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七集)(4)

再来, 禅定 ,开车是不是 禅定 ?禅定是不为外境所干扰。这时候你开车,没有禅定功夫,常常就这样看一下,那里看一下,车上的人会被你吓死。要很专注,专心自制是禅定的前方便,所以开车的时候要专心自制。很多人

  再来,禅定,开车是不是禅定?禅定是不为外境所干扰。这时候你开车,没有禅定功夫,常常就这样看一下,那里看一下,车上的人会被你吓死。要很专注,专心自制是禅定的前方便,所以开车的时候要专心自制。很多人开车,一边开车还回头跟人家讲话,那车上的人都吓死。还有的人更夸张,「你开车不要常常回头」,他说:你不用怕,我们有阿弥陀佛。真是会被他们打败,自己不好好专心开车,还要牵连到阿弥陀佛去了。阿弥陀佛只保佑守法的人,不守法的人那你自己随业流转,那不能怪佛。

  最后,般若(智慧)。开车的时候,看一切东西了了分明,看到人家超车也不生气。看到人家超车的时候,「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都时时提醒自己的责任,这就是智慧。很明白自己当下只要安住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当中,当下就在道中,有这样的见地那都是智慧。

  我们怎么会讲到这里来?这个就是从正己化人,这个化是自然而然。不过我还是会绕得回来。我们刚刚是讲到这一群年轻人到了医院去了。而当他们真正开始接受检查,一进到这个照X光,进去的时候,这医师脸上都没有表情,都一脸好像很无奈的样子。说实在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医生很无奈的时候,我们要不要觉得不高兴?要同理心,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恕字特别重要,这是中国的会意字,如其心,叫恕。我们设身处地,今天假如你去当医生,看到每个人都是病人,然后都是愁容,我们能笑得出来吗?

  我常常坐飞机,那些空中小姐有时候已经笑到有一点麻痹,眼神有点呆滞,在那里「你好、你好」,我们会不会跟她生气?不只不会跟她生气,还感受到她已经很不容易。所以当她已经有点呆滞的时候,我们会给她一个强心剂,马上会看著她:你好。然后她会震一下:你好!结一个善缘。刚好我那一次在北京要坐飞机到法国去,有一位空中小姐她是我们一位同修的女儿,我就告诉她:你每天可以广修供养,每一个人来,你都用至诚的心给他问好,给他一个笑容(我们上一节课讲「面上无瞋供养具」),你那一分至诚的笑容都会印在每个人的心上,你就跟广大的人结善缘。你《弟子规》好好学,你以后讲课的时候就很多人都要来听,因为你都跟他们结善缘。

  我们体谅到他们的心境,你就不会跟他们计较。其实那一天我们还听到一位幼儿园园长,他说:幼儿园的老师很难留得住。但是他在讲那句话的时候不是责怪,他在讲那一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怜惜,很替这些幼儿园老师觉得不舍,因为他们在学校可能要十一个小时。像我们,比方说教中学、教大学的老师,一个礼拜才八节课、十节课,其他时间他可以在那里看书;而幼儿园是要从早盯到晚,而且一天十一个小时,这么辛苦的工作,他们能这样做都已经相当不容易。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个幼儿园长能留得住人。假如他,「你们怎么不好好的在干」,都是批评这些老师的话,那能不能留得住人?留不住人,人家觉得都没有被理解,就没有办法沟通,就离开。人跟人能感同身受,这时候你所接触的人都会觉得:我跟你讲话,怎么这么舒服?跟你认识才一个月,都好像快半年、一年。其实最重要的是那颗能替别人著想的心。

  这些孩子看到医生没有表情,也知道他工作实在是太累了,接著一个、二个都给他鞠躬,给他问好,检查完之后要出去,都给他说谢谢。第一个,他有点震撼;第二个、第三个这样做下来,他的脸部开始放松;再过几个,他也开始笑了,接著也给这些孩子回礼。这个医生照完X光之后,会不会去打听看看,这哪里来的孩子?有没有在弘扬中国文化?有!他们这个医院,本来那一天院长跟副院长都休假,刚好在宿舍休息。因为这些孩子出现,医院里面的同仁就打电话给院长跟副院长,说这些孩子很特别,叫他们来看。结果院长跟副院长还跑到医院来看这些孩子,不是来看病,是来看这些孩子学中国文化,确实气质不一样。后来这些孩子又坐公车回学校去,在公车上,每个孩子都让长者先坐,你看当下那整个车子都弥漫著是对老者的这分恭敬。

  我们了解到化人,绝对不是去强迫,是自己先做,根本就没有要去控制别人、要求别人。有一个小孩他念小学一、二年级左右,他的爸爸来听课,听完课之后,因为老师说:父母要先做,孩子才会学。他回去,当天就跟他爸爸商量:爸爸,明天我要出门,我会跟您问好,「爸爸,我要出去了」,你要跟我配合一下,因为孙子要学习。他爸爸讲:都几十年了,你也从来出门也没有跟我这么恭敬问候过。但是为了给孙子学,爸爸说:好,没问题,我一定跟你配合。这个爸爸隔天要出门,也要带孩子去上课,然后就跟他爸爸鞠躬:爸爸,我上班去了。结果走到门口,他带著他儿子,他的儿子就对他说:爸爸,你是故意做给我看的。你看要骗小孩骗不了。那个对父亲的问候,假如不是从至诚的心,一边在那里鞠,余光还在那里瞄:我儿子有没有看到?那感动不了人的。所以教导孩子,真的都是要从真实的心当中流露出来,来不得半点做作、半点虚假。

  在《大学》里面有一段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而后」两字就是这个化,叫感化、叫潜移默化,叫道法自然,这个而后就是自然而然。我们今天这一段话是真理,假如家不能齐,一定是身没有修。为什么身没有修?意没有诚,心没有正。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意诚、心正?因为我们没有格物,没有把我们的烦恼、欲望节制。自己都很贪心,你怎么对人真诚?只想自己,都不想别人,真诚不起来。今天脾气很大,那你怎么对人真诚?脾气都降伏不了,那很难真诚。真诚都提不起来,那不可能修身。所以只要不能齐家、不能修身,就找出问题来,就是我们不够诚意正心,我们格除自己欲望的功夫还不够。真正把这些欲望放下,时时能想到别人,这就能身修家齐。

  我们跟一位幼儿园园长接触,这个园长是汕头人。汕头人有一个特色,很孝顺,所以汕头人很有福分,因为「百善孝为先」。因为汕头人很孝顺,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汕头我们还主动去办了五天的课程。这个幼儿园的园长他也很有心要教好他幼儿园里面的孩子。当他去上完五天的课,他特别高兴,他说:我现在终於找到能够真正让我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方法,我已经找到了,所以我马上可以回去落实在我的工作上。其实这是他学习正法非常正确的一个态度,这叫功德。敦伦尽分、为人演说叫功德,都从自己的家庭、工作当中先尽本分。假如是到佛寺去做事才有功德,那已经不叫功德,甚至於还会有流弊、副作用都产生。有时候我们贪著了,看不到真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