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五集)(2)

其实我们入了圣教,入了佛门,最重要的一点,「众生无边誓愿度」,这都是我们在 皈依 的时候念的四弘誓愿。诸位朋友,修学的根本是真诚的心,至诚的心,没有一句是虚言。所以孔老夫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以前

  其实我们入了圣教,入了佛门,最重要的一点,「众生无边誓愿度」,这都是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念的四弘誓愿。诸位朋友,修学的根本是真诚的心,至诚的心,没有一句是虚言。所以孔老夫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以前曾经承诺过的话,这辈子都不应该忘记。我们已经承诺「众生无边誓愿度」,不只是皈依的时候承诺「众生无边誓愿度」,每天在念回向偈的时候,每天都承诺「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句话是真诚的心念出来的,还是应付一下念出来的?有没有念到我们心里面去?假如没有念到心里面去,那是做早课跟做晚课都骗佛菩萨一次,那就很残忍,连佛菩萨都骗。这句话假如念到心里面去,「尽此一报身」,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这句话念心里去,看到每个人都很可爱,都很欢喜,都劝请大家一起当生成佛、当生成就。这种心境、意念契入心里,看每个人都非常欢喜。所以不能做假的,每句话要从真实的心说出来。所以儒家讲要「诚於中,形於外」,一言一行都要真诚。

  既然我们已经承诺「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现在怎么来帮助众生?第一,没有智慧的话,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智慧去哪里求?智慧不向外求,智慧本有。所以时时对治自己的烦恼、执著、分别,智慧就慢慢彰显。执著在哪?找不到!遇到人,我们起贪心了,马上发现执著,赶快把它放下;遇到人,起了傲慢,就是这个傲慢障住我的智慧,赶快放下。所以感谢谁?感谢能让我们观照我们有贪、我们有瞋、我们有痴、我们有慢、我们有疑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这时候就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绝对没有对立的人,也没有矛盾的人。一切的人都在提醒我们的不足,都在让我们赶快放下执著,智慧提起来。这样我们度众生才不是口号,才不是虚伪的话语。再来,分别、执著放下,不只有智慧,能力开始提升,福报也开始扩大。因为你心量愈来愈宽广,福就愈大。

  今天我们整个世间,确实有善根的人很多,但因为福分、福报不够,所以很多因缘就不具足。像我们到各地去走,很多人很想学,但是现在师资不够,还有各地护持的状况都还不足,想学的众生学不到。我们也是很不舍,希望更多人发心出来弘法、护法,让所有有心学习佛法、学习圣教的人都能够学得到。这个福分不够,除了金钱财物之外,还有一点,人和不具足。往往一个缘具成,然后里面是非人我太多,这时候缘又破坏掉。所以众生无福,其中有一点就是没有办法见和同解,没有办法互助互爱,这都是无福的一个情况。我们看到这些现象,绝对没有怨,也没有批评;看到任何的不好的情景,都是在提醒我们的责任,提醒我们要把好的榜样做出来给大众看。这样不好的情况自然会改善得了。

  杜甫曾经有一句诗词提到,「安得广厦千万间」,能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有有志於追求圣贤学问的人,都能够在他的护持之下好好学习,进而往后能够利国利民,弘传正法。杜甫这句经句是从他的真心流露出来的,他的真心要跟我们的真心交感。我们也要广修大福,自己不享,全部布施出来护持正法,护持有志於为往圣继绝学的人,让他们能够身安道隆,他们没有生活的顾虑,能一心向道。

  我们帮助众生要有智慧、要有福分,还要有德能、要有才华。你看杨淑芬老师她很会写书法,汤池镇很多的孩子跟著老师学,整个修学《弟子规》也好,修学书法的成绩提升的都特别快。所以有才华,众生跟我们接触都非常的欢喜。因为最近杨老师工作比较忙,比较不常回到庐江中心去,那个小孩子的爷爷奶奶统统都跑来,每天都在那里问:杨老师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有了才华,那也会让众生很欢喜,常常主动的来求学。还有一次,我记得老师难得回去,晚上要出门的时候,看到门口站了几个学生,也不知道他们站了多久了,就是他们听到杨老师回来了,就很主动就站在门口等老师出来,做什么?就为了给老师鞠躬。然后躬鞠下去,他们就走了。

  结果这个躬鞠下去,这几个孩子功德无量。怎么说功德无量?本来老师的行程非常的满,完全没有时间抽出来教他们,但是这几个学生这么恭敬。全世界两种人最好骗,一种就是父母,一种就是老师。学生很肯学的时候,老师是赴汤蹈火都教。所以马上就跟我们的同仁商量:赶快挤出两个小时来,我再好好的给他们指导指导。结果挤到什么程度?学生下课差不多五点,然后七点老师要上课。所以他们下课以后到我们的教室来,也不回家吃饭,就利用这五点到七点教他们书法。

  结果那些孩子来了以后就吃馒头,吃得很简单,吃馒头配花生米,再喝一些汤。其实那一餐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为什么?你看所有的同学都是为了学习,都是为了承传文化,统统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愿望使命,彼此都是惺惺相惜。所以那个馒头吃得胃口大开,有一个学生好像吃了不知道是七颗还是八颗。我说以前吃过什么山珍海味都忘记了,这一餐一定一辈子都记得。甚至於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孩子很有成就,都是书法家、篆刻家,在推展《弟子规》的时候,他们一定说:你看那个十多年前,我们一起窝在那里吃馒头的情景。回味无穷。所以老师因为很有才华、很有德行,小孩子非常的崇敬她。所以也要提升我们的德行,提升我们的才华,这样才能更方便的能够帮助众生。

  因为老师很有魅力,在大陆它有几个长假,就是五一的时候放七天,就是五月一号到七号放假;十月一号到七号也放假,这两段时间。刚好是今年的五一,他们放七天假。你看我们那时候小时候读书,礼拜一上课就想著还有几天才放假?这都是很值得我们老师省思!明明《论语》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的孩子上礼拜一的课就想著赶快放假,那不是「不亦说乎」,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我们都尝这个苦,就堆在那个姿势里面变成考试机器,我们都受过这个苦,我们还让我们的下一代,或者让我们的学生继续这样苦,良心何在!所以这种事我都不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