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六集)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07/2/6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26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几个佛陀的教诲经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而这些经句我们确实要用我们的心去体悟,从生活当中去感受、去观照。我们确实在整个求学的过程,把这个用心感悟的能力好像破坏掉一些。我讲话比较客气,我都会说破坏了一些,其实已经是,点到为止。最直接的,现在很多人要修道,他说我都知道要慈悲、要爱人,我就爱不起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那小孩子怎么会爱不起来?小孩一岁、二岁到公园里面根本都不认识,没有三分钟玩成一团。他们还要不要交换名片?还要先客套半天,然后才开始试探、交流。都不用,心很真诚,没有分别,一下子就融在一起了。

  以至於是两个孩子,很小的孩子走在一起,走著走著前面那个孩子跌倒了。这么一跌下去,后面那个孩子哇哇大哭,那个跌下去的还没哭,后面的先哭了。为什么?你看孩子感同身受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当别人跌下去了,他一定感觉到他很痛,所以自己先哭了。甚至於你看孩子很天真,他的布娃娃掉水里去他也会哭。我们会不会哭?我们还觉得真愚痴,那个又没生命哭什么哭。孩子他不分别的心如此,那种心很细腻,很能感知、感悟,以至於父母有不愉快,小孩都可以感觉得到。有对夫妻吵架,他的孩子还在襁褓当中,都还没有一岁,就哇哇一直哭。他们夫妻看孩子哭成这样,争执就稍微放下,看著那个孩子。结果就看著婴儿两只手这样比,他们夫妻俩就很纳闷,就比这个手势。他们两个就慢慢靠到孩子的面前,孩子还是继续这样比,到他们夫妻两个把头跟头靠在一起,这个孩子表情就变得很柔和。所以孩子都可以感知到,父母一定要和乐、一定要和谐;假如父母一不和谐,他心里就会非常的难受。这是我们用心的能力,感知别人的能力,感知父母的需要。

  有个母亲带著她的小孩行拜师礼,先给孔老夫子的像行三跪九叩礼。这位母亲她感觉到古圣先贤的威德,还有这些宝贵的教诲,在仪式的过程母亲忍不住泪水哗哗直流。结果当母亲在那掉眼泪的时候,后面这个三、四岁的孩子,跟著也是哭得都完全止不住泪水。老师们就很好奇,奇怪了,这个孩子才三、四岁,他到底在哭什么?搞不清楚。所以就问他,你为什么哭?这个孩子他的答案很简单,说妈妈哭了。你看他妈妈哭了他有没有感觉到?他马上感觉到,所以他也哭。跟母亲是一体,跟家人是一体的感受能力,这个心境我们都有,我们都有这个能力,可是现在用不用得出来?现在家里人已经烦我们烦死了,都已经快得忧郁症了,我们还说有吗?是我害的吗?浑然不知。

  你看以前曾子跟母亲那分孝心,母子连心。那时候曾子上山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他,可是他又上山了,母亲也不知道他多久之后会回来。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最重要的要从故事当中去体会,当故事里面每个人他那种处世的心境,特别的宝贵。你看他的母亲看到孩子的朋友来找他,假如母亲私爱太重,她说你们等就好了,我儿子回来再说。可是以前的人很厚道,她看到别人走那么远的路,再让别人等,心里会很难受,所以希望孩子赶快回来,不能再让朋友等。以前的人都是一种心境,宁可自己吃亏,绝不让人吃亏;宁可自己难受,也不让别人难受。这就是古风,就是厚道。

  你看以前很多这种圣贤人的家庭,包含林则徐先生,他的大伯很穷困,到他们家里来,他的父亲了解到,就交代母亲把粮食载给他的大伯。他的母亲交代他绝对不能给大伯知道,我们家里已经好几天没饭煮了。你看妈妈不只帮助大伯,还交代自己的孩子,不可以让大伯知道我们家是这个情况,不然他大伯一定也会很难受。自己怎么样委屈都没关系,就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能够好。有这样的心境,子孙一定会昌盛。因为人欠你,天会还你。曾子的母亲焦急了,不能让人家等,所以她就咬了自己的手指,你看这么一咬,曾子马上心有绞痛。其实这样的例子,真正学佛、真正孝养父母很认真做的人,绝对每个人都有这种感悟跟感受。假如我们没有,那就是我们要反省,我们这个孝心不够真切,不然这是我们本有的能力。

  当下曾子就觉得家里一定有事,不然我不会心脏突然不舒服,马上就赶回来。赶回来之后看到母亲,跪下去跟母亲讲:母亲,家里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其实说实在的一个孩子担心家里面,跪下来跟父母讲话反而心比较安。真的,有时候跪著讲话比站著讲话舒服,我之前看「商道」,常常会看到一幕眼泪一定掉下来。就是那林尚沃先生每次出远门回到家里,他第一个动作做什么?拜他的母亲。他在什么地方拜?一般是在屋里头。这都看到中国人的含蓄,大庭广众就跪下去,好像让人家给我们说,是不是在标榜我很孝顺?所以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行礼;除非是一些祭典仪式。一般对父母的孝敬也是都有他的含蓄在,都是进屋了,恭恭敬敬跪下去给父母行礼,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动作。

  请问林尚沃先生的心境是什么?当然我也不知道,可是我们在那个当下,虽然跟他没有言语上的沟通。因为我也是出门在外的游子,隔了几个月,甚至於更长的时间,跟父母见面的时候,当下那种心境就是我们在这段时间,不知道又让父母操了多少心,那是一种惭愧、一种内疚,还有一种感恩的心去行这个礼。我们刚刚讲到曾子跟他母亲的故事,有很多部分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爱人的能力,源头就是从孝道,从这个爱的原点扩充出来,就是对一切人的爱心。我们刚刚是讲到我们现在不会用心,因为整个学习的过程没有用心用什么?用脑,都是意识心多,都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记忆,一大堆的知识全塞进来。诸位朋友,请问我们学了十几年的数学,用了百分之多少?那太少了。我们学的物理用了百分之多少?你看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一辈子受用的人生道理没学多少,太贫乏、贫瘠了,连孝道的启发都没有。

  诸位老师们、诸位朋友们,我们整个求学的过程,哪一段时间好好的体会孝道?有没有老师曾经告诉我们,同学们,父母很辛苦,生你们不容易,回去要帮父母分担家务,洗洗衣服,做做饭。你曾经遇过这样老师的举手?那这是有福之人,遇到了好老师。传道,这就是传道,传孝道,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教育?我们教育的同业人员要冷静的来思考这个问题,绝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已。你看我们只是这样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灌输,到头来我们感同身受,连孝心都提不起来,那这样的人生到底是在进步还是退步?好,我们自己也深深的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不会用心,那假如我们还是照著旧的方法教下一代,那下一代比我们更惨。我们感觉得到下一代现在用心的能力,变成什么样子?那真是变得愈来愈冷漠了。这都是很值得我们要很冷静思考的问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