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0(2)

问:云何曰:能灭除瞋恚及忿恨心,故名「羼」。 释曰:因时由观五义故,灭除瞋恚及瞋恚所生忿恨心。五义者: 一、观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于我有恩; 二、观一切众生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 三、观唯法无众生,有

  问:云何曰:能灭除瞋恚及忿恨心,故名「羼」。 释曰:因时由观五义故,灭除瞋恚及瞋恚所生忿恨心。五义者:
  一、观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于我有恩;
  二、观一切众生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
  三、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
  四、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
  五、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 由此五观故,能灭瞋恚。瞋恚既灭故,能除忿恨。

  问:忍辱四相者,谓:
  一、诸菩萨修行忍辱能断不忍,忍所对治。
  二、即此忍辱能作自己菩提资粮,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
  三、由此忍辱济拔自他大怖畏事饶益自他。
  四、由是因缘能令菩萨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离隔,无多忧苦, 于现法中临命终时心无忧悔,身坏已后生于善趣天世界中, 是名第四。是名忍辱威力四相。||《瑜伽师地论》

  问:云何名菩萨清净戒?
  一、菩萨之人持净戒者,不依欲界、不近色界、不住无色界是清净戒。
  二、舍离欲尘、除瞋恚痴、灭无明障是清净戒;
  三、离断常二边、不逆因缘是清净戒;
  四、不着色、受、想、行、识假名之相是清净戒;
  五、不系于因、不起诸见、不住疑悔是清净戒;
  六、不住贪、瞋、痴三不善根是清净戒;
  七、不住我慢、憍慢、增上慢、慢慢、大慢,柔和善顺,是清净戒;
  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是清净戒;
  九、不染世谛、虚妄假名,顺于真谛,是清净戒;
  十、不恼不热寂灭,离相是清净戒。
  十一、乃至不惜身命、观无常想、生于厌离、 勤行善根、勇猛精进是清净戒。
  ◎菩萨摩诃萨修行持戒不见净心,以离想故,是则具足尸罗波罗蜜。||《发菩提心经论》

  问:菩萨修戒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以不共故,名善持戒。 善持戒故,则能利益一切众生?
  一、持慈心戒,救护众生,令安乐故;
  二、持悲心戒,忍受诸苦,拔厄难故;
  三、持喜心戒,劝乐修善,不懈怠故;
  四、持舍心戒,怨亲平等,离爱恚故;
  五、持惠施戒,教化调伏诸众生故;
  六、持忍辱戒,心常柔软,无恚痴故;
  七、持精进戒,善业日增,不退还故;
  八、持禅定戒,离欲不善,长禅支故;
  九、持智慧戒,多闻善根无厌足故;
  十、持亲近善知识戒,助成菩提无上道故;
  十一、持远离恶知识戒,舍离三恶、八难处故。

  问:佛身相好因缘二
  1.三十二相,虽复各各说其因缘。真因缘者,持戒精进。何以故?若不持戒能修精进,尚不得人身,况得三十二相,无见顶及肉髻相等无差别。
  2.虽无量相众生不同,有上、中、下不可思议,是故佛说三十二相。
  3.和合集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有功德,增至千万亿倍,乃成如来深远雷音,其声闻乎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微尘等诸佛世界。为众生故行大慈悲,知恩、报恩,修集此不可思议甚深微妙、不可思议如是相好。
  4.一一相好,能利益无量百千万亿大地微尘等众生,令发菩提心,次第修集,具足得成三十二相好。具相好已,悉令住趣菩提树下,降魔成佛,转正*轮,利益众生,渡渴爱海,到大智岸,成就利益一切众生。(节录自《大方便佛报恩经》)
  5.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身力何时成就?佛言:善男子!初修三十二相业时。
  6.善男子!菩萨修集如是业时得名菩萨,兼得二定:一菩提定、二者有定。复有二定:一者知宿命定、二者生正法因定。
  7.善男子!菩萨从修三十二相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中间多闻无厌,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
  8.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功德复不得及无见顶相。
  9.善男子!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
  10.转轮圣王虽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是相业体即身口意业。修是业时,非于天中北郁单曰,唯在三方,男子之身非女人身也。菩萨摩诃萨修是业已,名为满三阿僧祇劫,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整理自《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问:佛身相好因缘一佛说三十二相福德因缘
  1.佛言:如来久于无量阿僧祇劫,至心修持净戒故,得足下平,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以是因缘得足下轮相。
  2.于诸众生不生害心,无劫盗想,若见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远出奉迎,安施床座,恭敬礼拜,破除憍慢。以是因缘得纤长指。
  3.具上三行得足跟佣满,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因缘得指网缦。
  4.以好酥油摩洗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以是因缘得手足柔软。
  5.修集善法,不知厌足。以是因缘得佣膊肠。
  6.闻法欢喜,乐为人说,为法走使。以是因缘得踝骨不现相。
  7.三业清净,瞻病施药,破除憍慢,饮食知足。以是因缘得平立,手摩膝相。
  8.见分离者,善言和合,自修惭愧亦教人修。以是因缘得马藏相。
  9.自净三业,亦教人净,若有众生四大不调,能为疗治。以是因缘得身圆相。
  10.闻法欢喜,乐为人说。以是因缘得身毛上靡相。
  11.思惟诸法甚深之义,乐修善法,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若行道路、佛塔、僧坊,除去砖石、荆棘、不净。以是因缘得一一毛右旋相。
  12.若以饮食璎珞施人,除去瞋心。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金色,二者、常光。
  13.以何业缘得一一毛相?即此业缘得身细软,尘垢不着,常施众生所须之物。以是因缘得七处满相。
  14.自破憍慢,调柔其性,随众生心,如法而行,为除不善,教以善法。以是因缘得上身如师子相,得肩圆相,缺骨平满相。
  15.修欲界慈。以是因缘得白齿相。
  16.以何业缘得纤指相?即此业缘得身佣相,远离两舌,和合鬪诤,以是因缘得四十齿相,齿密不巯啵萜肫较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