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慧海拾贝(第五集)

刘素云,刘素云:慧海拾贝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我谈下面这个题目,「再谈我所认识的净空法师」。为什么用再谈两个字?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的一月份,我也是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曾经讲过这个专题,题目就是「我所认识的净空老法师」,今天谈是第二次谈这个专题了,所以今天的题目就定为「再谈我所认识的净空老法师」。为什么这次我又想再一次的谈谈这个题目?因缘是这样的,今年的一月份,我讲了这个专题以后,反响不一,有褒有贬,这都没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记得当时我对老法师有这么几方面的概括,这个认识、这个概括是比较肤浅的,因为接触时间不是太长。

  那次我对老法师是这样概括的。第一、我说老法师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老人。我记得在这个题目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我这个观点。这是第一,老法师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老人。第二、老法师是一位慈悲的长者。我也是用具体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的。第三、老法师是当代一位高僧大德。这是我对老法师三点高度的概括。我跟大家说,老法师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释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所以我这个概括,我先说他老人家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老人,然后说他是一位慈悲的长者,第三我说老人家是当代的一位高僧大德,我是按著这个顺序排列下来的。之后我对老法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又有一句,也叫概括,我说老法师是学习释迦牟尼佛堪称中国第一人。如果合起来,我对老法师那一次的认识,我就讲了这四个重点。讲完这个题目以后,我觉得我心里很踏实,为什么?因为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是大实话,是真话。我没有打妄语,我也没有瞎编,尽管褒贬不一,我没有任何思想负担,我心里非常踏实。不管有什么样的不同反响,我刚才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怎么认识的,我就如实的说。

  随著时间的推移,现在又过去了将近十一个月。我这次来香港见老法师是第四次,听完了师父讲的《大经解演义》,现在师父又在讲《科注》,又一次见到了老法师,对师父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了。所以这次我想再讲讲这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说这个问题。第一方面我想从哪个角度谈?就是从老法师的几个理念。师父的理念很多,我只选取其中的几个对我教育最深刻的理念,我理解得比较深的理念来说说。师父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在我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这个理念是什么?就是「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这是我听老法师讲法十多年,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我觉得师父的这个理念是首倡,也就是师父第一个提出了这个理念。师父提出这个理念,实际上是师父在为佛教正名,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老法师在讲经的过程当中,多次提到这个理念,也是告诉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佛教,正确的认识释迦牟尼佛。

  首先师父他老人家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学者、是教育家,不是宗教家。这个理念至关重要。因为释迦牟尼佛从三十岁开始教学,到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可以说他老人家一生从事的是教育,不是宗教。所以说佛教和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佛教是佛陀非常完善的、完美的教育。近三百年来我们后人、后世弟子,把佛教从教育逐渐演变成为宗教,这是佛教的一种悲哀,是佛教的不幸。所以师父他老人家首倡为佛教正名,后世弟子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这是我们后世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我们对不起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其次师父他老人家告诉我们,我们和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关系?非常清楚,师生关系,因为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就一目了然,是师生关系。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这个关系。不是像西方宗教那样,是父子关系、主仆关系、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不是这几种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一点让我们的学佛过程当中明确了。这是师父上人告诉我们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老法师说,我们做为佛陀的后世弟子,肩负重任!这个重任就是我们要把现在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需要我们一代人一代人去努力、去奋斗完成这个使命。老法师为佛教正名,我们后世弟子要按照老法师的这个理念,去履行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老法师的这个理念,它的深远意义和影响不可言说,你怎么说都不过分。你想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如果佛教不由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这个佛教是一个变质的佛教。

  师父在讲法过程当中,把现在的佛教概括为六种佛教,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了。第一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教育的佛教,然后后面又列了五种,这个我们比较一下就知道,哪一种理念是正确的。譬如说第二种就是宗教的佛教,第三种旅游的佛教,第四种是企业的佛教,还有,一共加起来是六种佛教。那只有第一种释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创造佛教的根本,我们不能丢了这个根,而把佛教从教育演变到宗教。老法师的这个理念,无论是对现代佛教的影响,还是对未来佛教的影响,它意义的深远,我刚才说不可言说,真是这样的。我今天在这里这么讲了,可能讲完之后还会是褒贬不一,也没关系。我还是这样想、这样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后世、让历史来评说。

  在这里我想到几句话,这是在我准备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有这么几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在这里也说给大家听。这几句话是什么?说「末法末劫苦难多,一代高僧来娑婆,半个世纪功与过,留给后人去评说。」我们现在怎么评说,后人怎么评说,那就让历史来见证。还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谁言能够救娑婆,众生离苦且得乐,彻法底源大智慧,究竟圆满是佛陀。」谁是大智慧?佛陀,除佛陀之外,那个智慧都不是圆满的,唯有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唯有佛陀能够救苦难的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在这里我讲师父的第一个理念,就是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师父他老人家的第二个理念,「人性本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这是我在听师父讲法过程当中,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师父理念。在这个理念,我们看他仍然是不失教育,还是和教育有关系。师父多次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师父不但这样讲,这样告诉我们、教导我们,而且师父他老人家是身体力行给我们做样子。不但让我们从理论上懂得这个理念,而且从实际上给我们用例子来说明,这个理念的正确。人性本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再加上一句,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也是可以教得坏的。我们联系现在的社会现状,你看看你的周围是不是?有的教得好,有的教得坏。现在电影、电视、网路,教的是什么?杀盗淫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色情暴力。过去我一再说,我说我对这个网,我是一点也没有研究,我现在都不知道这网是什么回事。但是给我的感觉,这个网是太厉害了,大人、小孩、年老、年少,都被这个网网进去了,想出来都出不来,谁来管管这个网?救救这些人,这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