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妙音居士著:圆因老法师(一)(2)

第二节 成为宗教人物后的变化与意义 法师成年之际,尊翁宇润公曾告诫:‘娑婆世界苦不堪言,尔等切莫轻言成家,将来或有殊胜机缘,诚亦难料。’法师秉承庭训,始终保持童身。 民国五十一年(五十三岁),某日应一位任

  第二节 成为宗教人物后的变化与意义
  法师成年之际,尊翁宇润公曾告诫:‘娑婆世界苦不堪言,尔等切莫轻言成家,将来或有殊胜机缘,诚亦难料。’法师秉承庭训,始终保持童身。
  民国五十一年(五十三岁),某日应一位任教于清华大学的朋友邀请,三人共往水里莲因寺打佛七,那位教授在佛七圆满时即表明欲在此地出家,但因缘未合和而先行离开。兄弟俩则继续停留一个星期。忏云法师乃告以因缘成熟,兄弟俩也觉得应摒绝万缘,从忏云法师祝发,就这样俩人也开始了另一种的宗教生活,并被授与法号-释圆因、释慈因。
  圆因师曾任莲因寺知客师约一年多,深得忏云法师赏识,后来因感觉修行需要、来日不长,为期真正了脱生死,忏云法师也特许其于后山盖茅蓬,让俩兄弟各有一间小佛堂可各自用功,闭关苦行,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持戒守律,勤修六度,历三十余年,如法修行。在隐居茅蓬时,其弟慈因师有时会起身拜佛,而圆因师在五十多岁时就曾染上风湿性关节炎,因此拜佛相当困难,拜完之后常感头昏,旦圆因师并不加以理会身体的障碍,以坚定的毅力加以克服,拜不久后,病痛也就好了。
  细观,过去圆因师生活的条件是十分优渥,钟鸣鼎食之家,自小衣食无缺,又深受到长辈的恩宠与厚爱,从仆簇拥,换言之由此法师的出家背景,可以说他与一般的人不同,因为过去在大陆的出家人,多半是因家贫,父母无力抚养,才被送到佛寺出家[7],他舍弃人们汲汲渴求的富贵荣华到甘于淡泊离欲。圆因师却常说:‘这是多生修来的因缘,唯有学佛往生极乐净土,才是真解脱,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8]’在山中修行的岁月中,圆因师曾抄写多种经书。平日和慈因师拜佛、念佛外,还经常上山捡木柴,扛回来做燃料,也捡许多掉落满地野生的果实,如梅、李、杨桃、龙眼等,将它制成蜜饯,遇到有缘的居民则与其结法缘,有不少人都尝过,其手艺高明。
  除此之外,圆因师对众生都十分慈悲,每日皆用米食喂养屋前穿梭的小鸟们,所以来到此会感到这边的鸟儿特别多,鸟鸣声也特别嘹亮。其中最特别的一事,是在多年前有对画眉鸟,老是飞来跟师父一同念佛,甚得师父之欢心,然而不幸的是,某日其中一只鸟突然失去踪迹,另外一只则飞来悲鸣不已,仿佛在哀求救助,圆因师四处找了很久,也无结果。过不久,仅存的这只鸟也不见踪迹了。
  事后不久,慈因师曾从这画眉鸟彼此相思的故事做比喻并预知时至的说:‘圆因师我欲先离去’。其弟慈因师的身体向来是很健朗的,便用在此故事中鸟的失踪做比喻,圆因师立刻能意会到言下之意。某日的夜里,慈因师忽然腹痛如绞,急送医院,结果得了腹膜炎而且病情加剧,没多久在多位僧人与居士的佛号中往生。享年七十岁,该年为民国七十年。
  虽然明知生命本无常,一切皆是苦空、无我,无奈七十年的朝夕相处,相互扶持,比翼双飞,一旦雁行折翼,情何以堪。圆因师曾为此事悲伤不已,故化悲愤为力量。乃决定更加用功,闭关精进不干世事,并发愿抄写《金刚经》一百部,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此一百部约历时两、三年才完成。迄今圆因师仍然精进不懈,前后共抄写了近三百部。
