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念有多快速?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这么多念头,念念都具足十方三世,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你这一念生起来如果不善,这一念所变现的境界就是恶道,你自己去受。什么时候你能够突然生起一个善念,这个善念它变现的是善道,你自己去受,真的叫自作自受,没人主宰你,只是自己做主宰,谁做主宰?心地是主宰,念头是主宰。所以我们怎能不对自己念头负责任?眼前一切境界,自己所有的命运,都是自己造作的、自己掌控的。所以古德有说「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有智慧的人他知道境界是我心所现的,他不去改变境界,他改变自己的心,想要境界好那就把心转好就行了。我们有时候忘了这个真理,就会怨天尤人,埋怨我们自己为什么命运这么差,老天爷这么不公平,我这么苦,别人对我这么糟糕,常常排挤我、侮辱我、毁谤我、讥笑我,我为什么业障这么重,遇到这些遭遇就这么差,老天爷真的不公平,你看怨天尤人。这是什么?愚人,愚人除境不除心,他想改变的是境界,不晓得境界就是你的心变现的。所以回光返照,改变自己的心地,自然福报就现前,心地是因,福田是果,这才真正叫因果丝毫不爽。 下面说「世儒不信因果,由於未能理会儒书耳」,这是讲很多世间读书人,特别是学了点儒家的,学个半吊子,没学透的,他驳斥因果,他只相信什么?圣贤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说这跟因果无关。这是什么?理解圣人的教训太浅了,他不信,他不能够真正领会儒书,圣人的存心、他的心法没得到,他所领会的还是自己的分别执著。下面说「故论及余庆余殃之说则信,谈及因果即不信」。这是世儒,这些读儒书的人,他不相信因果,他驳斥说根本没有因果报应,但是他又看到儒家典籍里面,你看《易经》就说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这种说法他信,为什么?这是儒家十三经,这是圣人讲的话,所以他就信了,可是他不理解什么叫余殃?什么叫余庆?为什么用这个余字?庆就是福报,殃就是灾殃,积善之家它必有余庆,余之外,余是剩余的、额外的,这个余庆可以福荫子孙,余,有余就必有个正庆,有个主体的才有额外的。那主体的福报是什么?主体福报是自己,自己有正庆,这是正福报,自己享受。你已经死了怎么能享受?死了以后来生享这个福报。所以圣人他这个话里面讲的很有深义,就是除了你自己来生享的福报以外,你的余福还能够庇荫子孙。如果是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殃是祸延子孙,可是这是额外的,还有一个主体的,那是你自己要受的,那就是正殃、正报,那是来生堕三恶道,去地狱、饿鬼、畜生那一道去消你的罪业,这个我们得相信。 所以如果说只信余庆、余殃之说,而不相信因果报应之说,你说有什么办法?就像安士先生下面的比喻,说「犹之但能呼日,而不知其即为太阳也」,他说我看到的是日,因为圣人只说有日(日头),但是没有说有太阳,日头不是太阳,就这么个意思,换个说法他就不能够相信,这不就等於太愚迷、太迂腐了!不晓得日即是太阳,太阳就是日,说法不同,其理一也。所以我们要相信儒讲的还是因果,就拿刚才那句话讲,《大学》里面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逻辑也是个因果关系,从小到大,其实什么?大小不二。你格物致知,格物是格除物欲,降伏欲望,致知是你才能有智慧,欲望、烦恼放下了,智慧才能现前,智慧现前了,自然你的意地就真诚,你的心正了,身修了,家齐了,国治了,天下太平了。这个我们一般讲有先后顺序,实际上也没有先后顺序,同时的。你当下克己复礼,格物致知,当下你就能达到家齐、国治、天下平,同时产生,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你的心和天下没有大小,天下不大,心也不小,心能包天下。正如《华严经》里讲的,芥子能纳须弥,芥菜子,这小芝麻,能够纳须弥山,大小不二。我们平时凡夫的思想没办法理解,芥菜子这么小的体积,能够容纳须弥山吗?须弥山是银河系的中心,这么大的一个天体,能容纳到一个小芥菜子里面?可以,为什么?没有空间,空间是你的错觉,体积大小都是你的错觉。 你看连南宋大儒陆九渊他都能说的出来,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我的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的心,不只是天下,他讲的是宇宙,这讲得更彻底。所以怎么能说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能够同时治国、平天下?可以的,因为你的心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你的心,这不也是因果同时吗?你心是善心、是仁爱,「天下归仁」,这是孔子说的,孔子在《论语》当中对颜回说的。颜回问什么叫仁?仁爱的仁,仁是孔子一生追求的境界。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曰仁」,什么叫仁?你能克己复礼就是仁,克己复礼就是格物、致知,就是诚意、正心,那就叫仁。然后孔子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今天你能克己复礼,今天是讲一日,这一日就是今日,今天什么时候?就是现在,现在你的心克己复礼了,你的天下归仁,仁爱大道、大同世界都实现了。其实不只是天下归仁,宇宙归仁,陆九渊说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我心归仁当然宇宙归仁,同时的,有因即有果,因果同时,这是儒家里头的深义。可是一般读儒书读了半吊子是很难懂,孔子的心传只有颜回受得起。所以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颜回能明白。所以孔子这句话,「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不对其他人讲,只对颜回讲,这是颜回是大根性人物,所以孔子称为至圣,颜回称为复圣。因此不能够以儒的观点驳斥说没有因果,凡是驳斥因果,说明他对於这个道理还没明了,还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才会说这个话。 下面讲「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为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荡,荡则无所忌惮」,这是讲到信因果的好处和不信因果的坏处。你信因果,心常畏,畏惧,畏惧报应,所以就不敢作恶。因果教育能使人断恶修善,而且他断恶修善是自觉的,不用人督促的,他有这种恐惧的心,害怕受苦报,所以不敢干坏事。所以我们师父常说,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人耻於作恶,作恶是可耻的事情,圣人君子怎么能作恶?有人格的人不会作恶,他以此为耻,因果教育让人不敢作恶。所以这个伦理道德和因果教育要相辅相成。对现代人来讲,实在讲因果教育更为有效,为什么?因为现在人他真的叫做不知廉耻,你看比起古人,现代人的羞耻心几乎已经荡然无存。走在大街上你看男男女女那种放荡的行为,过去哪有?大街上的这些广告画面画的这些女人头这些,过去哪有?电视电影媒体这些报导、这些影片,杀盗淫妄,好像不播这些就没人看,这比起古人真的叫世风日下,差远了。因此这个污染这么重,廉耻心真的太薄弱。怎么办?有没有的救?还行,用因果教育,因果报应让人不敢作恶,他虽然没有羞耻心,可是他想到我不能干这坏事,干了坏事天打雷轰,自己有报应的,自己可能身有病,会横死,或者是断子绝孙,他想到自己的利益,他会害怕,他不敢作恶,这个好,因此要大力的提倡因果教育。真正把这些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这些事实真相广泛的向世人说明,相信这个社会很快就得到大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不难实现。所以信因果有好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