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五集)(3)

我以前教书的时候,就会常常把这些圣贤人的 故事 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常常还会跟我说:老师,你为什么讲这个 故事 的时候愈讲愈大声?没办法,圣贤、佛菩萨加持,愈讲愈洪亮,自己都没察觉,反而学生

  我以前教书的时候,就会常常把这些圣贤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常常还会跟我说:老师,你为什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愈讲愈大声?没办法,圣贤、佛菩萨加持,愈讲愈洪亮,自己都没察觉,反而学生察觉。老师,你教这些数学的时候都没这么大声,怎么教这些的时候特别有精神?因为这个是浩然正气,这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能够覆荫学生一辈子。我们值得深思!杨老师教书法、教篆刻,学生都好学到不想睡觉。那个篆刻一刻,坐下去就是四、五个小时。有孩子本来是打网路的,后来来学篆刻之后,网路上网就一上都不知道回家的,就因为学了篆刻就戒掉。所以很多乡亲父老非常感激杨老师。

  甚至於有一个孩子初一的时候,所有考试总分十七分,我们看到这样的孩子心里怎么想?很多时候我们会怨他:这个孩子真不听话,真不好学。他考试考这么差,不好学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时时把原因找出来,就不会只是活在怨人怨天当中。其实一个孩子他从小都是很勤快的,为什么到头来会变成这样的模样?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五年级的时候,他的老师只教前二十名的学生,后面二十名当作没看到。你看孩子十来岁,幼小的心灵,看到老师这样的态度,对他的人格是非常大的创伤。而且这个创伤很可能障碍他一辈子都对老师失去信心。所以不是老师要怨他,是孩子要怨老师,没有用一种至诚的教育爱护他们。所以由於老师这样的态度,他就放弃学习。

  而我们要很冷静,一个老师重视成绩,只照顾前面二十名的人,请问二十名的孩子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了吗?反而不只没得到老师的教诲,还被老师误导了。成绩好,老师就照顾,那种分别心,那种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德行的态度都已经误导了学生,很可能成绩好的学生他也瞧不起成绩不好的人。所以这个时候这些成绩好的人就长了傲慢,那他一辈子傲慢不知道要吃多少亏?而且老师特别照顾他们,恃宠而骄,这些坏的习性都会生起来。也让整个学生的人生就觉得分数最重要,而忽略了德行的重要。到头来只是一个成绩很好,考了大学,出了社会,适应都困难。所以现在高学历,低生活能力的、低人际关系能力的,大有人在。这都跟教的老师息息相关,还有跟父母的引导。

  有一个人他就提到,他说:我假如没有遇到我生命当中的好老师,我现在一定是在监狱里面。因为他成长过程,曾经被抓到派出所去了,十多岁跟人家打架。他的老师去了以后,态度也很温和,就对他讲:你跟另外一个同学在一起都不干好事。你看这个老师讲话有没有艺术?他说都不干好事,他没有说他干坏事。就是这些孩子他长期以来都是被人家批评的,所以批评的话他特别敏感。所以这个老师也很小心谨慎,说:你们两个在一起都不干好事,所以为了你们两个好,老师只有一个要求,你们两个先不要在一起互相影响。老师有没有去骂另外一个同学?有没有骂他?都没有。这个老师的这一段话让他觉得很久没听到,以前一遇到长辈都是劈里啪啦骂他一顿,结果这个老师只是告诉他:你们不要互相影响,不然你们会愈来愈堕落,你先听老师的,先不要在一起,然后老师先教导你一些东西。他是遇到第一个老师让他觉得有受尊重的感觉。

  后来他上了高中又遇到另外一个老师,那个老师告诉他说:我教的学生往后都是最受欢迎的人。你看老师不引导他什么成绩不成绩,「我教的学生以后都是最受欢迎的人,为什么?因为我的学生都特别会为人著想」。你看这个引导就告诉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时时关怀他人的心,爱人人爱,敬人人敬。其实这个老师他在讲这段话以前,很重要的一点,他已经把时时替人著想表演给学生看。所以当他在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马上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老师对他们的付出,印象深刻,那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人处世。所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於教学的人,自己都做到了,学生看了很欢喜,起而效法。所以,老师很可能是孩子一生转变命运的贵人,也可能是毁了他人生的刽子手。我们今天踏入了教育的行列,我们这一分初心绝对都是为了成就孩子,成就他的人生。所以一定要时时观照得到,我们的人生态度给予孩子的是正向的、是健康的,还是消极负面的?这我们都要很冷静的去观察。

  这一个小朋友,你看他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只照顾前二十名,后面不被重视的会变成两种态度,假如性格比较好的人,他会觉得老师不注重我,他会开始比较悲观,比较消极,比较没自信;但是个性比较强的人,他会起而怨恨老师,跟老师对立。跟老师对立以后,以后出社会,会跟社会对立。你看以前报导,那个孩子(青少年)看到一排的摩托车,他一把火就把它全烧了。我们看的时候,怨这个孩子也不对,他懂什么?他才十多岁。但是我们要深深的去观察的是,他的怒气从哪里来?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怒气?家庭给了他什么影响?学校给了他什么影响?社会给了他什么影响?

  所以孔夫子讲,「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个听讼就好像在法庭里面判案一样,我判都依法判决,跟一般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我在判案的当下,我的心境是希望不要再有人犯罪了,「必也使无讼乎」。不要使人犯罪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人生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回馈社会,他绝对不会做出这些破坏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出来。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面对的孩子是非常叛逆的时候,我们是要去找寻他那个愤怒、怨恨的根源,这样才能把这些问题化解掉。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孩子的人格形成的是消极、是没自信,是那种冲突、叛逆,我们不希望看到。最重要的还是要用真诚的心去爱护小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