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宝网树音(2)

那在这虚空当中,就有一种无形的但又是能感触到的风。“自然德风,徐起微动”。这个“自然”就是指法尔自然、无作妙用。那个德风是什么?在《无量寿经》讲,这个西方极乐世界风是八方上下一切风当中之精,也是风里

那在这虚空当中,就有一种无形的但又是能感触到的风。“自然德风,徐起微动”。这个“自然”就是指法尔自然、无作妙用。那个德风是什么?在《无量寿经》讲,这个西方极乐世界风是八方上下一切风当中之精,也是风里面最精妙的,它是自然而然地合会在一起。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是变化而生的:大家看这个“自然”。在《观经》讲这个风是从哪儿来的?是从这个大的摩尼宝珠——就是摩尼珠王,它放出很多的光明——无量的光明,这个光明里面显现八种清风。那《观经》讲这个摩尼宝珠,它象征阿弥陀佛的愿心,实际上也象征着一切众生本具的心王,所以这个风是从心王的光明里面显现出来的。那心王是实相的表达。这个实相,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的——这样的一种无作妙用,他就用这个来表明是自然德风。所以这个风是从实相的自性里面显发出来的。那只要看到这个风的弥漫之相——风跟光具有同源性,有时候叫风光,光也是弥漫的、动态的,风也是弥漫的、动态的,它们都是从这个同源的心光里面显发出来的。

那我们只要了解这个风的来源,再就看看他所描述的风的这种德用,实际上就代表实相的或者五分法身之德的一种表达。所以它就“徐起”,“徐”表明它的安详——徐徐地起来。不是像飓风,像暴风那样猛烈的、摧枯拉朽的,那就给人一种恐惧感。这个风徐徐起来,微微地吹动。这个风是自性里面显出来的,那么我们的自性本身是平等的,本身是和谐的,所以这个风表达的情况也是非常谐调,非常和谐、和蔼。这风吹过来不冷也不热,温度适中,就温和、凉爽,而且“柔软”。风吹过去很柔软,我们有时候表达如春风沐浴。春天的风是柔软的,冬天的风是刚硬的——西北风。这个自然德风是那么柔软,它吹过来,速度既不迟缓也不猛疾。你看这些实际上都是代表着自性的一种德能,用风的这种形态表达出来。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个风的德性,它也在告诉我们:我们做人也应该这么做,行住坐卧也应该这么做。你行住坐卧要“徐起微动”,对人要调和,要温良柔软。这都是菩萨做事的一种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不迟不疾——中道——中庸。那这个风会做佛事,不仅仅是让我们感觉到舒适而已。

西方极乐世界五尘都能作佛事。从阿弥陀佛愿心里面所显现的微妙五尘,每一尘都能作佛事。当然娑婆世界可能作佛事比较侧重在声尘,耳根——闻性修行。但所谓的触尘、味尘,也都能作佛事。那看这个德风——他首先谈音声问题——它就吹到虚空当中的罗网。“罗网”,刚才讲有各种宝铃,有各种璎珞,有各种珍珠,它风吹过去都能够显现一种音声。还有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七宝行树,这些——风吹的树叶以及树间的璎珞、铃铎,也都能发出声音。

这种音声就“演发无量微妙法音”。风一吹,这些就像一个盛大的交响乐。这交响乐是:无量的珍宝、铃铎、璎珞,它们好像就是一个个乐器,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但是又符合着音律——宫、商、角、征、羽五种特点,又非常的和谐。所以它显的是非常微细奇妙的法性音声——法音。这个音声不是一般世间的音乐,不是从心意识出来的,不是造作出来的,而是法性的无作妙用显发的声音。所以前面我们讨论这个“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音声格调,实际上就是实相法性音声一种特点的概述。这种特点的概述实际上就是实相德能的概述,这实相德能在音声上表达,自然地就表达了八个特点:清、畅、哀、亮、微、妙、和、雅。

《无量寿经》之宝网树音(二)

那么这个风吹过来还能够散发种种的香味。这香味从哪儿来的?我们前面谈到阿弥陀佛愿力成就,他有一愿的保证,就是每一种珍宝里面都同时具有百千万亿种香——宝里面有香。那这个风吹过来,各种珍宝、铃铎——这珍宝里面就有各种香气,这风一吹,就带这个香吹得更远,这就叫“流布”。那么这个香的品类,不是一种香两种香,而是几万种香。这些香有温和的特点,有雅正的特点。闻到这个“温雅”的“德香”,都能自然让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这个香在作佛事了。“其有闻者”,首先是流布到极乐世界的本土,让极乐世界的往生者首先闻到;同时这种宝香也能够流布到他方世界去,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只要我们念佛——如果念得很至诚的时候,跟这个名号内在的德能沟通的时候,那么弥散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宝香借助着名号的中介,它也自然地到我们这边来了。这就是临命终时为什么异香满室。异香满室从哪儿来的?就从西方极乐世界过来的。

它跟我们这个世间的香是完全不一样的,它非常清静,非常温和,非常高雅,非常干净。我们看看现在的香都害怕,都是用化学原料做成的,里面的致癌物质很多。现在这个末法众生的共业:本来供香给佛是用最好的香表达自己的一种虔诚、恭敬——供养出来,现在那么多商家为了赚点儿钱,他就用很不怎么的东西来制作种种非常低劣的香。所以现在一看那些人拿低劣香来,我们不仅生不起赞叹、恭敬心——都害怕,他一点上,赶紧希望把它灭掉,那种味道太刺激了。据有关方面测量,寺院由于烧这个劣质香,它致癌物质多出外面的将近二十倍。所以上次我跟东林村的一位书记说:“我们实在是考虑你们赚点钱,实际是付出了我们出家人的身体健康让你赚点钱。我不让你烧吧,你肯定生烦恼。”所以我们以后还真的要开发一点这个净土香,不要让那些化学性的东西充满着一个寺院——这已经形成一个普遍现象。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的香闻到了都生烦恼。不仅生烦恼,可能让我们身体都受到损害。我们对此一下,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么极乐世界这个香让众生闻到能够“尘劳垢习自然不起”。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烦恼的习气,由于闻到这样温雅的德香——这温雅的德香刚才讲是从法性里面出来的,它有巨大的降伏烦恼、开发自性、明心见性的功能,所以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受这个宝香的薰习,我们的烦恼就会降伏住——自然而然地不起。虽然还有烦恼的种子,但是它不起现行。

那这个风接触到往生者的身上——风吹拂过来——非常的快乐。因为它非常温良、柔软,披拂过来很舒适。他所得到的身心上的快乐就好像一个比丘得灭尽三昧。“灭尽三昧”,这是指证到阿罗汉果的人才得到。灭尽三昧就是灭尽七识和六识的——这样的心和心所的——一种禅定。灭尽这个心和心所就是他能够使这个心安住在无心位,这个无心位在禅定当中属于九次弟定的境界。那无心位在这个禅定当中有两种,一种也有说无心位就是无想天。外道凡夫也能修这种禅定,能修到无想天——无心位。但是灭尽三昧这是一个出世间的禅定,跟无想定的世间禅定是本质上不一样的,它指向离三界的。所以到了这样的一个禅定状况,他的身心状况非常的安和、快乐。就用这个来比喻极乐世界的往生者得到这个风的庇护,就好像证到阿罗汉果这样的出世间的禅定快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