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的,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贤菩萨,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佛陀是教育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我们孝亲尊师,将孝敬发扬光大,孝敬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切平等,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观音法门了,所以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称为大慈大悲,没有地藏哪来观音。孝、慈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依止在理智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第三位菩萨就是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能够从心所欲都不违背这个原则,就是普贤菩萨。谁是普贤,人人都是普贤,普贤是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大圆满,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所以《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就不圆满,四大菩萨表现此义,代表大乘圆满的德法,所以要从地藏学孝敬,进而学习观音的大慈、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愿大行。 十二、什么是三皈依 三皈依总结起来说,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皈依法就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净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行持的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此三宝每个人都有,都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皈依这天起,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并用觉、正、净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做三皈依,是真正的皈依。觉、正、净这自性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觉悟的人,见解一定正确,心一定清净,因此只要在这三个标准中,采用一个就可以成功,可以全部得到,中国大乘宗派里,禅宗选择由觉入门,要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除禅宗外,都属于教下)像天台、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选由正门入——依照经典的教训来修正见解、思想、言行。念佛的净土宗和密宗,这两宗都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但是觉门要上根利智,要很聪明的人,心地很清净的人才能学,否则这个门是走不进去的、正门,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时间较长,要念很多书,念很多年,路很长。净门既不需要上根利智,也不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比密宗成就还要容易,更容易得清净心。以上自性三宝,道理也许能体会一些,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找不到依靠,三皈仍然是落空,我们到哪里找到真正的一个依靠呢?就是把三皈依落实在生活里,佛教的每一宗都有它依据的经典与修学的方法,如净土宗所依的三宝,佛是阿弥陀佛,法是《净土五经一论》,僧是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诸大菩萨,以他们为修学榜样,要学得跟他们一样,这三皈就落实了。 十三、佛法修学的五大科目 1. 净业三福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属人天福。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属小乘福。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属大乘福。 净业三福是一切法门修学证果的根基,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像盖大楼一样,是地基。如果人都做不好,不够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怎么能作佛?作佛先做人,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道,是佛道的根本,学佛第一重视做人,要把人做好,孝道是诸佛菩萨修行的大根大本,每尊佛菩萨都是从这个法门修学成就的,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你能孝亲,你的学问、德行就有根,你能亲近明师、善知识,你德行学问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叶花果自然茂盛。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孝亲尊师决定不堕恶道。往生的基本条件是净业三福,信愿行三资粮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三福只要修一条,回向就能往生。 2. 六和敬 1) 见和同解:建立共识,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要养成守规矩、守法的习惯,遵守常住公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