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讲(2)

然后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文化模式大自在——心能转物即成如来。都有如来的德性,心能转一切物,不被任何物所转。我们这里,众生为什么得到这种不自在,就是被外境的东西所紧紧地捆绑住,被这个我执捆绑住,得不到自在

然后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文化模式大自在——心能转物即成如来。都有如来的德性,心能转一切物,不被任何物所转。我们这里,众生为什么得到这种不自在,就是被外境的东西所紧紧地捆绑住,被这个我执捆绑住,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在,我们蹉跎沉滞——都是障碍,很不开心。西方极乐世界它大自在,包括一切日常生活都是高科技——勉强用一个概念高科技。如果用一个概念,叫佛能。这个世界它一切都是:你念头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要什么就能得什么,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想听什么就能听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不需要用语言。他都有他心通,每个人的念头都知道——念头和念头之间的交流。西方极乐世界区域很广大,但是你想跟哪个有缘的同修见面,念头一动,那个人俨然就在面前,你跟他谈话,好像促膝谈心。虽然他可能很远,但是好像就在面对面地交谈:它就有这么一个高科技。当然现在我们科技也在发展,据说一个手机,一看对方,好像图像就出来了。但还毕竟你得要有个中介,要有个机械性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念头解决一切。所以这些都是普法界文化模式的一些内涵。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做一些探讨的话——因为这是我们深层的、实相的一种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虽然我们疏离得很远,但一旦显发出来,我们会感觉到很亲切。这种很亲切的、深层的文化模式——这种普法界的东西,它对于我们世间是有启迪意义的。它是能够帮助我们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道德文明、生态环境,包括它的依正不二、心物一体,能提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最高哲学理念。要知道我们现在一切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现在这种排碳量的有增无减,这个气温这么高——温室效应,臭氧层的漏洞,这些它不是来自于外界。你总是认为是外境的问题,总是在外面搞一些操作——技术操作层面解决,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它来自于人类的内心,它来自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欲望的毒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为什么会提一个心理环保,你不从心理环保开始,外面的环保是搞不好的。这些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都能得到甚深的启示,乃至于你搞建筑、绘画、书法、音乐,里面都有最高的理念。但是理念呢,我们可能看得很简单,实际上很简单的就是最真理的。最真理的不是太多。

昨天讲那个治理国家的理念——夏、商、周三代这个圣王明君的禅让天下,十六字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舜给大禹的。他这样的一个遗嘱——十六个字,就是治理天下的奥秘。实际上是告诉这个大禹:天下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把你人心当中危险的欲望对治下去,把人心当中微细的道心显发出来。但怎么显发这个——抑恶扬善?你要惟精惟一,制心一处,在“一”里面得到性德——明德的展示。你在惟精惟一的过程当中,得到这个心性明德的体——就是那个“中”。“中”就是我们讲的中道的体性,换句话,在我们净土法门实际上就是无量寿——“妙湛总持不动尊”的无量寿。你把它保持住了,就自然有无量光,你的心如如不动,你的天下就太平了。你能做到这十六个字,就无为而治啊——“垂衣裳而天下治”。所以真正的真理奥妙不是需要那么多语言的。那么在《无量寿经》里面,在四十八大愿里面,是把普法界文化模式最高的理念传达给我们了。这是法藏菩萨五大劫的思惟提炼出来的,可以展示在各个领域当中,大家细心地去体会。

这四十八大愿再有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净业行人怎么样发愿?这四十八大愿就是作为我们净业行人发愿的参照坐标。虽然我们是发四弘誓愿的菩萨总愿,但对净业行人来说,那个通途的总愿还要具体到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别愿。但这个别愿怎么发?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发净土别愿的一个参照坐标。比如说,我们依据前面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知道第十一愿让一切众生得到大乘正定聚,得到大乘的佛果——是四十八愿的终极目标。所以顺应这样的一个终极目标,我们要发念佛往生成佛愿。念佛是干什么?是成佛的,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不是终止于化城的,所以一切声闻缘觉、一切权教的菩萨法、一切天人法,面对这一愿来说都是低劣之法。藏、通、别教的法都不能吸引我们去,更何况外道。如果一个念佛行人最后还去练*轮功了,那说明他就太糟糕了,他对四十八大愿一点都不了解。就等于他不要摩尼宝珠,去找一个毒糖葫芦吃一样的:是这么一种感觉。

这个念佛往生成佛的愿一旦从我们内心深处发出来之后,这本身就是菩提心——阿弥陀佛的菩提心转化成了我们的菩提心。如果要在这个娑婆世界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去成佛,可能我们心很怯弱——实际上也很难做得到。但是我发往生的愿——往生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三愿的接引愿,我就有信心发这个愿。一去了是阿禆跋致,就是一生补处——快速成佛。第十八愿传达的:你只要信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的要求,没有说你一定要持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他没有做这个要求,他只要求“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于是针对第十八愿,我们就发深信、切愿、持名的愿。“乃至十念”,我就平时每天早晨念十念——十口气念佛,阿弥陀佛也一定会来接引我。如果不能接引我,这一愿就是虚设的;但这一愿绝对不是虚设的。这一愿是彻底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尤其是苦难众生、根机陋劣的众生——的一个至极至悲的愿。

法藏菩萨要让所有的众生安稳地往生,这往生的门槛一定不能太高。不是像我们凡夫众生分别心:“我觉得那个地方很好,既然很好,我就要抬高门槛。什么门槛都没有,就让你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让你赚个便宜,心里不舒服,得到好处——越好越要你付出代价,这是世间人的行为、心里状态。阿弥陀佛是这样心里状态吗?阿弥陀佛是把一切众生看成他的子女——子女都在火宅里面,即将要被烧死,即将在苦海当中有灭顶之灾的时候,他能谈什么条件呢?佛伸手过去,你只要把手伸出来,他就把你拽出来。就是这么一个条件——只要你伸出手来,就把你拯救出来。难道你在水里挣扎,父母还说:“你现在给我下保证,以后一定给我完成好作业,我才把你救出来。”他会这样说吗?刻不容缓哪!不提任何要求啊,先把你救出来再说:是这么一个心。所以我们不能理解阿弥陀佛这种同体的悲心,我们就不能理解这个净土法门是怎样的威神愿力,是怎样的无条件地救度——要理解佛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