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净土的科学论证(3)

[12] H. Smith 《超越后现代心灵》,页244。 [13] G. Zukav《物理之舞》,页271,方智,1995。类似的说法,参见王宝贯《洞察》,页303-304,天下文化,2001;F. Capra《物理之道》,页3、243-246,中华书局,1979。

[12] H. Smith 《超越后现代心灵》,页244。
 [13] G. Zukav《物理之舞》,页271,方智,1995。类似的说法,参见王宝贯《洞察》,页303-304,天下文化,2001;F. Capra《物理之道》,页3、243-246,中华书局,1979。
 [14]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页827-835,1986。
 [15]《大正藏》,12,346下。
 [16] 费曼《你管别人怎么想》,页287。
 [17]〈150亿光年的宇宙之旅〉,《牛顿》,期193,页60、74、81。文中所说宇宙大星系之不同形状,与《华严经》中世界形状的叙述颇多相似之处,如云:“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回转形,或作漩流形,或作轮辋形……”(《大正藏》,10,42上)。
 [18]〈150亿光年的宇宙之旅〉,前引书,页42。
 [19]〈第二个地球多不多〉,《牛顿》,期213,页107,2001。
 [20]《牛顿》,期208,页32、38。
 [21]〈尖端宇宙论〉,《牛顿》,期225,页39-43,2002。霍金该场演讲的开场白,值得引述于此:“我想谈谈最近有趣的发展,这些发展改变了我对宇宙、实存自体、存在等所有方面的见解。”
[22]《大正藏》,10,37中-下。
--------------------------------------------
 三、相对时空,刹那往生
 如前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确可能存在于宇宙之中;问题是,经说极乐世界距离地球“过十万亿佛土”,这么遥远的地方怎可能去得成呢?
 不错,宗教性的“往生净土”如果可以容许被化约为纯物理的现象来处理,那么“过十万亿佛土”确实是个非常难解的问题。但实际上大乘佛教的“往生净土”对一般凡夫而言,实际上只关系到业力和愿力。有业(净业)有愿,则十方净土刹那即到;无业无愿,则寸步难行。诚如《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所说:中有有情在业力的范围内是“所趣无碍,如得神通”的。[23] 而且,姑苏禅师守讷在〈唯心净土文〉中也引《首楞严经》而说:“心存佛国,圣境冥现;唯阐提无信根者,则十万亿佛土远隔他方之外矣。”[24] 因此,在净业上加入净愿,则往生净土是毫无问题的。即使把“往生净土”视为纯物理现象,在近代相对论的相对时空中,时空的久暂与远近也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了。至于何以如此,且待下文分解。

  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的α星,以光速须4.3光年才能到达,拥有类似行星的金牛座恒星距离450光年,仙女座大星系则远离地球230万光年。[25] 如果我们以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外太阳系行星作为一个佛土的单位大略计算,那么即使以光速“过十万亿佛土”,至少也需千、万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果真如此,则娑婆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的确相当困难。怪不得有人以此为由,而主张往生近在兜率天的“弥勒内院”。[26]
 不过,牛顿的绝对时空座标,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已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的时空意义。在“同时的相对性”(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之情形下,我们的“现在”,在别人看起来是“以前”;我们的“过去”,很可能是别人的“未来”。对整个宇宙而言,过未现的时间意义完全是相对的。这意味著:“时间”丝毫没有真实存在的自相。[27]
 另外,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也不是一般的平面概念,而是扭曲的;它会因其中所蕴含的质量而作不同程度的扭曲,所谓“重力”,只不过是空间扭曲的程度罢了。由广义相对论所建构而成的现代宇宙学说,有休华兹希特﹙Schwarzschild﹚黑洞、德尔(Godel)宇宙、克尔(Kerr)黑洞、虫洞(worm hole)等多种不同的模式。在这些新近的宇宙论中,某一事件从A宇宙突然消失而出现在B宇宙中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28] 例如,将克尔黑洞与另一个宇宙的白洞连接,便可能与无数的其他宇宙互通;而极度扭曲的“虫洞”,也是连接两个宇宙空间的捷径,即使以正规路线需要1200万光年才能抵达的遥远星系,在转瞬间就能抵达。[29] 目前有可能实现外太空旅行的时间机器中,要以加州理工学院索恩( Kip Thorne)所提出“虫洞机器”的构想最受瞩目。[30] 在科学家的理想中,如果人类外太空星际之旅都有可能实现,那么时间的久暂和空间的远近,当然就更不足以构成宗教性“往生十方净土”的障碍了。

 四、身系娑婆,不离净土
 在古典物理学里面,这个世界是被视为真实存在的,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不过,量子力学却容许我们保留另一个可能,即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所见到的这个样子。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回避了“这个世界真正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而下结论说:这个世界不论真正是什么样子,总不是真实存在的。”此种解释,主流的物理学家大都接受。他们认为,量子力学已经相当令人满意,进一步的“了解”对科学并没有什么好处;那些问题不是物理学的问题,而是哲学的问题。 
  上述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若用来诠释大乘佛教“色即是空”、“言世界者,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等般若空义,确实是再恰当不过的。因为般若空义的真正核心,就是“一切法非真实存在”。问题是,佛教不能只谈“毕竟空”,还须兼顾“缘起有”;不能只有性空寂灭的胜义谛,还要有无尽缘起的世俗谛。尤其在华严哲学中,透过般若空义进一步向上开展的“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法界,其层次已经超越了“理法界”,这个层次的问题似乎不是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所能触及,或有兴趣处理的。尽管如此,在近代物理的其他理论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到足以支持“华严法界观”的某些学说。
  例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贝尔(J. S. Bell),于1964年所提出的“贝尔定理”中就有这样的一层含意:这个宇宙所有看来“互相分离的部分”,在更深刻而根本的层次上,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同样,波姆(D. Bohm)的理论也认为:这个根本的层次是一个无可分解的整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此一整体就是“如如”(that-which-is),万事万物,包括时、空和物质等等,都是如如的展现形式。1972年的傅里曼(S. Freedman)实验和1982年的阿思培克(A. Aspect)实验都证明了:量子力学的统计式预测是正确的。根据“贝尔定理”,这表示“局部因果原理”错误。果真如此,那么我们便是生活在一个非局部性的宇宙中。在这个宇宙里面,所有表面上看来“互相隔离的部分”,实际上都有著深层的超光速关联。  照这样看来,则表面上相隔“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娑婆世界和极乐净土,在根本的层次上其实还是紧密相连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