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发愿,愿意烦恼无尽誓愿断,一切善法誓愿修,有这个愿去断去修,而不违于无住三昧,我们要体会这部经,经中好多是这个样子,我们要圆融,而不违于无愿三昧,虽愿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要度无量有情,而没有能度所度之别,故能随顺于空无相,这才是随顺于空,随顺于无相,一般都把空和无相体会偏了。顽空,把无相,当作没有,当成龟毛兔角了。 如《金刚经》言:"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就是顺理发菩提心,如是心不可思议,这是发菩提心,顺理发菩提心,随事发菩提心,有可退义,这是一个缺点,随事发心,还可以退,像舍利弗到了六度发大心,别人找他要了眼睛,得了一个,又得一个,第二个得了臭了、踩了,这个还不行,我不干了,我不度人了,所以退了,我别度人了。所以随事发心有可退,这是舍利弗的例子,而且是不定性的人亦能得发,不定性,也可以发。顺理发心没有退转,因为他合乎这个理啊,没有退转之因。菩萨性人才能得发,决定成菩萨的人,就是已经证了菩萨了,如是发心,功德无边。就是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诸佛穷劫来说的功德也说不尽,这就是两种发心。咱们这儿的发菩提心就是这两种,都可以。所以品位不同,都是智慧,智慧太差生边地,现在有人期盼入定,不知道智慧比定、禅定、神通重要的多。《劝发菩提心文》说:"发菩提心诸善中王。"善中之王,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这是魔做的事。《无量寿经起信论》曰:"是知菩提心者,诸佛之本源,众生之慧命。"菩提心是佛的本源,为什么成佛,因为菩提心,是慧命,是智慧的命,比我们生命重要。你有生命不见得有慧命,有时保住了生命,即断了自己的慧命。菩提心是众生的慧命,所以佛教中师父的恩比父母的恩重,父母给你身体和生命,善知识给你慧命,菩提心是众生的慧命。"才发此心已成佛道",所以初发心时便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圆教就是这个意思,原话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是二心,先心难,是故顶礼初发心,初发心功德很大。为什么这个心这么重要,因为初发心后与五种智慧相应,以与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相应故,是菩提心和智慧相应故,所以菩提心功德不可思议。 本经是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见发菩提心是首要的。 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后面还有闻名得福,闻名得忍,此愿是"亦可",现在改一改,改为"理应",应当解释为闻了佛的名号,得了佛的加被,而引发了闻名得福,闻名得忍,都是如此。 "修诸功德昼夜不断"。六度的功德都要修,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以上大愿大行不退转,没有改变,注意善根回向,用善根来回向,回向什么?愿生我国,极乐世界,一心念我,一心过去解释过了,就是坚定信心,这个心不为他所得,什么憎恨心、荣誉心,把念头抢过去了,所占领了,就不行了,一心就是坚定信心,不为他心所动摇。如《教行信证文类》说:"信心即是一心也",一心也是解释过了,一心就是心无异念。《止观》说:"一心者,修此法时,一心专志,心不余缘"。一心念我,一心专在这一事上,心不余缘,不想其他事。一心是事一心,理一心,上面所说是事一心,入了诸法实相就是理一心。一心念佛,没有告诉你一定是事一心,理一心,都好。现在说不上是事一心还是理一心,你先从不去想别的事入手。善导祖师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舍",就这样专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卧也念,不管时间多长,念念不舍。善导祖师念佛,当年在长安城里没有不念佛的,他教大家念佛,他念一句佛就是一道光。现在我们不以这个来教导,但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就这么不杂余念,已经合乎一心念佛了,你就这么去念,慢慢自然而然就会达到理念了。弥陀要解里说,从事持达理持。前面说闻名发心是第十九愿,是因。是闻佛的名号发菩提心,修种种功德,不退转,回向极乐世界,昼夜不断念,就能往生。 下面是二十愿,是果,是临终接引愿,"临终佛来接引,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诸大菩萨都来接咱们,现在面前,他看到了。"经须臾间",很短的时间,四十八分钟,生在极乐世界,做阿惟越致菩萨,就是阿鞞跋致。宋朝灵芝师说:凡人临终,人到临死时,神识无主,自己做不了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你做的坏事心中特别痛苦,还有起恶念、起邪念、要吃的,种种很多很坏的现象。"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要受煎熬,这是临终颠倒,四大分离苦不可言,加上要颠倒,这时要用功,凡夫是很难办到的,没有深的修持是办不到的,这时全是仗着弥陀大愿的加被。《圆中钞》说:"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一切没有断,不但没有断,伏都没有伏住,压一下怎么压得住呢?"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在临终心不颠倒而能念佛,"原非自力而能主持",自己是没有办法了,这就是很显著的分别,是藉自力还是靠他力。在禅堂里要靠楞严咒,没有咒的加持,你打坐就着魔了,你不能念咒,要把咒写在那里。你完全靠自力,种种因缘干扰,自力不能主持。下面是《圆中钞》的话"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救济你,虽然不是正念,而能正念,这个正念是佛的加被力,我们都不可能离开佛的加被力。现在我们做的事情,都在佛的加被力之下了。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才能圆满所愿。我们再来引证小本唐译,玄奘翻译很详细,比鸠摩罗什详细,《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说:"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悲华经》更清楚了:"临终之时,我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以欢喜故,他就欢喜了,有佛来接了,入了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即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故得宝真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显出他力临终接引非常重要,临现其前,做阿惟越致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