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宝网树音(3)

那这样一看,这个自然德风就表现着五分法身的妙用:比如它说风吹的能够引发种种法音,这就表明五分法身的慧功德;能够显现它的温雅德香,表明它戒、定的功德;能够令闻者烦恼、习气不起来,表明解脱的功德;那么能

那这样一看,这个自然德风就表现着五分法身的妙用:比如它说风吹的能够引发种种法音,这就表明五分法身的慧功德;能够显现它的温雅德香,表明它戒、定的功德;能够令闻者烦恼、习气不起来,表明解脱的功德;那么能够让吹拂到这个风的往生者得到灭尽定的快乐,这就表明解脱知见的功德。所以这个自然德风也就表明五分法身所起的妙用。由于它是五分法身实相的妙用,所以也就令接触到这种风的往生者,都能得到五分法身的功德,成就阿罗汉的果。让大家看这些,是要我们产生一种殊胜的心。在我们这个世间你想到一个心和心所灭尽的无心位的禅定,你要经过多长时间修行!然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风一吹过来,你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证位。这可不是极为殊胜的快速成佛的法门吗?所以我们要从中了解,阿弥陀佛果地上愿力加持的这种殊胜、这种不共、这种稀有难得。这就跟自力法门修行所得到的效果——动经无量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是快速成佛的法门,在《无量寿经》是处处点示这一点。

请看下面:

“又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反。”

先看这一段,这还是表明这个自然德风的妙用。这个自然德风它吹种种的宝树,树上有华,这个风吹到这个华,华下来就遍满在极乐世界的地面上。在前面我们讨论这个七宝树的时候,知道这个宝树也是或一宝、或二宝、或三宝乃至无量珍宝合成的宝树。那每一个宝它有不同的颜色,有暖颜色,有冷颜色,有交杂在一起的种种颜色,所以“风吹散华”,每一个华有不同的颜色。但是这个风很奇特,能够把相类似的、同类的华飘在一起——黄色的华在一起,红色的华在一起……“随色次第而不杂乱”。除了华那个颜色的分类之外,而且华的颜色能够自然地搭配成种种微妙的图案。就好像这个华铺一个地毯,这个地毯是有图案的。这个华是“柔软光泽”的。虽然这个华是珍宝合成的,但极乐世界的珍宝是非常柔软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珍宝是硬的。柔软到什么程度?就像迦旃邻陀,就是像花絮那样非常柔软的状态。那么这个华它又有光。因为它是珍宝合成的,所以它能放出炽盛的光,光泽很不暗淡。那这个华吹下来,它又有香——“馨香”,而且非常的芬芳。

那我们可以想像这么一个景象:风吹的华在地面上形成美妙的图案,它非常柔软,非常有光泽,而且放出种种炽盛的香味。那你对这个地面就有一种舒适、好乐、审美的感觉,这种审美的高峰体验都能显现出来,自然你就想走到上面。当这个往生者走在这个华上面的时候,由于华的柔软度——很柔软,你走下去,就能够陷下去四寸。陷下去说明什么?这个华随着你踩上去,它能陷下去,那是非常舒服的;它就不像那个刚硬的物体,给你一种抗力。而且随着你的力向下,它也跟着你向下——随顺你向下的力;那向下但也不能老下去,一下子陷下去把这个人陷到大腿根了,那也不行——那就害怕了。四寸,非常中道了。陷下去一点很舒服,这时候你想拔出来也不费劲。你想再往前走,随着你的脚很轻松地抬起来,一抬起来,陷下去四寸的那块地方又自然地平展了。如果你踩下去一个坑在那里,你拔起来一个坑还在那里,那就难看了。这个是“还复如故”。

这个是“风吹散华”,它还有“华用已讫,地辄开裂”。“华用已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一个往生者在这里走过去,观赏了它那种最好的图案——最有光辉的时候,它这种妙用自然就完成了。完成了,它这个华会呈现小小的枯萎状态,当这个状态一来,它就自然地在地下消失了。这就好像地打开了,它从那个打开的地消失了一样。它实际上就是变化的没有了。这个华一下子没有了,地面上又是很干净的,没有一点东西,不染一点尘埃。但是不能老是地面不染尘埃,因为这个华铺在地面上像高贵华丽的地毯,那是很舒服的,有观赏价值,也有实用的舒适价值,所以吹没之后,自然的风又吹这个华,又铺到了地面上。到时候又消失了,又铺上去,一天要经过六次。每天经过六次——这个“六反”,在《阿弥陀经》也讲到这个问题,这是按照古印的昼三时、夜三时来说的。我们中国是十二个时辰——这个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印度的时间尺度大一点,它就分为六个时辰。白天——晨朝、日中、日没,这是白天三时;夜晚是初夜、中夜、后夜:这是昼三时、夜三时。

这个六时,前面讲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没有昼夜的更迭,没有日、月、星三光,那怎样表达这样的一个“六反”呢?难道西方极乐世界也有昼夜的差别吗?这里我们要注意前面一个概念,叫“其诸天人”,天人往生的是在凡圣同居土,有他的习气。由他的这个习气所变现的状态——他还有昼夜的这种习气——所以他所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好像也有昼夜。但是绝对不是像我们感觉到天黑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天黑,它整个是光明世界。所以他常常会感觉到:比如莲华闭了,鸟不叫了,这就是夜晚之相;如果莲华开了,百鸟在叫了,这就是白天之相。他会用这种业习的心感知那个昼三时、夜三时的相。所以古德注解这个经典就说,这种描述还是说这个带业往生的凡夫在凡圣同居土的相状。“如是六反”,我们不要理解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昼三时、夜三时的实际情况,它是没有的。阿弥陀佛他报身所在是一个实报庄严土,往生者由他们业心变现分为四土。所以在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的状态当中,没有昼夜,没有“六反”的差异。

看到这个“风吹散华”,它就有种种德用。第一,它是供佛的,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时候,诸菩萨得了受记的时候,或者菩萨相互在讲经说法的时候,都会来以华来做供养。那《阿弥陀经》讲,不仅这个极乐世界的天人每天早上“各以衣咽⒅诿罨┭绞蛞诜稹保宜绞澜绲奶烊艘不崮米呕郊质澜缋垂┭稹K约质澜缁睦丛矗桓鍪堑路绱档钠弑κ鞯幕褂械氖撬绞澜缣烊嗽谡舛⒒┭H缓笳飧龌芄蛔系孛妫材芰鞑纪蛑治卵诺孪悖戳钔呖⒆孕裕钭孕缘姆鸱ㄉΓ毓榈奖驹葱牡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