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6/11/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77-06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几个重要的人生态度,而这些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愈来愈融洽。因为人生大半的烦恼都来自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甚至於是冲突、怨恨,要化解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让家庭和睦。这样是齐家,进一步治国、平天下,甚至於是爱护大自然,都是从「亲亲而仁民」,亲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仁爱之心是从孝悌自然生起来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我们在跟一些朋友们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说我很想爱人爱不起来。他们也很苦恼,因为学的是大乘佛法,为什么人都爱不起来?诸位朋友,为什么人都爱不起来?因为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最亲的人,没有真正关爱之心,一层楼都不爬,一下子就要一步爬上天。做人要从德行的根本孝道开始做起。所以儒家告诉我们,「夫孝,德之本也」。佛家释迦牟尼佛说道「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都是从孝道开始做起,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而真正孝养父母落实在哪?就落实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上。我们一切身口意都是利益他人、都是成就他人,这叫立身行道。这样我们的父母会非常的欢喜。以显父母,大孝显亲。以显父母,绝对不是说父母去世以后我们才来显,当下我们能依《弟子规》修学,依圣贤教诲修学,当下就能以显父母。不只是以显父母,甚至於曾经疼爱过你的这些叔叔、舅舅,这些长者,他们都会与有荣焉,那是我外甥、那是我侄子。因为当我们对社会有贡献的时候,会赢得众人的肯定。 有一位老师三十多岁而已,是个女老师,她在海口航空站上班,也算是公务员的工作。她来听了课之后,因为她自己也有小孩,自己很受益,希望更多人能够得利益。她每个礼拜坐回自己的家乡,来回都要一个多小时,来回都是自己出车钱,回去把邻里乡党的孩子召集起来教《弟子规》。要回去教以前,她来跟我提到这件事。这位老师,我们一起修学了差不多也有三、四个月,没有跟我讲过话。直到她决定要回自己的故乡去奉献的时候,才到前面来跟我们交流应该如何去做?她要如何去提升?她有这分承担,很多的助力就进来了。所以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她就自己会去找方法。有心的人,方法一定会找到。找不到方法是什么?心不够真。所以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 昨天已经提到建立理智有六点,我们稍微来复习一下。第一点是?诸位朋友,人这部机器不多用就会慢慢坏掉,多用可以愈用愈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现在的记忆力程度跟高中差不了多少。记忆力是可以提升回来的,这些都是我们要很相信的真相,不然真的很多似是而非「人愈老记忆力就愈衰退」,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句话是谁讲的,大家知不知道?就是那个记忆力一直衰退还要给自己找台阶的人。你看我们师公九十七岁讲经,要不要翻稿?《诗经》说什么、《书经》说什么,为什么?他常常用心,常常用脑,所以它的功能都保持得很好;你不用了,它慢慢、慢慢的就退下来了。而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年龄愈大,可能执著愈多;执著愈多,就把智慧给障住了。 「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你有贪著,你的智慧、记忆力就开始衰弱。因为还没有闻圣教,我们执著,记忆力也好像慢慢在衰退。但是后来(十年前)开始接受师长的教诲,我们坚信「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信心起来,力量就起来了,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己有万德万能。你看《三字经》里面讲,「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你看看站在那里,他都还没有说话,底下人对他佩不佩服?人家活到老学到老,考到八十几岁了,都不放弃,「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我们的老祖宗圣贤人演得这么彻底,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表演,要承先启后,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说实在的话,要能够扭转现在的社会风气,我们的道德修养必须比古圣先贤还高,而且要高很多才行,这是客观的分析。 诸位朋友,当我们听到要比古圣先贤还要高很多,还是要比古圣先贤高很多?突然想起孟夫子那一句话,「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这个心真的发出来,「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所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而慈悲跟方便是一不是二,没有方便,是慈悲心不够;真正有心,方法一定会找出来。所以刚刚我们提到的,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这是第七点,我们先把这点复习完。 第一点是人之初性本善。第二点从因可以得到好的果,从果可以推原因在哪里,活得明明白白。第三随顺圣贤教诲。第四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五点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第六自己对不对、自己好不好最重要,先不要求别人。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为什么还有人埋怨我们?一定是我们先要求别人,没要求自己。第七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这位女老师她自己家里受益,你看亲亲而仁民,很自然的希望别人的家庭也能受益,尤其是回自己的故乡,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在这三年多我走过了不少地方,常常还有机会比方回海口、回深圳、回到北京、回到山东去,我都会很自然的说「回」。假如我说我要去海口,海口的人会给我举牌子抗议,你是我们海口人,怎么可以说去海口?要说回海口。所以人情不可拂。你说我要去你那里,我要回那里,感觉一不一样?不一样。但是说实在的,我们是真心的讲出来我要回海口、我要回深圳去,我要回家。哪里是家?有爱的地方是家,有感恩的地方是家。假如没有爱,没有感恩,那只是旅馆而已不是家。所以每个地方,我们都深深感受到当地人对我们的那分爱,而我们时时记住他们那分恩德,不然我孤身一个人在那里,怎么可以发展起来?多少人尽心竭力的护持帮助,这样的恩我们要记在心上。所以每次回到这些地方都是回家的感觉。 其实这分感觉,在我坐飞机要下到海口的土地上(海南海口的土地上),这分感受都提起来。因为当初很多年前,我在念大学遇到了一位好朋友,这位朋友欧洲、美洲走过不少地方,他的成绩也很优秀,二十七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现在也是大学里面的一些(最近我们比较没有联络)应该也是教务主任这类的工作。他曾经跟我提到,他每到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把地上的土壤拾一把起来装在瓶子里面。每当他回首自己的人生过程,看到每一瓶的土壤,这是伦敦的、这是纽约的,他每每看到这些土壤的时候,就想起我那一个月、那一段时间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对我的恩、对我的照顾,他都念念不忘。诸位朋友,谁是幸福的人?幸福哪有那么遥远?能时时感恩的人那是最幸福的人。当我们时时感恩,诸位长者,当一个年轻人时时感恩我们,我们会怎么对他?那真的是倾其所有的栽培他、照顾他,真的成就一个孩子,孝心、感恩心是根本。所以当我要踏到海口的土壤,我突然想起我朋友的这一段话,那不只要感谢人,因为我们现在学佛了,到一个地方所有十法界的众生都在护持著我们,以至於我们的老祖宗都在护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