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六集)(4)

我们的人生有没有在演《无量寿经》?你看《无量寿经》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一切众生的佛种在哪?孝道。「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没有孝养父母,这个佛种性就保不住

  我们的人生有没有在演《无量寿经》?你看《无量寿经》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一切众生的佛种在哪?孝道。「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没有孝养父母,这个佛种性就保不住,就堕落了。真的把孝道弘扬开来,就是在转「护佛种性常使不绝」。能把孝心保留,德行留住,他的人生就不会堕落,才能往上提升。我们能这样替众生想,叫「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孝能深植在心中,他懂得如何抉择人生,如何抉择朋友、对象。都从这个孝当中形成是非、善恶、好坏的判断,才能「杜恶趣」,「德有伤,贻亲忧」,这些诱惑不能陷进去,「开善门」。所以《无量寿经》当下都可以力行。

  记得当时候从秦皇岛讲完课回到北京,刚好师父打电话来,杨老师就说刚好我们回来了,就问师父,要不要跟礼旭讲讲话?师父说好。这样我就很怕,我就很紧张。我跟师父谈过两次电话,大家不要太羡慕我,其实我不常跟师父在一起,只通过两次电话。第一次在杨老师家,刚好我在家,老师不在出去办事。一接起电话,「请问杨老师在吗?」「杨老师刚好不在,请问您哪一位?」「我是净空法师」,吓一跳,「师父好,师父好。」实在的,我听不出来,因为师父的声音太年轻了,所以不能怪我。那是第一次跟师父讲电话,第二次就是刚从秦皇岛回来。

  师父在电话那头给末学教诲到,他看了这么多的宗教,都没有根。所有的宗教,他能留住善道,他能升天,但是他的根在哪?还是孝道。没有孝道的基础,那是根本不可能升天的。所以师长看了这么多宗教,了解到现在宗教太重形式,没有重视经典的学习,经典的薰修,都只有表面而已。假如继续这样修下去,真的一辈子可能徒劳无功。所以师长说到,要把孝道,把这个做人,这个《弟子规》弘扬到各个民族、各个宗教,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所成就,这才叫大慈大悲。对!他连孝道都保不住了,他怎么修行?他一定堕落。师父看到了这整个宗教、种族的危机,非常的悲切,鼓励我们这些弟子们要承当起这个弘护正法的责任。

  我们愈深入去体会,感觉就愈强烈,所以《无量寿经》是当下可以去做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位朋友,从谁开始礼敬?连父母都不礼敬,这个礼敬诸佛能做得下去吗?好,从父母开始礼敬,怎么做?「入则孝」,就告诉我们了。所以,普贤十愿跟《弟子规》是不是二法?是不是?六祖大师讲,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觉悟了,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胸襟,不分别、不执著来做《弟子规》,《弟子规》也是普贤十愿,这不二法。

  父母要礼敬,长辈要礼敬,「出则弟」;一切人要礼敬,「泛爱众」。人要礼敬,万物也要礼敬,所以连桌椅板凳都要礼敬,「置冠服,有定位」;对事情要礼敬,「事勿忙,忙多错」,要成全别人的事,「己有能,勿自私」。你看,从头到尾都是礼敬诸佛,没有一句不是礼敬诸佛,从头到尾都是圣贤人的存心,都是圣贤人的德行。我们能做《弟子规》,我们能知道这样是对,这样是善,也就知道怎么样去称赞如来。不然是非善恶都不会,怎么称赞如来?知道善恶的标准,才会称赞如来。所以学好《弟子规》,就知道怎么样「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广修供养,《弟子规》哪一句不是广修供养?《弟子规》每一句依教奉行,那都是法供养。孝悌,对自己的至亲,亲朋好友,都是这种心境,那都是广修供养,都是财供养、法供养、无畏的供养。

  师长讲,《无量寿经》做人生的剧本。诸位同修、诸位朋友,师父说《无量寿经》当剧本,其他的就不用当剧本了,是不是这样?举一反多少?举一反三不够,学佛的人要举一反一切。一是什么?一是心境,心境觉悟了,心境平等了,心境慈悲了,就会对一切都是慈悲、平等、清净心。这要善学,一即一切,从心性再回归到一切。所以,「父母呼,应勿缓」,恭敬心有了,再把对父母的恭敬对一切人,这个就会学了,这就会一生当身成佛。所以,《无量寿经》是人生的剧本,《弟子规》也是人生的剧本,《礼运大同篇》也是人生的剧本,一定可以当下做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能转一切所学习的经典,会觉得人生很踏实,会学得每一句都觉得很踏实,都是实学。这一节课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