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出家功德与优秀出家人的必备素质(4)

…… 于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谓念成佛须舍手足等,我不能尔,如此之苦应须堪忍,即不修行,自任运住,流转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烧此等大苦不可说数,然亦未能成办自利。为求菩提难行之苦,较其前苦尚无一分,然能
……于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谓念成佛须舍手足等,我不能尔,如此之苦应须堪忍,即不修行,自任运住,流转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烧此等大苦不可说数,然亦未能成办自利。为求菩提难行之苦,较其前苦尚无一分,然能成办自他大利。如云:若谓舍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轻重,愚故自恐怖。无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烧及解裂,然未证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齐,为除腹内病,如受割身苦。诸医以小苦,能治令病愈,故为除众苦,小苦应堪忍。又舍身者初怖畏时,非可即舍,先于布施渐次学习,至于自身全无贪着,大悲心力开发之时,若有大利方可施舍,故正舍时全无难行。如云:如此治疗法,胜医且不用,以柔和仪轨,治无量大病。导师先令行,惠施蔬菜等,习此故而后,自肉渐能施。若时于自身,觉如诸菜叶,尔时舍肉等,于此有何难?是故有说波罗蜜乘须舍身命,故生逼恼,是难作道,今此教典善为破除,谓于发生难行想时不须即舍,如与菜等极易舍时,方可舍故。(卷第十二)

    《成唯识论》说: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卷第六)

    佛语真实不虚,我们应该深心信受,即要深信自己的潜力,不要小看自己,更不要自暴自弃。俗话说:人穷志不穷。何况我们得到了易于修道的殊胜出家身!弘一大师在《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一文中说: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诸位如果作这样想:我是不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的,那做事就随随便便,甚至自暴自弃,走到堕落的路上去了,那不是很危险的么?诸位应当知道,年纪虽然小,志气却不可不高啊!

    第二是。世间的道、德两个字是连起来的,这里的道和德是分开的。有两种内涵,一是果道,即涅槃、菩提;二是因道,即到达涅槃、菩提的道路、方法。这里说的是第二种内涵,即达成志向目标的方法、步骤。

    出家要立志成佛,要精进修行,需要依循正确的次第和方法。如《大智度论》说:新发意菩萨摩诃萨,云何于诸法无所有性中,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用是次第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何以名次第?答曰:以须菩提意:若一切法无所有,初发心菩萨于是空法中,云何能渐次第学?以是故说次第。诸法虽空难解,次第行得力,故能得成就。譬如缘梯,从一初桄,渐上上处,虽高虽难,亦能得至。(卷第八十七)又说:问曰:若佛法得今世果,何以故佛诸弟子有无所得者?答曰:行者能如佛所说次第修行,无不得报;如病人随良医教,将和治法,病无不差。若不随佛教,不次第行,破戒乱心,故无所得,非法不良也。(卷第二十二)《究竟一乘宝性论》说:如种种果树,子芽不朽坏,种地中水灌,生长成大树。一切诸众生,种种烦恼中,皆有如来性,无明皮所缠。种诸善根地,生彼菩提芽,次第渐增长,成如来树王。依地水火风,空时日月缘,多罗等种内,出生大树王。一切诸众生,皆亦复如是,烦恼果皮内,有正觉子芽。依白净等法,种种诸缘故,次第渐增长,成佛大法王。(卷第一)这个次第渐增长,成佛大法王的道路即是成佛之道,亦即菩提道。我们要具体了解菩提道、信解菩提道、希求菩提道,然后才能行持菩提道、成就菩提果。

  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中讲述菩提道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个大的步骤:由下中及上,应知有三士,当书彼等相,各各之差别。若以何方便,唯于生死乐,但求自利益,知为下士夫。背弃三有乐,遮止诸恶业,但求自寂灭,彼名为中士。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下士夫是希求现世、后世得人天善乐,相应的下士道即是人、天乘佛法;中士夫希求出离三有、解脱生死,相应的中士道即是声闻、缘觉乘法;上士夫是希求成佛度众、永尽众苦,相应的上士道即是菩萨道。下士道是中士道的基础,下士、中士又是上士道的基础。上士道(菩萨道)的核心是大悲心、菩提心,生起大悲心、菩提心的基础是下士道和中士道的修习,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