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二集)(3)

我一位长辈他曾经说到,他说他服务公职将近快二十年的时间,也看了很多的同仁退休。那个同仁在工作上靠关系进来的,然后因为有靠山,做事都不努力,都在那里混日子;然后有的福利都自己要抢先,后来退休了,还拿了

  我一位长辈他曾经说到,他说他服务公职将近快二十年的时间,也看了很多的同仁退休。那个同仁在工作上靠关系进来的,然后因为有靠山,做事都不努力,都在那里混日子;然后有的福利都自己要抢先,后来退休了,还拿了一笔退休金。你看不负责任、不用心工作,那个国家的俸禄能白拿吗?结果发现这样的人只要退休了,那个财产会在短时间之内就被他的孩子败掉,一个都没有例外的。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大学》告诉我们,「货悖而入者」,你这钱财货物是用不正当的方法进来的,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一定会很快的就得吐出来,亦悖而出。我们看到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哪个家族是因为贪污然后兴盛的?一个都没有。所以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应该要记取教训才对。真的奉公守法,子孙都很快就能够兴旺起来。我们看到很多像我父母那一辈,很多很刻苦耐劳,父亲一个微薄的薪水,然后又很廉洁,孩子三个、五个各个都有成就,很多。

  这是我们讲到父慈子孝,这父亲、母亲一定是要懂得如何教育好孩子,这才是真正的慈爱。那父母这样用心又有智慧教导孩子,那这一辈子才会没有后悔。所谓至要莫如教子,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教好,孩子不教好,想要这一辈子不后悔,太难了!

  君仁臣忠,「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止於忠)」,这样也能够无悔於人生。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很有德行的领导者,他们视人民的苦难就像自己的苦难一样。所以尧舜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宗,也留下很好的为人君的风范。尧帝那时候看到人民饥饿了,他会反省自己是我让他饥饿的;看到人民受冻了,他说是我害的;看到人民犯罪了,他是想到是我没有把他们教好。

  有一次就是看到犯人,然后尧帝很不安的走过去了解,他们两个到底是犯了什么罪?结果这两位犯人说到: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所以我们家里都没有吃的,铤而走险去偷人家的东西。当下尧帝非常惭愧,就对著这士兵讲到: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因为我犯了两个过错,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上天久旱不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以前的领导人懂,社会乱了,他首先反省自己,以前叫父母官,整个人民犯的错,就像他自己的错一样。就像当父母看到孩子犯错了,舍不得,怕孩子继续这样子下去。那当父母官、当县长的依然要有这种心境,那才无愧於当个父母官。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县民,自己的人民,现在父不父,子不子,那要当作自己家里的事,不能说那个跟选票没关系,我的位置做好就好了,那都愧对於做这工作、这个身分。所以一个长官对时代、对人民的一种意义态度,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当我们当一个主管、当一个领导没有尽心尽力照顾好人民,照顾好我们的部属,那都是失职。那都是我们在享福当中折了自己的福。不能当了官,高兴的不得了,鞭炮放好几天。真正有那种父母官的心境,当他真当官那一天,不只没有放鞭炮,还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责任已经扛在肩上了。那真正明理的,不放鞭炮,反而到祖宗的灵前、反而到我们三皇五帝的灵前去恭恭敬敬的祭拜,希望祖宗加被我,我把这个工作做好,无愧於祖宗,无愧於人民的爱护,应该是这个心境。

  以前的古圣先王都有这个态度,所以他明白到自己德行不够感来天灾,当下一来反省自己德行不够;二来又说到我没有把他们教好,所以他们才犯罪。一个至诚的心,天地都可以感应。所以当下这上天就降下甘露下来,降下豪雨下来了。当一个领导者有这样的反省能力,有这样爱民的心境,「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他这么有仁德之心,整个人民都重视道义。所以他的心境,尧帝的心境转变了,所有人民的心境也跟著都变了,整个国家的共业也就跟著转变了。这些在理上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尧帝他为人君的心境是什么?都是先以身作则当榜样。他是「仁昭而义立」,自己把仁德演得很彻底,那人民这个道义都兴起来了,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先恕而后教」,尧帝的心境,先恕,一来是宽恕,二来这个恕是如其心,如其心就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宽恕、体谅、设身处地了,接著教导他们,那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这个教最重要是什么?不是用嘴巴。我们看这个「教」字有没有嘴巴?教字是上行下效。所以尧帝当榜样,仁昭而义立,因为他把仁义演出来:德博而化广,他德行做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风自然就感化人。所以我们为人上师领导,就要有这种先恕而后教的仁慈心。

  刚刚我们讲到,很多人当了官庆祝,请大家吃饭,放鞭炮,到底在庆祝什么?那应该是责任扛起的时候。所以以前结婚不放鞭炮,大家很惊讶,结婚高兴什么?结婚在高兴什么?娶个漂亮太太回家很高兴。结婚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结婚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结婚是道义的结合。道义来了,哪还在那里大吃大喝,在那里放鞭炮?道义的结合是扛起责任。我们要冷静,现在婚姻假如忘记了结婚的责任,那会变成欲望的结合,而不是道义的结合。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这都没人教。《礼记》的「昏义」,婚姻的真正意义,开头就讲「昏义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婚姻是什么?上以事宗庙,这个继承祖宗的德行,上以事宗庙是对上一代的慎终追远;下以继后世是对后代的负责。这是指上一代,这是指下一代。所以婚姻也是什么?孝的实践,孝的延续。所以中国文化不离孝道。你看现在结婚为什么结婚?没办法不结婚,因为怀孕了,那不是道义结合,是欲望结合,要教!男女关系要好好教,男女关系一乱,天下大乱。男女夫妇正则父子有亲,父子有亲才能君臣有义。所以五伦关系的核心是夫妇。我们现在夫妇男女关系搞乱了,现在父子有没有亲?夫妻都吵吵闹闹的,孩子怎么会亲?在家里父子都无亲了,怎么可能还有君臣的道义?所以古代圣王知道夫妇男女关系维系著整个天下的安定,所以特别重视婚礼,昏义,教导婚姻的真正意义。

  我曾经跟大家提过,有个教务主任他来参加课程,那五天抄的笔记比他大学四年还多。他回去之后找了三个老师,三个都对教育很有使命的老师。这三个老师又去上海参加五天的课,结果上完,有位老师上台分享,他说:我体会到了要把学生教好,最重要的,要从我自己开始做起。这样的领会,我们都感受得到他的学生有福了。所以这三个老师回去之后,都在他们自己的班级开始讲《弟子规》。他有没有开始跟同事说:你们都要学。有没有?从自己做起。所以三个班级长期跟家长做教育的沟通,上《弟子规》的课。三个班级的学生特别懂事,特别有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