的优点,他的教化无疑是成功的,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佛陀说法的特点:
(1)随机布教:佛陀在四十九年弘化生涯中,始终本者契理契机的精神。”契“是符合的意思,契理是佛陀所说的一切法符合真理;契机是符合众生的根机。佛陀说法很讲究契机,众生的根机不同,就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施设无量法门,对什么类型的众生就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法门。佛陀度众生就象医生看病一样,众生有什么样的病,佛陀就给他们开什么样的药方。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当时佛陀有一个叫周利般特的弟子,他愚笨过人,记忆力又是非常差,他有个哥哥也在佛陀的僧团里出家,对这个愚笨的弟弟非常嫌弃,因此总想把他赶出僧团外,周利般特为此觉得很苦恼。这天他正伤心地在哭着,恰巧遇上慈悲的佛陀,佛陀问他哭什么,他说因为自己的愚笨,被哥哥所嫌弃。佛陀安慰了他一番,然后就让他在僧团中帮忙扫地,并教他念“扫尘除垢”四个字,他确实非常笨,佛陀教他念“扫尘”时,他就忘记了“除垢”;教他念“除垢”时,他又忘记了“扫尘”,教了很长时间才把四个字念下来。从那以后,周利磐特每天都在寺院扫地,边扫边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由于心念的专注,一段时间后,妄想渐渐减少,无明渐渐减少,无漏的智慧光明也显现出来。后来,周利盘特因为天天念这四个字的关系,证得了阿罗汉果。佛陀就是这样,根据不同根机的众生,施设不同的法门。在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里,就象周利般特这样的众生都可以得度,还有什么样的众生不可以度化呢?
(2)方便善巧:佛陀教化弟子并不是机械性的说教,也不是板着面孔给弟子种种教训,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佛陀在说法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比喻来说服弟子们,既有说服力又便于弟子们接受。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佛陀带着弟子到街上布教,走在路上,看见路上有张纸,佛陀叫弟子把这张纸捡起来,然后叫他们去嗅一嗅这张纸有什么气味,弟子说,这张纸因为包过檀香,所以能散发出檀香的气味。过一段路又见路边有条绳子,佛陀又让弟子去把这条绳子捡起来,然后问他这绳子的气味怎样,弟子说,因为是一条绑过鱼的绳子,所以味道很臭。佛陀就以此为喻给弟子讲述了选择朋友的学问:纸包了香的东西所以变香了,而绳子因为绑过臭的东西就变臭了,同样的东西接触不同的外境后结果截然不同。在修行道路上,选择好的环境及善友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好朋友,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受他的影响而变好,如果遇上坏朋友,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他坏习惯的影响,这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样的道理。
佛经中记载,有个名叫亿耳的比丘出家后非常精进的修行,却由于过分勇猛用功反而不能相应,很苦恼,来找佛陀请教修行之道。佛陀问他:你在家时从事什么工作?答曰:弹琴。佛陀问:琴弦太松如何?答曰: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声。佛陀又问:琴弦太紧如何?答曰:会断。佛陀说:修行也是这样,过于放松会懈怠,过于紧张会增加掉举。应该要避免着相,以平常心,不缓不急,始能与道相应。
有一次,佛陀在路上见一位叫善生的青年,朝着虚空的不同方向不停的拜着。佛陀上前问道:年轻人!你在拜什么?善生看到尊敬的佛陀在询问自己,于是马上停止礼拜,回答说:佛陀!我生在婆罗门家庭,我父亲生前也一直都这样拜着,他临终时嘱咐我说:儿啊!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每天清晨到野外,礼拜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的六方。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为尊重父亲的遗嘱而已。佛陀说:善生啊!我的教法中也有拜六方,而且六方都有明确的内容,东方为父母,南方为师长,西方为妻子,北方为朋友,下方为仆役,上方为宗教师,佛陀还进一步为他开示了人间伦理,说明一个人生存在世间上,应该如何的处理好父子、师弟、夫妻、朋友、主仆、信徒与宗教师的关系,彼此之间应该尽那些义务,以建立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3)权教和实教:佛陀将成道时所证得宇宙人生的真谛直接了当地告诉大家,这是佛陀的直畅本怀,属于实教,佛陀的出世目的就是为了传播这种真实之理。但众生对于佛陀的无上大法并不都能直接接受,所以,佛陀针对各类众生的根基,又在实教的基础上,以权巧方便开出权教,权教者即是接引各类众生的种种善巧法门。
佛教的大乘经典《法华经》对于佛陀一生施设的教法就有明确的说明:何为实教?何为权教?经中以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目的是为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基于这样的一个标准,《法华经》提出了佛陀过去所说的教法: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所谓三乘的施设乃是权巧方便,真正学佛的道路唯有一条,那就是一乘。因此,经中说:“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4)四悉檀:《大智度论》说,佛陀说法主要根据四种悉檀。悉檀是“成就”的意思,四悉檀是佛陀成就众生、度化众生的四种方法。下面一一介绍:
第一、世界悉檀:是指世间约定俗成的说法,如房子、桌子、国家、大海等,佛陀说法时也是这么称呼的。如果离开了大家共同使用的概念,佛陀就无法给我们说法了,我们也无法听懂。我们叫茶杯,佛陀也叫茶杯,这样佛陀才便于向我们解释这个茶杯是怎么回事。佛陀告诉我们,茶杯只是一个假名而已,是因缘的和合,没有实在性。因此,佛陀说法不离世间,随顺世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