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法师:佛教的缘起观(2)

因为这个东西的灭,所以那个东西就灭。因此,诸法的还无与消灭,必然 也是此故彼的缘起关系;离此缘起的关系,绝无实法的灭无。中观今论第 五章说:「凡是依缘而起的,此生起与存在的必然要归于灭无。所以佛说 缘起

因为这个东西的灭,所以那个东西就灭。因此,诸法的还无与消灭,必然
也是此故彼的缘起关系;离此缘起的关系,绝无实法的灭无。中观今论第
五章说:「凡是依缘而起的,此生起与存在的必然要归于灭无。所以佛说
缘起,不但说『此有故彼有』的生起,而是说『此无故彼无』的还灭。依
他而有而生,必依他而无而灭,这是深刻的指出缘起的内在特性。」根据
这缘起的定义,观察万有的诸法,不论是内在的生命界,外在的自然界,
法法都是缘起的。进一步观察,不但有因有果从缘所生的内外有为界是缘
起,就是无因无果不从缘生的无为界也是缘起的,假使有人离开有为无为
另外找出一法来,这一法也是缘起的!因此,存在的一切法,都是依缘起
而建立的,离了缘起,没有一法可得!
  

三、缘起的内容

  缘起是佛法的特色,它的定义是此故彼的因果关系,那未,在此定义
之下所含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内容说,
是指的「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招集纯大苦蕴」;就「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的内容说,是指的「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纯大苦
蕴灭。」现在根据这两大律内容,予以简单的解说如下:

  生命界的一切,不论是高级的、低级的,谁都免不了在演变中的老病
死的扰悲苦恼,苦恼的来逼,谁都不愿受的,所以有了苦恼,就要想法解
决它。但先决的问题是:众生为什么会有众多的苦痛来逼迫呢?探究到苦
痛的原因,于是就发现到由于有生,有生就决定有苦,苦是与生同时而来
的。无知的有情,不知老病死的痛苦是由于有生,于是对于老病死的痛苦
极端厌离,而于生命的生存却相当爱乐,这不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吗?生也
不是突突空空的,必有能生生命的东西存在使之而生。这就是缘起的有。
有,有的地方把它当作行为活动所构成的业力讲,有的地方把它当作业力
所招感的生命自体讲。就前者说,有过去的行业,必然有现在的新生命出
现;就后者说,有新生命出现,必然有果报的自体存在,果报的自体存在,
当然就免不了演变中的老病死苦了,所以生是由于有。有情所以从行为活
动中构成潜在的业力,是因心境相接触时所生起的执取。取是摄受执持的
意思,经论中说有「我语取、欲取、见取、戒禁取」的四种:执持生命内
在的自我,叫我语取。由此我语取为根本,或向外在的环境奔放,执取客
观的五欲,成为欲取。或向内在的心灵探索,执取主观的倒见,成为见取。
甚而把那不是解脱的真因执取以为真因的,成戒禁取。由此种种执取的动
力,引发身语意的三业,于是就构成未来身心的苦因,所以说取缘有,取
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是由欲爱染着而使他驰取一切的。因为,爱是一
期生命的深细根底,又是生命长流的主要动力。生命的内在没有爱,就失
去一切活力了,所以爱为追求生命存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要素。爱著的对象
虽然很多,但主要的目的是自体爱与境界爱,对于精神物质组合成的生命
自体,恋恋不舍的耽著,是为自体爱;对于客观存在的一切境相,生起坚
固的贪著,是为境界爱,前者经中又说名我爱,后者又说明我所爱。众生
就在这我爱我所爱的一切活动中,而向外道求执取,所以说爱缘取。爱是
精神活动的表现,它之所以有此活动姿态的表现,是由于那或苦或乐的情
绪的波动,苦乐的情绪,佛经中叫做受。谓诸感官与诸对象相接触时,客
观的对象,刺激感官的机关,生起不同的反因,谓之领受。依内身所感受
的名自性受,依外器所感受的名境界受;若内若外的一切感受,适合自己
情意的名为乐受,违反自己情意的名为苦受,不合不违的中庸情意就名舍
受。离有苦乐舍的三受不同,但就众生的喜爱来说,是厌苦而求乐的,所
以说受缘爱,受的领纳作用生起,是用于根境相接时所发生的触,触是根
境识三者和合相触所产生的认识开始,这起始的认识,假使与智慧相应,
正确的了知诸法是缘起,那就好了;可是他一开始就与无明合作,认为诸
法有实自性,而染著于或苦或乐的感受,所以受是缘触而有的。触又是怎
样有的呢?是缘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有的。六入为生起感觉的机构,有
了六入,必然要与六境发生关系,根境相涉入产生六识,于是就从三者的
合中生起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了,这在经中叫做六触身;
所以触是缘于六入而有的。从六入生起六触,期间的关键是因所触的对象,
这对象在缘起支中名为名色,所以六入是以名色为缘的。名,是代表的一
组精神;色,是代表的一组物质。名色存在,就成六入触所取所认识的对
象了。所以说缘名色而有六入。名色还有他的因缘在,这就是识。以识为
缘的名色,虽可说包括内在与外在的一切精神与物质,但经中却都以他为
组织有情身心的要素的!有情身心的完成,始则由于入胎而与父精母血的
和合,继则由于在胎中的展转成熟增长广大!然而。什么去入胎呢?又是
什么而使生命完成的呢?探究到这生命的自体,于是就发现到了识。识在
一期生命中,都居于主要的地位;一般不知他的重要性,以为识只是在入
胎时或在胎中时,负有重要的任务,出胎后似乎就无足轻重了!其实,在
一期生命流中,任何一个时候,都不能离开它,何时离了它,何时生命就
要崩溃,所以说名色以识为缘。入胎、住胎、出胎以及生命存在,都赖以
此识,这是不错的。但再推前一步看,试问:「识为什么会入胎?为什么
入此胎而不入彼胎?为什么在这有情身中起灭而不在另一有情身中?」探
讨到这些问题,就不能不推论到过去的行为活动了,所以识是以行为缘的。
生命的一切行为活动,虽说有种种不同,但从理论的立场来看,不外感苦
报的罪行,招乐果的福行,以及获得上界生命的不动行。此诸行业的完成,
是依于身语意的三业而有的,所以经中有说有身行、语行、意行。从身语
意行创造罪福等行,由罪福等行,牵引生命主体的心识入胎,于是新的生
命就开始了。牵引心识入胎的行,也不是盲动的,他还有那使其活动的东
西在,这就是生死根本的无明。无明是对明说的,明是智慧,以此智慧本
可认识诸法的真理的,但因无明蒙蔽这真智的关系,于是就生起种种的错
误认识,而不知诸法是缘起和合的了。由不知诸法是缘起的,于是就生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