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冠法师:念佛信愿行(2)

但是对于一般社会上的人来说,是不喜欢谈论死亡的,尤其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虽然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自然现象,但我们的心是有分别的。所以,往往是说 “ 生 ” 的时候高兴,谈 “ 死 ” 的时候垂头丧气。比如说


但是对于一般社会上的人来说,是不喜欢谈论死亡的,尤其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虽然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自然现象,但我们的心是有分别的。所以,往往是说的时候高兴,谈的时候垂头丧气。比如说,想到明天生日有蛋糕吃,有朋友欢笑在身旁,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很高兴,心想:要是能天天“birthday”多好!相反的,如果有人坐下来跟你谈死,唱黑色的反调,相信,彼时的表情可就不能像过生日那么轻松和乐意了。

所以,这个世界在叙述艺里时,死亡往往是与阴天下雨,电闪雷鸣或狂风暴雪连在一起想象的;此外,在世人宗教的眼光里,在哲学上死亡与黑暗,死亡与恐怖,死亡与畏惧,死亡与不可知的深渊,很多时候也是相连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谈论它。然而死亡却是不能避免的,这就如同日有东出就有西落一样。

死亡既不能避免,因此我们要以忍耐的心,以欢喜和放下的心来对待它;在内心深处,要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来招呼它。

说要有忍耐的心,是因为死亡的事无法被掌握;是今天?今晚?还是明天?明晚?或者后天….?谁能告诉我?没有人可以!没有定数!所以要用忍耐的心来恒顺它。以前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Lazarus, Sylvia Plath 1932-1963)曾以开通的心态来看待这一事实—“死亡/这门艺术/一如它物/我尤为精通。”(Dying/Is an art, like everything else./ I do it exceptionally well.) 这是死亡的一种解说,也是这现实的一种超脱。

说要有一颗欢喜的心,是要自己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欢喜接受,想这一次的人生旅行结束了,新的、更远的旅行就要开始了。明白,死亡不是结束,死亡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然后以放下的心来认识死亡,看破死亡。认识潜伏在死亡恐惧表面下的真相,看破死亡的虚妄不实。这样念佛学佛的人,临命终时才不会颠倒、恐怖;才能放下这个身体,持名得力,当下也可以以猛烈的心具足成就信、愿、行三资粮。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