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八集)(3)

我们曾经听到一位年轻的女孩,她应该也二十几岁而已,她听了五天《弟子规》的课,在台上痛哭流涕。因为她跟到了邪师,做了让她父母肝肠寸断的事情,她现在事后想起来,觉得对父母非常有愧,就在台上发露忏悔。接著

  我们曾经听到一位年轻的女孩,她应该也二十几岁而已,她听了五天《弟子规》的课,在台上痛哭流涕。因为她跟到了邪师,做了让她父母肝肠寸断的事情,她现在事后想起来,觉得对父母非常有愧,就在台上发露忏悔。接著她说道,假如我先学《弟子规》,我就不会被邪师误导。因为《弟子规》一开头就告诉我「入则孝」,绝对不能做出让父母如此伤痛的事情。真的一部正法的经典,可以开人的慧眼,分辨是非善恶好坏,不然掉入邪师的错误思想里面就很麻烦。

  我们从这八点来判断,第一要戒,持戒。戒就是佛菩萨、圣贤人的言语、行为,他们的行持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在戒当中,像《弟子规》从头到尾也是戒。在佛法当中,有几个重要的戒律,像五戒,一个善知识绝对不会干杀盗淫妄酒,犯五戒的事情。当然戒有开遮持犯,可是开戒有一个根本,绝对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开戒不离慈悲众生,这才能开。比方妄语,妄语是不好的,但是不是那个妄语的动作不好,根本上是心地是欺骗他人、陷害他人,这个心地是错的,然后再讲出妄语。但是假如这个心地是为了对方好,让他不要再犯更严重的错,或者是当下不要让他太伤心,这个善巧,出自慈悲,为对方设想的心出来,这个叫开戒。

  在公案里面最明显的,有个猎人在追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跑在前面,被一个人看到这个小白兔往东边跑了。猎人跑过来就问这个人,小白兔刚从这里经过,它往哪里跑?这个人说往西边去了。他有没有妄语?这叫开戒。让他往西边去,这叫圆满,这叫利益所有的人。今天让猎人往西边去,他就不会犯杀戒,不会再造罪业,兔子也保全了它的性命。所以,有高度智慧的时候,事实上是可以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是举一个例子,在五戒当中有开。但是假如不是为了众生,而常常自己犯了这些罪过,这绝对是邪师,我们要冷静的自己去观察、去判断。

  包含在《梵网经》上讲的,佛弟子「不谤国主,不作国贼」,假如公然对国家领导人毁谤、侮辱,造成整个国家的人心惶惶,这也是不妥的,也是不对的。在整个几千年的历史,佛弟子纵使遇到了不明理的君王,要迫害佛法,你看三武灭法,这个时候佛弟子没有一句毁谤,默默承受,这才是佛弟子的榜样。哪有还公然毁谤国家领导,侮辱国家领导?这都是不妥的地方。为什么三武灭法,这些君王做出不对的行为,我们还是忍辱下来?因为他不对,我们不可以跟著他意气用事。能忍得下来,「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不论现行而论流弊」。假如当下三武灭法的时候,佛弟子反抗,后面的皇帝会想,「你看佛弟子、出家人还会起来反抗政府」,他以后对佛法就会产生猜疑。可是当君王不对的时候,佛弟子依然忍辱,等这个时期过了,后面的皇帝想「佛弟子非常善良,非常守法,这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马上又把佛法复兴起来了。这都是很重要的教诲,「不谤国主,不作国贼」。

  《缨络戒经》上讲的,「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守一个地方的规矩。我们佛弟子假如开车常闯红灯,坐在旁边的这些亲朋好友看了,对我们学佛都打个问号。确实还是要不犯国制,给世间人、给社会大众做个好的榜样。这是戒的部分。

  第二个,多闻,就是好学,就像孔老夫子讲,他学而不厌,学习从来没有厌倦。而学习没有厌倦,他的根本动力还是在慈悲为本。善知识内心时时把「众生无边誓愿度」放在心上,深怕自己学习的太懈怠,太晚有道德、学问来帮助大众。所以《华严经》上讲,要「勇猛精进,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海」,这就是好学,多闻。《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也是表好学不倦。而且这个好学是能向一切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社会大众,都有一个向学、好学之心。

  第三是证,他真正有契入那个境界。我们在师父很多的教诲当中,师父是真正给我们表演出来,「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所以一切境界都是修行的好机会,「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这都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息灭自己的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什么时候勤修戒定慧?那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所以师父这些修学的心得、体悟,都是很宝贵,我们要好好去珍惜。

  第四是悲悯,这分大慈大悲的心。我们在哪里看出一个悲悯心?佛陀四十九年说法,没有一天休息,悲悯是不疲不厌,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孔夫子也是教不倦,一辈子也是认真教导弟子,因为他清楚,唯有这些学生、弟子们真正有道德学问,才能利益家国。所以这一分悲悯世界、悲悯天下的心,能够不疲不厌的来学习、教学。而且这个悲悯是平等的悲悯,不只是对人,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心境。

  再来第五,无畏,无畏是没有任何的畏惧。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有没有哪些畏惧?有没有哪些境界会害怕?对,降伏魔怨才能无畏,魔在哪里?魔不在外面,在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五毒。假如我们没有贪瞋痴慢,任何境界来,我们也没有恐惧。我们只要能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就对一切境界没有恐惧,不怕被境转,不只不怕被境转,还勇於去承担。

  阿难尊者在佛灭度之前作了一个梦,梦中梦到须弥山掉到他的头上,他双手把它撑住,也不觉得重。后来佛陀告诉他,承传整个佛法都要透过你把它说出来,承传整个正法的法脉。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没有听过?现在听过了。诸位朋友,谁是阿难?三千年前的阿难尊者是阿难。你看《地藏经》上讲,佛陀摩地藏菩萨顶,告诉地藏菩萨,汝之威德、汝之慈悲都不可思议。我灭度之后到弥勒菩萨来,这段时间就交给你,不要让众生堕到三恶道去了。摩地藏菩萨顶,给地藏菩萨摸头好多次,交代这件事交代了好几次,我们看了也很感动,你看地藏菩萨这么有担当。诸位朋友,谁是地藏菩萨?就是《地藏经》地藏菩萨!你看推得一干二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