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三集)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三集)  2007/3/13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33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上一节课是在年前上的,这节课接著下来,我们已经一年没见了。新的一年,在人的心目当中都希望有好的开始、好的气象,我们都会希求好的未来。以修行人来讲,修学佛法的人来讲,都知道因果的道理,我们希求好的结果,很重要的,必要种下好的善因、善的种子才行。「欲知将来结果」,欲知我们明天,欲知我们明年,欲知我们十年、三十年,甚至於欲知我们来生的结果,最重要是看我们现在能不能种下好的种子,「只问现在功夫」。所以修行人时时从自己、从整个家庭,以至於从整个社会状况都能明白的看到因果的道理。明白因果的道理,人生才不会忧虑,才不会恐惧未来。不然一看到一些家庭的状况,看到一些社会的状况,我们是忧心忡忡,修道人忧心忡忡,那自己的心都安住不了,怎么可能去利益他人?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对家庭的情况,都时时要从原因上来找答案,修行人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我们讲课是幸福人生讲座,那现在我们要找到很幸福的人,笑得很灿烂的人,相当的不容易。之前也跟大家提到,我们去讲课,刚好到一家银行去上课。这家银行的主管非常有爱心来对他的下属,他觉得下属同仁都需要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假如没有这些教诲,真的,面对自己的家庭问题,人生的一些思考,都会比较没有方向,没有智慧去判断。所以找我们的老师去给他们的员工上课。上课时间都是下完班之后安排的,我们想想,假如今天我们上完班,没得回家,又得要去听课,心里心情好不好?大家这么反应代表都很好学,所以有的听课好。但是人之常情,一般可能一天下来,上班比较累了,反而一听说要听课,心情可能就比较烦躁。

  说到学习,其实对一个人的一生,这学习是主要关键。因为有学习才会有智慧,有智慧才能下对人生的判断抉择。假如人生该说的话、该做的事都没有判断清楚,那整个人生都在为自己所做的错事,所说的错话,在那里收拾残局都来不及。所以这个智慧下对人生的抉择很关键,一言一行要抉择对;以至於交的朋友、选的事业、找的对象,这个对人生都是个关键;甚至於学习的老师、善知识,这我们都要会判断。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判断错了,跟错一个老师了,那很可能一生的思想观念被误导错了。误导错之外,又造了很多的罪业,到时候堕到三恶道,万劫不复,就非常冤枉。所有人生重大的判断都来自於智慧,智慧得有好学才行,所谓「好学近乎知」,好学才能跟智慧相应。

  刚刚我们提到判断一个善知识,在经上有告诉我们,善知识具八种的风范:一是一定要持戒;二闻,用心的学习,闻是有修;三是还要有证,四是悲悯,五是无畏,六是堪忍,七是无倦,八是善语具。可以从这八个角度去判断是不是一个善知识。因为假如我们的思想观念不对了,被引导偏颇了,不只自己的法身慧命受到很大的损害,以至於我们在错误的思想当中又会去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又是主管,甚至又影响到一大片的亲朋好友。我们看到很多邪师,他也有很多信众,那些信众有的是全家人都带来了,后来发现是邪师,但是很多错误的思想观念都已经放在他的脑海里。真的,要把错误的思想再放下,好像把那个头皮撕一层掉,这个我们很难想像。我们曾经遇过这些跟了邪师以后要修正回来,那真的很痛苦。所以要慎於开始,要会判断才好。

  不只是宗教界有邪师,说实在的,整个包含企业界的思想,包含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其实都有邪师。邪师种下了恶因、恶的思想,感来恶的结果。我们今天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各行各业这个德行都比较缺乏,这都是各个领域的思想被邪师所占领,才会感来这样的一些命运状况。我们自己也好,我们引导亲朋好友下一代也好,那真的不能不判断这个思想观念是不是对的。甚至於,比方诺贝尔奖,大家都知道这是很高的荣衔,但是真正得诺贝尔的,他的思想观念一定对吗?因为一个思想观念没有经过几千年的印证,很难保证它是真理。很有可能五十年前最流行的学说,五十年后被证实是偏颇错误的。所以经济在这个时代高度开发,很多经济学家五十年前讲的话得到了诺贝尔奖,但五十年后证实他这个话却是让整个大自然快速破坏的原因。因为他讲企业唯一一个目的是赚取利润。所以只要他能赚到钱,损害社会大众利益他不管,破坏大自然他不管,只要我能赚到钱就好。所以在各地滥垦滥伐,那个大自然破坏成这个样子,都是那些错误思想造成。

  为什么我们会接受这种错误思想?其实根源还是我们自己,不能把责任推到这些人身上。假如我们有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假如我们敬天敬地,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我们也不会接受这些邪说的。因为我们对天地万物失去了恭敬心,我们的心被功利主义、被自私占满了,这个邪的思想才会趁虚而入。以至於我们自私到连后代子孙都不会考虑到,只要我能赚到钱就好了。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几千年的祖宗都把最好的思想、最好的生活环境要保存给下一代子孙。俗话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闽南话「吃果子拜树头」。我们所能接受到好的结果,那都是前人的庇荫;「吃米饭要敬锄头」,都是有这种饮水思源,都是有这种恩泽后世的胸怀。甚至於是自己苦了一辈子,但是他自己都觉得我已经种了很多的善行,我的子孙一定能有善报,都是为子孙著想。这才是我们炎黄子孙对后代子孙的心境。

  现在我们自己这一代的扪心自问,我们时时有想到子孙吗?我们有考虑到后代子孙他生活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以至於后代子孙现在的思想观念,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来,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有时候,我在火车站前面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看到那些十几岁将近二十岁的这些青少年们,那个眼睛都往上扬,都比较傲慢。其实说实在的,他这个傲慢不去除,他一辈子不知道吃多少苦,更不用说事业会不会有成就了。看他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名牌的,很可能不知道一身就花了多少钱。「勤俭为持家之本」,不勤俭,金山银山总有一天都花光了。所以光看到他们的外表,跟他们的神情,事实上都可以断到他们的未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