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老居士:《心经》略说(7)

无有恐怖,就自然‘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动。颠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净的当干净的,把无常的当作常,把没有我的当做我,把苦当做乐,这是凡夫的四倒。 凡夫的四倒为


无有恐怖,就自然‘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动。颠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净的当干净的,把无常的当作常,把没有我的当做我,把苦当做乐,这是凡夫的四倒。

凡夫的四倒为:(一)以不净为净:明明是一些很脏的东西,大家看它很干净,实际都是些很污秽的东西。人就是一层皮好看,揭掉一层皮,恐怕谁都不愿摸一摸,都是些血肉模糊,到处都是虫子,这只是一个行走的厕所,哪里会干净?哪里会美丽?凡夫就觉得美好清净,这是以不净为净。(二)以苦为乐: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没有享乐,顶多只有一点点的享乐,如刀口上的一点蜜,很锋利的刀口上一点儿蜜,舌头一舔,刚尝到甜味的时候,舌头就破了。这是八苦交煎,可是大家不觉悟,乐此不疲,在里头终日忙碌,为衣、食、金钱、恋爱在那战斗、拚命得很苦。(三)以无我为我:一切本来无我,那里找一个我?镜子里看看,当年的我不知那去了。谁都是一样,一切一切,老朋友一见面都变成头白面皱了,那个算是我呢?而这个我,是个主宰的意思,而自己焉能主宰,都是业缘牵引,以无我为我。(四)以无常为常:一切事情都是无常,偏把无常当作常,这是凡夫的颠倒。本来时时都在转变,转眼间都变化了,无常,什么都在改变,人生百岁,便把一百年认为是无穷无尽,拼死在那营谋。这是凡夫的四倒。阿罗汉也有四倒,到了菩萨是常乐我净。

阿罗汉的四倒为(一)阿罗汉认为一切都无常。他又颠倒了,菩萨是常。(二)阿罗汉认为世间不净。但常乐我净、清净本然,极乐世界一切都清净。阿罗汉以净为不净,又一倒。(三)阿罗汉证人我空,可是菩萨是真我,妙明真心,常乐我净嘛!阿罗汉有我说无我,又是颠倒。(四)以乐为苦。阿罗汉知苦断集,而菩萨境界,慈悲喜舍,是喜。常乐我净是乐,皆大欢喜。到了大乘境界,皆大欢喜。二乘境界不得其乐,只是执苦。这是二乘的颠倒。

《心经》是文字般若,体会其中深奥妙义,而起观照,五蕴皆空,一切不可得,反复薰习,渐渐入于无为,远离凡夫四倒、阿罗汉四倒、种种颠倒见,并且远离梦想,梦想即是妄想。观照纯熟,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这就叫做究竟涅槃。阿罗汉所证只是人空,没有证法空,只是有余涅槃。大乘则人法俱空,证无余涅槃。涅槃之义是寂灭或翻圆寂。涅槃有三德:(一)法身,(二)般若,(三)解脱。因般若才能从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而成解脱德。至于法身德,也须般若德才能恢复本身的法身。迷时不知,智光明照才能显现。

不但是菩萨依般若而修,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十方诸佛从最初发菩提心,中间行菩萨道,直到最后成佛,没有不是以般若为先导,所以般若称为诸佛之母。‘阿耨多罗’,可译作‘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合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所证的最高无上之果。至于以前一直讲‘无得’,此处突然出现佛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正显中道,无得之得,才是真得。得而无得,佛不作是念,认为自己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密咒为什么称为密,因它的奥义不是众生的思维所能了达。般若也正是这样,‘众生之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此两者都是不可思议,所以用咒来形容赞叹般若。故云《心经》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因为同具无比的妙用;‘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是‘无上咒’,因都是以实相为体。是‘无等等咒’,般若与咒同是一心,无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诸法,令它们同归实相正印。故知咒与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不虚’。

以前经文是显说,观自在菩萨指出般若即咒,此处经文是咒,乃是密说,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经显密圆融不可思议。即有言说又有离言说。可是无言说中,正说般若妙法:有言说中,正含无边密义。所以蕅益大师说,此咒‘正以不翻为妙’。

总之咒最好是不解释,因为你解释,只是把咒中无量的意思中说出一两个,反而是局限了。你现在要体会本经,从有说到无说,从显到密,到离开一切思想,离开一切含义,就更殊胜。所以不需要解释。因为它巧妙就是从有说的文字到无说,从可思议到不可思议,从显到密,如果你把它翻出来,通通变成可以理解的东西了,它的密意就消失了。禅宗往往单提一句无意味的话头,也就是离开你现在这些思想、这些道理,叫你体会你本来面目,你的本性,你本来的妙明真心,所以密咒同样也是如此。

五、《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现在引用作为本文结语,正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般若有三:(一)实相是体,(二)文字是相,(三)观照是用。从文字起观照,从观照入实相。可见从闻法到证果之间,所依的只是般若的照用。这个照用不是局限于道场佛堂之内,而是根据自身领会,贯彻到一切日用(办公、管家、待人接物、饮食起居、,运动游戏等等)当中,使人们记得、认识、了悟五蕴皆空,诸法空相,而自然离开挂碍恐怖,颠倒梦想,自然渐入大觉之路。道理不再多说,只举一个有趣的事例,一小则日本的故事,可以做为参考,结束今天谈话,也就说明我们只要有智慧在心中,就可以免除很多烦恼。

日本有个一休和尚,很小就很聪明。在他八、九岁时,一天他的师父出去了。他就在玩,跑到方丈室,看见师兄在那儿哭,师兄比他大几岁,哭得很伤心,他说:‘我们是学禅的人应无所怕,不应该哭,你哭什么呢?师兄说:‘你不知道,我这儿不得了了,师父就是这个盒子最宝重,从来不许我看、不许我动,不知什么东西?我就想看,想动;今天师父出去了,我就把这个盒子偷偷打开来看,是件瓮器,我不小心给摔了,师父回来我怎么办呢?我今天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哭了。’一休说:‘你不要哭了,说是我摔的。’师兄说:‘那我对不起你,你要受责打怎么辨呢?’两个都是小孩,最后商定,今天师兄应得的馒头给一休吃,让一休承认瓮器是他摔的,他拿著一包碎瓮走了。师父回来了,问一休:‘在干什么?又在玩?’答:‘没有,我在参禅呢!我参究问题,我在用功。’师父问:‘你参什么?’一休说:‘我参一切都无常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能够不死呢?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呢?’师父笑了说:‘咳,糊涂啊!没有,都是无常,没有例外,哪有一个人老活,没有的事情。’一休又问:‘噢,是这样。人是这样,东西呢?’师父说:‘东西也不能常存,法是一样的,都是无常,没有一样东西常有的。一休又问:‘是这样,咱们最心爱最喜欢的东西要坏了呢?’师父说:‘那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不能常存的,时节因缘到了它就要坏,那有什么办法。’一休交出一个布包说:‘师父,这儿就有一个时节因缘到了,坏了的东西。……’师父看了也就一笑了之,没话可说。所以我们心中如果有智慧,碰到忍耐不住或舍不得的事情,也就很平静。从这小事,我们可以体会观照般若的妙用。我们在生活中,根据这些道理对待一切事物,那么我们就会比凡夫,比其他不学佛的人减轻很多烦恼苦痛。如果在烦恼苦痛中,这位日僧可能大发脾气,打这孩子一顿,这便是恼害众生;由于一休提醒了一切无常,这样一来,老和尚就只好一笑了。这很自然,这就是观照的作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