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在家居士的律仪生活

这个学期为大家安排的是有关戒律的课程,主要由则慧法师给大家讲。 此次戒律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在家戒、菩萨戒、瑜伽菩萨戒这几部分。在家戒、菩萨戒的学习内容主要参考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
  这个学期为大家安排的是有关戒律的课程,主要由则慧法师给大家讲。
  此次戒律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在家戒、菩萨戒、瑜伽菩萨戒这几部分。在家戒、菩萨戒的学习内容主要参考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上学期我在戒幢佛学研究所给学员讲过这门课,录有光盘及音带,在网上可以下载。网络的上课局限很大,主要还得靠大家在课后自学。戒幢佛学教育网也收录了其它法师讲解的有戒律的音带及律学著作,希望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在这个课堂,时间很有限,法师不可能非常详细地为大家讲解,只能是做些重点提示,并给大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所以,大家最好是带着问题来听课,否则效果不会很好。
  另外,大家来上课的时候最好用真实的姓名,这不仅体现了大家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你的诚意,是对法师的恭敬,对佛法的恭敬。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不知大家感觉效果如何?期末有部分学员没有交作业,实际上参加考试只是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希望大家不是抱着随随便便的态度来参加学习。虽然网络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过,别忘了我们是来学佛的,我们应当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来进行学习。
  《瑜伽菩萨戒》是非常好的一本戒经,开遮特别善巧,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
  我们学习戒律,不只是学习理论上的知识,更要将其和具体的修行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希望大家每天诵一遍《瑜伽菩萨戒》。诵戒、诵经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一种强化训练,让戒的内容、经的内容深刻地种在我们的八识田中。
  当然,学戒最主要的目的是持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遵循戒律的重要性。
  在“戒、定、慧”三学中,是以戒为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学戒首先要从受戒开始,不知道在坐的有多少人受过戒?
  如法地受戒很重要。如法地受戒,才能得到戒体。
  受别解脱戒的戒体是成就解脱的根本;受菩萨戒的戒体,是成佛的根本。
  下面由则慧法师接着给大家讲本学期的教学进度。 
             9月9日:何为真归依处?
  归依三宝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三宝是佛法的全体,学佛从归依三宝开始,到最后,三宝又要在自身得到实现,这包括了学佛修行的整个过程。
  三宝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
  初学佛首先要归依外在的三宝,归依是寻求一种依托: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这是学佛修行的两大要领,也是佛法不同于一般宗教之处。
  原始佛教比较偏重自力,正像一个人吃饭、生病、烦恼要靠自己来担当一样,修行也只有依靠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实践。
  自力中包含着发心及自身的修行实践。可是,学佛修行是否光靠自己的力量就行了呢?我们可以看到,世间多少希望走上解脱道的人,因为没有明师指点,最后往往欲升反堕,落入邪教的泥塘中。
  一个人靠自己悟、自己修,除非先天的慧根特别好,否则多是事倍而功半。尤其在环境这么复杂的今天,修行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恐怕都要艰难,没有相当的定力,我们很容易就淹没在五欲尘劳中。
  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要依靠三宝的力量。一方面能够听闻正法,树立人生的正见、树立佛法的正见,明了真正的解脱之路。更重要的是,有善知识为依止,为指导,在善知识的指导下如法地生活修行。
  我们整个学佛的过程都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导。所以,密宗特别重视上师的作用,善知识的地位甚至比佛还高,因为有上师而后知三宝的功德,而后能修学正法。
  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归依的僧宝,不仅仅是指某个善知识,“归依僧”是以整个僧团为归依对象。在具体的修行中,我们可以依止某个善知识。但如果归依时只存心于某个人为归依师,那便不得归依体了,这一点大家切切要注意。
  现在许多寺庙都在为信众传归依,但总是草草了事,有的虽然都隆重便令人却不得要领。在受归依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归依的仪规中,我们不仅要以虔诚的心来领受三归,更要听清三归的内容并宣称三归依,这都非常重要,是否宣称三归依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得到归依体。
  归依是学佛的开始,是成就解脱的基础,也是最终成佛的基础。
  归依体是历代祖师大德代代相传的,它有着不可思议的能量。没有如法归依的居士是不能得到归依体的,所以,应该重新归依,以免自误。
             9月16日:五戒与世戒的区别
  佛戒与世戒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就戒相来看,佛教的戒与世俗的戒并不是差别很大。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对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戒体的问题。
  在佛法的修行中,受戒就意味着戒体的获得,而持戒则是对戒体的保护。
  得了戒体就是种下了解脱的种子,成佛的种子。戒体也是我们止恶行善的种子,而如法的受戒又是获得戒体的关键,这是大家尤其要注意的。
  不知道大家受过戒没有?受戒的又觉得自己得戒了没有?
  得戒,首先要有如法的受戒仪式。它包括忏悔、发愿、三归、说戒相四个方面。尤其在受三归的时候,必须清楚地明白授戒师所说的三归的内容。如果三归的内容都没听清楚,那就意味着不得戒。所以,没能如法受归戒的人,应该找机会重受。
  受戒、持戒又是对谁负责?这也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一个问题。
  我们要知道,受戒和持戒都是对自己负责:因为我要解脱,我要离苦得乐,所以我才要受戒并且持戒。
  我们可能会问:持戒有什么意义?
  在佛法中,自利与利他是统一的。真正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必然不会伤害到别人,并且能惠及他人。我们能对自己负责,也才有能力进一步对众生负责。相反,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的人,自然也没有能力对一切众生负责。
  佛教的戒律有雄厚的义理作为基础。戒律是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从自身而言,持戒是培养我们生命中善的种子,限制生命中恶的种子。
  当我们生命中善的种子在增长时,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净化,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升华。而当我们生命中恶的种子增长时,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在趋向堕落。
  我们的每一桩善行都是在培育善的种子,它所带来的,也不只是暂时的人天果报,更会将我们生命的未来带入生生增上的良性循环中。而恶的种子一旦萌芽,也会形成强大的力量,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无穷的过患。所以,善恶的果报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