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都做不到的人,企业敢用吗? 我们看《弟子规》第一句话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大家冷静想想,今天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回应的?“阿明”,当妈妈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回应?马上跑到面前来:母亲大人,有什么吩咐吗?顺便一鞠躬。你妈妈马上摸摸你的头:你怎么去桃园上完课之后变成这个样子,你是不是吃了什么药?所以这个时候妈妈这么反应,代表我们已经把正常变成不正常。妈妈本来还在那里等着“干什么啦?”,还等着我们回这一句话,居然是这样的回应让她这个落差太大。我听说现在的小孩都守着是一言九“顶”,父母讲一句,顶回来九句话,这个叫“一言九鼎”新的解释。 大家冷静想想,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遇到父母呼是一言九“顶”的人,你用不用?父母叫他都拖拖拉拉的人,你能保证他来企业服务能高效率吗?能有服务、服从的态度吗?所以《弟子规》不单是我们在家庭的家业传承,也是我们往后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凡出言,信为先”——不失信最亲的人 而两性之间互相尊重,当对方有需要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很快地回应:啊,先生,你需要什么?太太你需要什么?那当然就和谐了嘛。假如另外一半交代你买瓶酱油,一拖拖了两个礼拜,那显然一瓶酱油都会出事。彼此尊重,也要守着“凡出言,信为先”嘛。 其实我们很冷静来看看,我们今天最容易失信于谁呀?最容易失信于我们的父母,最容易失信于我们最亲的人。为什么?反正失信哦,我还是他儿子嘛,没事。那个朋友我一次失信,他可能就不理我了,以后出去工作了:哎哟,那个客户我失信于他,我以后就没钱赚。所以特别怕失信于这些人,反而自己的父母,对亲人的承诺容易忽略掉。这个要调整,有点颠倒了。照顾我们一生的人我们还失信于他,这样的心态那是虚伪的心态,那个都是利益的心,而不是道义的人生。 ●“恩欲报,怨欲忘”——儿子孝不如媳妇孝 好,所以今天我们感恩父母,我们也感恩另外一半的父母。所以面对另外一半的父母,就当作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地去爱护、去奉养。该买什么,看到公公婆婆、看到岳父岳母的需要,主动地去买。比方说先生可能工作忙,结果公公的生日忘记了。这个时候太太先买了公公需要的礼物,然后在那一天问先生:今天什么日子,你知不知道?先生说:什么日子?“今天是你父亲生日啊”。这个时候先生马上:哎呀!我怎么都忘了!太太马上说:不要紧,东西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来,你赶快拿去孝敬父亲。大家想想,当她的先生拿着这个礼物走过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哪?你们的表情都很无辜的样子,显然没什么经验。 这个大家不要说:反正我还没结婚。同样的,当父亲忙了忘记了爷爷的生日、奶奶的生日,这个时候我们当孙子的、当孩子的,都能提醒得到:爸,礼物我已经帮你买好了,你赶快拿去给爷爷吧。那爸爸一定觉得这个儿子真贴心、真欣慰,都能够去时时看到家庭里人的需要,适当地关怀,这个和谐、和乐当下就现前了。 而当这个先生拿着礼物要去给自己的父亲的时候,他会觉得我这一辈子做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哪一件事?就是娶了这么好的太太。然后当真的把礼物拿给父亲了,老人家很高兴:哎呀,儿子,你真孝顺。儿子有点腼腆,笑着说:爸,这是媳妇想到的,买给您的。那这个爸爸更高兴。俗话说的:“儿子孝还不如媳妇孝”。 有个老先生去看病,他的媳妇跟着他去。结果媳妇怕听漏了医生的叮咛,所以非常仔细地询问,医生也是一一告诉这个媳妇。结果就在这个对应的过程当中,旁边看病的老人看到这么细心的年轻人,在那里为自己的父亲了解、关怀,所以就在旁边笑着说:哎呀,老先生,你的女儿真孝顺。结果老先生马上笑得很灿烂,对着大家说:她不是我女儿,她是我兒媳。所以媳妇孝比儿子孝,更让老人欣慰。 ●“财物轻,怨何生”——夫妇要关怀对方的家人 所以这个是“财物轻,怨何生”。但我们现在看到现在不是结婚以后“财物轻”,现在是结婚以前财物就不轻了,首先就要财产公证。什么意思啊?这个意思就是还没结婚,就先打算离婚以后怎么样?那你看这个婚还结得久吗?还没结就想着离了,果然心想怎么样?而且我们来想想,男女之间来自于不同的环境、成长背景,个性跟思想一定有一段磨合期。而这一段磨合期,彼此都想我们已经是道义结合,要走一辈子的,他不会轻易地去离婚。可是假如现在没有互相体恤、互相磨合,然后就已经先说:财产公证了大不了跟你离婚。一遇到什么小冲突,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个离婚率都跟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存在。假如都财产公证了:那个冰箱是太太的、那个冷气是先生的。结果一有摩擦了,这个太太马上说:冰箱你不能用哦、什么东西你不能用哦。那不离婚才怪。所以这个“财物轻”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