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五集)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5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昨天谈到自己如何无怨的、无悔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俗话讲「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很多的执著、烦恼就肯放下来。所以,没有什么比学习、比开智慧更要紧的事情。我在还没有学习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之前,自己也是很热心的人,但是因为热心没有智慧,往往愈帮愈忙,然后别人很怨,自己也很无奈。闽南话常讲「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做得很努力,但是并没有真正能帮到对方。这时候我就深深在思考,一定要先长智慧。所以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要先踏对。这个方向踏对了,我们才能真实的帮助到他人。

  今天我们为人父母,也是很用力、用心照顾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感谢我们,甚至还怨恨我们,这都是我们用的方法需要学习、需要调整,需要用智慧去判断。你看以前父母生七、八个孩子,也都照顾得很好,挺懂事的;现在是一个孩子,父母搞不定,甚至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统统进去,还搞得天翻地覆,孩子还是脾气很大,很难管教。所以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我们一定人生要先从开智慧开始,而智慧必须透过学习、透过明理。所以埋怨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其实这已经在意气用事了。我们停止意气用事,提起智慧、提起理智。

  我们昨天有提到如何自己不要有埋怨、不要有抱怨,首先是明白真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现在所受的,很可能是这辈子之前所种下来的因,现在在收拾这个结果。比方从小没有教孩子孝道,没有教孩子恭敬的心,现在孩子不孝,现在孩子无理,那就是结果。以至於是一些我们根本才刚认识的朋友,他处处与我们对立,与我们作对,这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为什么我根本就没有得罪他,但是他处处找我麻烦?那原因很可能就不在这一世,而是在前世所结的不好的缘。

  昨天我们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悟达国师,你看他十世以前是袁盎,跟晁错结了冤结;十世之后,晁错的怨气都没有减,还来报仇。当我们面临恶的缘的时候,我们所生起的是一种惭愧的心,是一种反省的心,是希望这个冤结这辈子能化掉,甚至於能转成善缘,转成一起修学、一起当生成就的法缘。这样的人生不只会无怨,甚至会觉得不枉此生,过得很有价值。我们可以透过自己时时的忏悔,时时的那一分利益众人的心,能够真正弘扬正法。人家一看说:这个人修养很好。

  其实当我们遇到一个朋友对我们很无理,对我们处处障碍的时候,其实旁边的人都在看,这时候我们不跟他计较,所有身旁的人都会觉得:他怎么这么有修养?原来他就是学《弟子规》的,原来他就是学佛法的。这时候我们真正在当下能忍辱,就是在弘扬正法,就是在广修供养给大众。这个供养最实质的,就是我们依教奉行。所以当明白了这个真相,面对任何的恶缘,欢欢喜喜,因为要把它转成法缘。大家面对恶缘的时候,一定要想起布袋和尚的教诲,「涕唾在脸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修养,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一定会让人很好奇的来了解,到底我们是在学什么东西,能够人生有这样的境界。这时候就把人引进正法来了,引进佛法来了!

  面对所有的恶缘,我们都当还债想。其实那个还债想,那还刻意去想,根本上本来就是应该还的债。而人无债一身轻,所以早一点来讨债,我们欢欢喜喜;最好不要要往生以前来讨债,那就很麻烦!而当人家来讨债的时候,就是我们看看自己功夫的时候。任何人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都欢喜接受,那你这辈子要成就就很有把握,因为没有人可以让我们再起贪瞋痴慢的烦恼。当我们不会再被境界转,不会起贪瞋痴慢,我们又一心求生极乐,那当下已经有把握了。常常我们在修学的时候说:有没有往生的消息?这个消息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当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都不会再起贪瞋痴慢,这就是往生的消息来了。

  什么时候能契入这样的境界?当然最好是当下就契入。当下就一切的人都是法眷属,都是来成就我们的人,心境转,境界就转。印光大师给我们一句教诲非常的深刻,「看一切人皆是菩萨」,他来帮我们消业障,他来提醒我们,我们这个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赶快再继续努力。提醒我们之后,我们在面对境界,赶快放下这些贪瞋痴慢,赶快放下这些分别执著。而当真正放下了分别执著,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德能、我们的福分就提升起来,因为这个智慧、德能、福分是本有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