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六集)(4)

所以他当场就说赶快吃下去,这样也有可取之处,就是不隐瞒。接著隔几排之后,有个中年的女士她马上说到给儿子吃;坐在最后排的一个老人家,七十来岁,他说给父母吃。我们冷静来看看,这个老人家为什么坐后面?听课

  所以他当场就说赶快吃下去,这样也有可取之处,就是不隐瞒。接著隔几排之后,有个中年的女士她马上说到给儿子吃;坐在最后排的一个老人家,七十来岁,他说给父母吃。我们冷静来看看,这个老人家为什么坐后面?听课,很多时候都是老人家坐后面,为什么会这样?老人家是什么样的心境?年轻人多听点,年轻人多学,这对他们人生很重要。所以从老人的这种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得到,老人家是会为后代子孙著想。那我们有没有为父母、为老人著想?那我们人生这种态度就很不应该,父母、老人都为我们著想,我们都没有为他们著想,这样就愧为人子,愧为人的晚辈。

  这三个回答让我们深思,谁受的教育最高?这么讲好像有点,谁的学历最高?三十岁的年轻人学历最高,那是他受的知识、科技的教育比较多。但是谁比较懂得做人?老人家。你看很多老人他不识字,他会说我很差劲,我们都没有文化。坦白说谁没文化?是年轻人没文化,不是老人没文化。老人怎么没文化?你从他每天举手投足,所做的每件事情就知道他很有文化。她为人媳妇任劳任怨,一句抱怨都没有,我们有她这种文化修养吗?她教导她的孩子,照顾她的孩子,那么样的辛苦,她从来不喊一声累。她觉得我已经嫁人,我已经把孩子生出来,把他教好是我的本分,她没有抱怨,她没有喊累这个念头,就是她们当母亲这种无怨无悔的心境,才成就了子孙的兴盛。有没有一个母亲做点事就开始:我都被你们拖累了,你们这些拖油瓶,害得我都不能出去逛街、漂亮。你看这样的家庭能旺吗?

  所以夫子在《易经》当中,把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你看人文,看到这种处事待人当中,什么样的风范才能真正化民成俗,这才是有文化的人。今天我们读到硕士、博士,走到哪个公司行号,傲慢得不得了,让人家跟我们当同事都觉得很痛苦,这哪叫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春风化雨,这才是文化人。我们真正要明白教育是教做人的道理,教育一定是上行下效,「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没有老祖宗把这道理打开来,我们真是一辈子很可能糊里糊涂,浑浑噩噩,都不知道孩子教育跟自己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怎么教育?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谈,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