  近三十年的山中苦行,圆因师始终抱持规律的作息,每晚入夜即眠,子时即刻起床,漱洗后做早课,拜佛(含:八十八佛、十大愿王共一百余拜)还有念佛、诵经及打坐。圆因师平日非常爱惜物命,衣服破了自己缝补,穿针引线毫无困难。另外对十分不起眼的废物,经过其巧妙之手,就成为精致的用具,由屋内屋外均可以看见其成绩,甚至还亲自爬上屋顶上修理屋瓦,几次跌跤都毫无损伤,更深知真有护法神护持,并且除了冬天外,每天都会在屋前晒一捅水做沐浴之用,如此是既卫生又省燃料。
  圆因师常在庭院处施食给往来的猫、狗、鸟及蚂蚁等小动物。当慈因师往生后,莲因寺则由缆线送斋上来,而圆因师仍然会煮一些饭并笑著说:‘小鸟儿比较喜欢吃熟饭’。古德也云:‘为鼠常留饭,怜蛾罩纱灯。’其慈悲更甚于此,十方善信送来的供养亦一文未留,全拿去印佛书,卡带、CD、VCD等再与大众结缘。
  圆因师毕生专修净土法门,隐居近三十年,待民国八十年,以因缘成熟,开蓬度众,弘法利生。定期护生放生,倡印大量佛书,录音带。法师秉持‘愿众生得离苦,不为己身求安乐’慈悲心愿,其作风不谈玄说妙,总是苦口婆心劝人念佛;广修福德、印经、吃素兼放生,恒常开示弟子说:‘以戒为师,老实念佛’并且强调吃素放生的重要性又说:‘凡学佛者欲往生极乐,第一要吃素放生,从未闻吃荤腥并杀生的能往生。其次修学大乘佛教的精神,发菩提心多做利益众生之事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培养慈悲心,使自己的言行遵照佛陀的教示与古德的行持。第三是-老实念佛,学佛勿花样多,依据《弥陀经》上所说要专一心志,至诚恳切,平常要养成多念的习惯,使行愿具足,要自力加上佛力加持,往生才有希望。’总而言之,其致力于净业之提倡,净宗之弘扬,不遗余力。
  当今佛教界,尊为龙象的忏云法师,亦曾赞叹:‘莲因寺前有浊水溪,后有高山,高山上住有修行人,道行很高。’
  第三节 感应事略
  圆因师毕生感应[9]事甚多,又身遭抗日战争与大陆溣陷两次的大灾难,所以说其感应故事可以说是一箩筐,但有人说感应的事不可以说,恐会遭人毁谤。圆因师:‘佛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大慈大悲,无机不摄,无愿不从,我们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连观世音菩萨都遭人毁谤,我们又担心什么?’
  在高僧传中有一则故事是说,莲宗四祖,唐朝的法照大师,去礼五台山时,得见文殊、普贤菩萨二菩萨时,向祂们启请修行方法,二大士教示其念佛法门并摩顶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法照大师[10]遇此殊胜境界亦不敢告人,后来两次在精进念佛时都见到梵僧质问并说:‘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受人毁谤,你又何必担心,只要把所见的境界普告众生,使见闻者发菩提心。’所以圆因师略说感应故事,也是要激发我们的菩提心,也就是说由信启愿而学菩萨行,自然而然佛菩萨的感应是不其求而来的。
  兄弟俩从小就遵从父命抄写《金刚经》多部,并依嘱咐在年节或父母生日之时,恭敬的予以焚化,并妥善处理余灰,并将功德回向父母亲或祖先,可令存亡两利,殊不知抄写此不思议的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即种下不可磨灭的善根种子,由此善根种子产生许多的感应事迹,如亲身体验到逢凶化吉的实况等等;同时也种下以后出家的因缘,以下则略述十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