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4)

68、三轮体空:三轮是指人、我、相,轮是轮转不休,是指事、物、人等生灭不息。这三种事相都属于缘生,本体本空,了不可得。如修 布施 ,能施者( 布施 者为我)、所受者(接受布施者为人)、以及所施之物(为物)

68、三轮体空:三轮是指人、我、相,轮是轮转不休,是指事、物、人等生灭不息。这三种事相都属于缘生,本体本空,了不可得。如修布施,能施者(布施者为我)、所受者(接受布施者为人)、以及所施之物(为物),布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叫三轮体空。此三轮体空,亦是因以观照的功夫,观到三者的本性的性质皆无所得,所以会达到三轮体空的无相之境,得到无限功德。

69、佛陀初转法轮具足的三宝(成道后第一次讲法是给憍陈如等五比丘讲四圣谛):佛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谛法、僧宝是五比丘(憍陈如、婆沙波、跋提、摩诃男、阿舍波、马胜比丘])。

70、三十七道品:指佛陀从四谛的道谛中,开示出三十七种修习基本圣道法门,叫做三十七道品,亦称三十七菩提分法。其中包括:四念(处)、四正、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了生死苦即四念处,而其离贪爱中持戒生定,即四正勤、四如意足;由定开发无漏真慧,即五根、五力、七觉支;从无漏慧修戒顶慧法满足,即八正道。

71、三障:惑为烦恼障;业为业障;苦为报障。

72、禅定分三种:(1)身定:反观自身,使不犯过。(2)口定:寂然静默,不谈是非。(3)意定: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73、精进分三种:(1)断精进:勤断一切恶。(2)修精进:勤修一切善。(3)求化精进:是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74、三种布施:(1)财布施:以钱财资助慈善事业或贫苦疾病众生。得财富荣华。(2)法布施:以佛陀真理,劝人修善断恶,离苦得乐。得聪明智慧。(3)无畏布施: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恐怖与痛苦。得健康长寿。

75、般若三智:(1)生空智:观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体性。(2)法空智:观一切法,都从因缘生。(3)一切智智:即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理的正智。

76、爱语摄(四摄法中的爱语)包括三种:(1)慰喻语:要是人生病或受到灾难,受到恐怖,绝不可幸灾乐祸,须用慈爱和悦的颜色和话语去劝勉他,使他得到精神上的慰籍,虽然没有太多的帮助,但安慰同情的作用会使对方感激你。(2)庆悦语: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凡是好的方面,我们都应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使之欢喜,即是助他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坏人也回因此走上好路。(3)胜益摄:使人听了你的话,可以辗转增胜增益,成就成果更殊胜,如对能布施的再引导他能持戒,学小乘的能使其学大乘,都属于胜而益善。有时不但以柔语劝勉,亦可以硬语呵责,使之感悟,励精图治,只要态度诚恳,都可以摄化他。

77、三自性:(1)依他起自性;(2)遍计所执自性(我执、法执);(3)圆成实性。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

78、三解脱门:(1)有些人从无常门而悟入,即成“空解脱”;(2)从无我门而入悟入的,即成“无愿解脱”;(3)从涅槃门上悟入的,即成“无相解脱”。这样悟入三解脱境界就可于同一涅槃理性,而分成三法印了。总之,三法印是印定宇宙人生是“无常、苦、空、无我”,教人积极背离五欲,修善行善,趣于安乐解脱的大道。

79、三途:也就是三恶道,畜生道因其自相残杀或被人杀,所以又叫血途。饿鬼常天做坏事,因此心神不安,时时刻刻如有刀杀一般,所以又叫刀途。地狱因嗔恚所生,因此到处是火光,即使寒冰地狱,也是火光,因此又叫火途。

80、三世怨:指若不脱离六道,得生人天,也会再堕恶道,具体情况是如今世修善,来生得生人天,福报越大,越迷惑颠倒,被眼前利益和福所迷惑,造作更重的罪业,到第三世就会堕入三恶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81、三种福田:功德福田、报恩福田、贫穷福田。

82、三报:因果有三报,现报、后报、生报。生报是指第三世以后的报应。

83、众生三种家:眷属家(妻子儿女)、田宅家(房屋土地)、烦恼家(指众生迷而不悟,把五欲、六道当做家)。

84、僧人师父的分类:剃度师(剃发)、戒和尚(监管戒法律规的师父)、传法师(法子,讲法师父)。

85、本性真如的三个特点:一是空:因为它不属于物质的范畴,所以称它为空。二是它虽不是物质,但又不是无,所以称它为真;三是它永远灵明不昧,所以称它为觉。

86、佛有三种不度:一是无缘不能度。二是定业不可转。三是不能尽众生界。因为世界众生都是依惑造业,随业受报。定业是难以得转。只有依靠诸佛菩萨三昧威力,以及自己虔诚忏悔,会二力于一时,收成效于一念,才能转化,变大为小。如悟达国师,他生了人面疮,只有迦洛伽尊者的三昧水洗涤,方奏奇效,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十方众生,也是无量无边。佛虽有不可思议神通妙力,亦不能把所有众生统统度尽。所以说菩萨发心修布施度,与众生结缘,使众生见到菩萨相好庄严,听到菩萨洪名圣号,心生欢喜,令一切有缘众生,皆得慈航普渡。

87、修菩萨行要发三种心:

(1)直心:以正直的心,正念真如妙法。我们众生从最初发菩萨心开始,乃至到了最后成佛为止,在这一段漫长过程中,要永远没有弯曲不正直的行为。奋勇向前、从始至终,念念回光返照,处处默契真心。精进修行,心心念念真如妙法,上求佛道。《四十二章经》说:“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污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佛遗教经》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

(2)深心:即是乐修一切善法。菩萨要以甚深的信愿乐修一切善法,六波罗密,一切万行,无量福慧,统统都要精进修持。如普贤菩萨所发的十种大愿,“依愿而修,坚固不退,勇猛精进。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愿王无有穷尽。”这就是甚深之心。

(3)大悲心:菩萨以大慈悲心,拔除一切众生痛苦。兴起无缘大慈心,同体大悲心。如观世音菩萨那样以“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来普渡众生。《楞严经》阿难尊者对佛发大誓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88、真信佛法的三个标准:能解、能行、能证。

89、三车法师:窥基大师是法相宗祖师,是唐朝大将尉迟敬的侄儿,也是玄奘法师的弟子。传说当年玄奘法师要他出家当僧人,他提出三个条件,一是要带一车书,因为他非常好学。二是要带一车金银衣食等物资,怕出家吃不好穿不暖。三是要带一车宫女侍奉,自己自理能力差。三个条件都比较出格,但即便如此,玄奘法师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准许他带“三车”,于是后人就叫他三车法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