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云:“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惟有真实的智慧才选择此法门。 17.等觉菩萨尚须求生西方 等觉菩萨,欲求圆满佛果,尚须求生西方,何况我等凡夫业障深重,倘不致力于此,是舍易而求难,可惑之甚矣。 《印祖法语》 18.普劝往生 诸大菩萨普劝往生~ 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悉皆显阐赞导,普劝往生。 19.契机之法 善导祖师说:“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当难出离。”所谓契机之法,自然无过于求生净土。 20.念佛就是定 祖师大德常勉初学者,不要涉猎许多经典,也不应该听很多人讲经说法,看多听多,你的妄念就多,变成所知障,障碍你的本性,障碍你的智慧,教我们一门深入修定,八万法门门门修定,念阿弥陀佛是修定。 21.学佛需身体力行 学佛必须往自己身上体会,才能受用,如果光只在文字上摸索,黑的字,白的纸,本身的习气丝毫不除,这只是“依人解义,三世佛冤。” 22.华严海众咸求往生 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华严海众,悉证法身,咸求往生,企圆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从。 《嘉言录》 23.华藏就是极乐 净修捷要说: “大日遮那,同归光寿,华藏密严,不离极乐。”毗卢就是弥陀,华藏就是极乐。 24.佛号是阿伽陀药 佛号是一帖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念佛若三心二意不肯相信服用,最高明的神医大国手,也无可奈何。 《摘自明伦》 25.念佛消业障之力极大 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而设,但其消业障之力,极其钜大。 《印祖法语》 26.出地狱苦、惟忏悔一门 地狱众生以苦逼,一称佛名,得生净土,何况现前礼敬诸佛,以同体大悲感应加庇,故其出苦之要,无越忏悔一门矣。 《憨山老人梦游集1053页》 27.忏悔与净土法门 忏悔与净土法门~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国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印光大师全集》 28.勤忏消罪 勤忏消罪~ 人身易失,定业难逃,惟望哲人志士,深信不疑,趁此一息尚存,可忏弥天之恶,如其作辍因循,百年如箭,一到四大分张之际,懊悔宁有济于事耶。 《感应篇》 29.忏悔须及时 忏悔须及时~ 善根在者转生,恶贯盈者堕狱,忏悔须及未死时,死后无著力处矣。 《草堂警句》 30.诵经、礼忏 诵经、礼忏~ 诵经要体佛心,礼忏要明己过。佛心者,大慈悲是;己过者,杀业是。不行慈悲,不断杀业,经忏虽多,功德亦少。 《云栖法汇》 31.护生放生施食得长寿报 大藏经曰: 人不杀生,爱护物命,及放生施食,得长寿报。 32.杀生与放生 杀生与放生~ 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灵峰宗论卷六之三953页》 33.放生启人之善心 印祖云: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来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34.杀生断佛种性 节自憨山老人梦游集 放生文~ 生自生矣,何以放为,又何以放生为佛事耶。斐休有言曰: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故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以性即佛故,杀者,即为杀佛;非曰杀佛,谓杀生者,无慈悲心,即为断佛种性矣。 35.戒杀放生必九品莲台 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即放其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矣。 《净业良导》 36.戒杀放生念佛必随愿往生 莲池大师曰: 我今哀告世人,普劝戒杀。更能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功德无量。 37.放生念佛可消三世业障 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说: 放生时,念阿弥陀佛,或念观世音圣号,或持咒,并代众生发愿,则能消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业障,来世可转生为种有善根之人身,便可修佛成道,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38.放生功德记 放生功德记~ 佛说法身非身,以众生为生,菩萨妙行,以度生为行,故总万行以六度,而首之以檀(布施)。然住相布施,如来所呵,以其物我未忘,不能平等一视,所作之功,多成有漏,如仰箭射空。固其所以,惟其离相之行,体合真空,即种种庄严,无逾放生功德为最。何也,以彼胎卵湿化,蠢动蛸翘,一以佛性视之,愍其沉沦苦道,而必拯之刀砧火镬,捐靡焦腐之地。一旦出其笼系,置之飞空潜渊,优游极乐之乡,慈出无缘,悲非爱见,同体等观,了无一念望报之心,故其功德福量,犹如虚空,不可思议,岂非最上殊胜妙行者乎。 39.佛性自同、杀念自空 因果报应,捷如影响,根若不生,枝从何长?业有多种,以杀为先,好生恶死,彼此皆然,躯壳虽异,佛性是同,但平等观,杀念自空。 《憨山者人梦游集卷三六1955 页》 40.施食功德 施食功德~ 佛说像决疑经云: 若人于阿僧祇身供养十方诸佛,并诸菩萨及声闻众,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饮食,其福胜彼百千万倍无量无边。 41.梦幻泡影 梦幻泡影,露电阳焰; 镜像水月,干城芭蕉。 此十种喻,为入道基本,知之者希。 憨山大师 42.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43.心离道则神索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道则神索。 44.苦空无常 欲知世味,须尝胆; 不识人性,且看花。 45.心清意定 心清,水月现, 意定,天无云。 46.淡泊明志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