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妙音居士著:圆因老法师(一)(4)

九、四九大关 过去我给很多不同的人算命,都说我的寿命很难度过四十九岁这个大关,可是后来却安然度过。我回忆起应该是那时我无意中,做过两件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善事吧,因此才得以延续生命,躲过劫数的原因!

  九、四九大关
  过去我给很多不同的人算命,都说我的寿命很难度过四十九岁这个大关,可是后来却安然度过。我回忆起应该是那时我无意中,做过两件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善事吧,因此才得以延续生命,躲过劫数的原因!
  其一、昔日在林森南路经商时,有群师范大学学生前来告知学校准许成立佛学社,但苦无经费。我知道后,便嘱其至我店里拿钱,经过半年后,该社团也进入了轨道,已解决了困境。
  另一件事情就是,我偶然在报上阅读到一篇关于佛法的文章非常的认同,欲广为流传,于是便自掏腰包,付印多份,托送报生以夹报方式一份一份的送出。
  十、指引迷津
  虽然我一生念佛、拜佛不辍,但一生中只有两次是祈求佛菩萨指引迷津的经验,那些都是实在到了无法决定及彷徨两难的时候。
  其一,在抗战期间,兄弟俩在贵州安置的事业已经打好基础,但日军又节节逼进到离城不远处,而其骑兵队更攻到仅数十里的路程。所有的百姓几乎都逃离县城,真可以说是危险已极。我们却委决不下,面临到两难的困窘,逃则所有的资产将化为乌有,留则恐怕性命不保。在无所适从之下,弟弟则建议求菩萨指示,并作签两支,分别写逃与不逃。兄弟俩跪拜于地上请求佛菩萨做主,祈求指示,我抽出的结果是不逃,于是全家则停留不走。该晚四面无声,似有暴风雨欲来的寂静,心中实是忐忑不安,天亮后,忽有士兵来报说:‘日军不知何故?彻退了!’
  最后一件事,是欲开缘弘法的前两年时,曾有居士顾及此后常有出家法师会来参访,为方便故最好是要去受大戒。在无法取决的情况下,又祈求佛菩萨的指示,并做了两支签,分别写受与不受,抽出结果是不受[14]。佛菩萨的慈悲指示有其道理,盖受戒易而持戒难。过去弘一大师[15](1880~1942)曾云:‘末法时代欲得戒甚难’。况且连被后世世人所尊的藕益大师(1599~1655)[16]都认为他自己‘除根本大戒外,违犯多端’而且自谦为菩萨戒沙弥。圆因师一生谨言慎行,平常在行、住、坐、卧中处处不离佛戒。由此他也更感谢佛菩萨的慈悲指示。
  以上数则皆为圆因师感应事略的小部分,其中有荧荧大则、也有微微小则的故事,感应这件事,圆因师感觉只要至诚恳切祈念佛菩萨,必定是大感大应;小感小应,绝无不应之理。而感应之事就如印光大师[17](1862~1940)在普陀山志序中曾云:‘……喻如月丽中天,影现众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无不各各皆现全月……菩萨于一念中偏法界感,偏法界应,感应道交,无少差殊,与此一月普现众水,随人随地各见全月,了无有异……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所以感应,只要竭诚尽敬则妙妙妙,像圆因师在严持净戒与念佛菩萨的圣号、诵大乘经典之下,能蒙佛菩萨的感应,是不假所求自然而得的。
  第二章 圆因法师念佛放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论其时代背景与主要思想
  一 时代背景
  首先观察圆因师其出生的年代是1899年,然而这个大环境是充满著不安动荡的时代,首先从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与《马关条约》,在1898年─日本割占福建。清廷的腐败,因此有辛亥革命(1840—1911年)创立中华民国。在他求学阶段又逢中日长达8年的战争(1937.8.7—1945)因此也中断留学的生涯。在1949年圆因师与家人随从国民党政权逃往台北。同个时间毛泽东主席也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著在看明末以来,中国江南的佛教,在修行上是禅净双修,因此持诵《金刚经》、《阿弥陀经》、《观音经》《普门品》是很自然的事。为何持诵《金刚经》与《阿弥陀经》呢?因为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即以《金刚经》作为修行的准则,而净土宗则在善导(613~681)时代,就以《阿弥陀经》为定课的缘故。另外关于观音大士的信仰,则更是不诤的事实,因此会诵《观音经》《普门品》。而在考其生平时,就知道他小时后被父亲教导要抄写《金刚经》,可以说这本经的思想,也影响到他以后的人生,另外也可以从他日后的生命历程中看出,他对世俗人所追求的富贵、健康、享受,他真能说放就放,实非易事,这无非他有很深的金刚般若思想,并看出人生事实的真相,才有可能办得到。
  所以笔者认为在分析其主要思想时可以分成两阶段,首先是他未出家前,圆因师已具有《金刚经》的般若思想及生逢战乱觉悟到无常的思想;第二阶段,是阅藏一次与闭关后注重净土兼放生的思想。
  二 圆因师的主要思想
  故在此先论述他早期主要的思想,而那本经就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典略称《金刚般若经》。梵名Vajracchedika—prajbaparamita—sutra。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自古讲说此经者特多,本经之注疏也极多[18],尤以禅宗六祖慧能[19](638—713)以来更受重视[20]。其实金刚经是汉译一千余部经典中,少数最受中国人观喜信受的经典之一。自五世纪初鸠摩罗什译出此经之后,中国佛教徒对它的月持读诵、重新翻译、注释趼究、与讲解,历久不衰,迄今犹然[21]。
  本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是阐释‘一切法无我’之理。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之空慧,无有余蕴,故古来传持,弘通甚盛。因此法师除专行[22]外,也常叫人多念[23]多抄,在研究其出版书籍中发觉他是以梁昭明太子对《金刚经》的三十二分法[24],做简介科判以利读者之参考并修学之,除此之外更可以从他的身行体验到《金刚经》本身的可实践性与不可思议性[25],此种般若思想绝非一些日本及西方学者认为只是违离形式逻辑规律,是超理性或是神秘主义的。因而忽略了其中的理性成素。换言之,般若思想的最后归宿,自是超理性或神秘主义的;但在这之前,它有很多思考是理性的,尤其是可通过‘无自性空’一义理来理解[26],由此才不会只是个空谈。最后节录其扎记中的两句偈,来代表他对无常与《金刚经》的思想:
  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桃开花落,达者悟无常[27]。
  《金刚经》是指导我们要做到,三心不住,四相皆空,破除我执、法执,而又不著空执的境界,同时还要我们运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去广修六度万行[28]。
  接著是说他净土兼放生的思想,为何在他闭关后会如此的重视呢?在分析他推崇的书中及其手书的茅蓬扎记中,发现到几位重要的祖师分别有印光大师、李炳南、广公上人、慧明法师开示、虚云和尚、莲池大师、月溪法师、弘一大师。其中以印光大师[29]的书印的最多,抄写其语录也最多,笔者之后在翻阅印光大师的书中则发现他的书中除了净土的思想外也有很多放生的想法,如其中有一篇很重要,即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上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