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八集)(2)

今天他做人做事都不懂,学更多的知识技能,甚至学历更高,反而会毁了他的人生。真的,因为你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拥有的东西,学历愈高愈傲慢。这个不能有侥幸的心态。我们认识一个大学毕业生,她读的学校很好,

  今天他做人做事都不懂,学更多的知识技能,甚至学历更高,反而会毁了他的人生。真的,因为你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拥有的东西,学历愈高愈傲慢。这个不能有侥幸的心态。我们认识一个大学毕业生,她读的学校很好,之后到了大学当老师。当了老师,收入还有二、三千块,三、四千块(都不错了)的人民币,可是不够花,每一年还得跟母亲要一万块钱左右的零花钱。你看这样的孩子,我们出去外面还在那里讲:我的女儿在大学教书。这讲的时候内心踏不踏实?那是一个漂亮的外壳而已。事实上自己孩子不懂孝心,花钱又花得太多,都还每个月要回来要钱,那要要多久?很可能要一辈子都说不定。

  而且知识愈高,没有孝心,教到最后,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的国家都不愿意回来,这样的孩子太多了。所以不管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最高的学府,留学以后不回来的学生愈多。家庭、国家对他栽培最大,但是他最没有感恩心,这都很值得我们深思。在大陆有一句顺口溜叫,「一年土」,一年还很纯朴,有点土里土气;「一年土,二年洋」,二年洋就是西方那种奢华、赶流行,开始污染自己;「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四年不愿回家乡」。你教出这样的大学生干什么?那是气死自己用的。所以事情轻重缓急重要!先教德行比什么都重要。

  老祖宗讲「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读书人最重要的是先有,这个器是心胸气度,之后才让他学习文学、艺术。大家回想起,民国初年,很多年轻人把文言文毁掉,把中国文化毁掉,而这一群人统统读古书读很多。但是他读的是什么?读的是知识,并没有去效法圣贤人。他一下子学历很高,学术地位很高,觉得自己比几千年的这些圣哲人还高明,自己亲手把文言文给废掉。你看这一群人不是书读不好,是读了书,但是没有德行,变成文化的刽子手。所以有才而无德叫毒品,是社会的毒品,定时炸弹。我们不要再重蹈覆辙这样的路,过河拆桥。能够把一间公司给搞垮的,那都是学历很高,在公司里面职位很了不得的人,他才干得了这种事。所以近年来这企业家在那里哀声叹气,找不到好人才,其实重点再深入一点,找不到有德行的人才。

  像二00一年,安隆集团,全美国第七大企业,营业额超过千亿美金,就因为两个主管不廉洁,在会计上动手脚,这么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垮掉。这个公司还没垮以前,这两个主管的父母跟老师还在那里拍胸脯,你看我教出来的孩子在某某大公司当执行长。其实真正冷静下来的老师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孩子以后很麻烦,但是为什么看不出来?重视的只是他的才华,而没有重视他的德行。对德行的重要性存侥幸的心理,「那都是别人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才会这样,我的孩子不会这样。错了,在现在诱惑这么严重的社会当中,没有真实的德行,真的可以算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现在年轻人不被财色名食睡困住的又有多少?当他被困住的时候,父母每天陪著他提心吊胆,家里的人统统陪著他提心吊胆。当他当了父亲,当了为人丈夫,都被这些困住的时候,那他的妻儿是度日如年,而他可能是硕士生,甚至博士生。

  所以这一句经教诲一定要记住,器是度量,识是智慧,可以看得很深远的见识,而后再学这些知识技能。在历史上,这一句话就显露无遗。范仲淹先生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以他的家道一千多年不衰,这样读书才有意义。秦桧读的书多不多?他读的,他没有去力行。甚至於很可能他的父母还看他背书背得很好,马上跟他的老师讲:老师让他多背一点,他太厉害了,他太不容易了。却没有注意到,他到底有没有把这些经句,孝道、师道、恭敬心、礼貌,落实在生活当中?他没有看到这个。他只想著,你赶快背,以后可以考试,考上进士。秦桧也考试都考得很好,之后还当上宰相,但是无德。一个人有高的学历、高的权位,无德,会殃及社会民族。所以范仲淹先生是有肚量。

  但另外一个历史人物曹操,他就很没肚量。但是他的这种才华高不高?才华很高,他很会写文章。所以才华很高,但是没有德行,整个汉朝末年被他搞得很乱。你看曹操在逃难的时候,躲到一个他父亲的朋友家里,躲进去之后,因为他的疑心很重,刚好他父亲的朋友在那里磨刀子,本来要煮一些佳肴给他吃,结果磨磨磨,他疑心起来,觉得是不是他要陷害他?就把他全家都杀了。后来才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要通风报信,并没有要害他。结果这时候他不只没有忏悔,曹操还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你看他自私到这种田地,那个才华有什么用?他好大喜功,发动赤壁战争,请问死了多少人?那没有办法算。

  曹操在晚年的时候头痛,华陀帮他诊治说:我可以治你的病,必须要开你的脑。他马上想:你是要害死我是不是?结果就把华陀打个半死,华陀就因为受重伤不治,就死掉了。害了神医,果报是什么?果报是他的孩子马上得了重病,结果他在那里感叹,假如华陀还在,他的孩子就不会死了。他就这样亲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掉,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实他把华陀给害死了,那不知道让多少家庭都没有办法得到名医的诊治。后来曹操自己也头痛得要死,身体也病得很重,就这样走了。

  走了以后,他的孩子就篡位,篡位只到第二代,就到他的孙子,就被司马家族给篡了。你看这个因果在我们历史上一再重演,你用不正当的手段拿来的东西,一定又会让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把你抢回来。一抢回来,不只是自己没了这个权力,还殃及子孙。所以司马家族一上来之后,不只把他政权拿走,还把曹操三族都杀了,诛了他三族的人。大家现在去问,有没有曹操的后代?没有了。你看「弄权一时,凄凉万古」,甚至於都搞到绝子绝孙。所以有肚量,可以造福子孙;没有肚量,会殃及子孙。

  所以《易经》上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到底我们现在的孩子会是给往后家族余庆还是余殃,我们现在可要看得清楚、明白。这时候取舍就出来了,德行最重要,其他的其次。为什么很多家长听了这些道理还是不肯干?被自己的欲望障住了,被自己的虚荣障住了,「我现在假如能教这个《弟子规》,到时候他成绩又比较下降,那我面子往哪搁?」人生会为了这个面子付出很大的代价,真是这样子。甚至於一直在那里要求孩子有好的成绩,一直逼他逼他,父子、母子之间都没有那种亲情,那对孩子的人格都是一种创伤。到时候他虽然长大了,拿那个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他人生一辈子都不快乐,拿那个干什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