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33(发大誓愿第六) 前边的回向跟这个经就很配合了,因为它是净土宗昙鸾大师的,愿生我国就是目的地了,愿我和一切众生都生在极乐世界,十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是什么意思,念的不多,乃至十念的十念,念多了就更好,乃至是这个意思。十念呢,就是《观经》上说:"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第十六观,众生在临终看见地狱了,让他观想,观想不成,就改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念十句,地狱就消灭了,就往生了。我有一个老朋友的弟弟就是这样,赶紧念佛吧,大家都念,他自己也念,这个时候是真诚啊!你地狱都看见了,你还信不信?转眼油锅就是你了,刀山上就是你了,这时候想不想躲开,这时的念就真诚了。他弟弟念了之后,大家又助念,地狱没有了,佛来接了。这个就是二三十年之内的事情,这个人姓王,他是名医,中医学院来当辅导,江苏省人民代表,他弟弟的事。十念称阿弥陀佛,丁福宝的《无量寿经》"笺注"说十念就是十遍称名,望西的解释"经十念顷,专称佛名,为十念也",也是称佛的名字。有人这么问:"经上说十念,没有说持名啊?"为什么解释为持名啊?我们念佛还有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实相念佛。十念怎么见得就是持名啊?宋译就很清楚,宋译是无量寿经原文,因为翻译是有局限性,说:"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我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比丘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宋译这里,念吾名号,只能解释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作任何其它的解释,这是有根有据的。《般舟经》中说阿弥陀佛对菩萨说:"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观经》刚才说过了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所以可以证明,这十念,确信无疑,就是指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古来,有些注经家对于这个十念有不同解释,净土宗善导祖师有大功劳,他是改正一些在他以前古人的一些错解。古人有些人认为三辈往生是上品的事情,不是凡夫的事情。所以有人说了,十念是上品人的事,上品十念可以。因为至信,穷尽心源,一念也可以往生,他们认为是这一种,不是指下品,不承认下品十念可以往生,他还有十念是什么?《弥陀发问经》弥勒将来还是弘扬净土的,大家不要认为弥勒就是弘法相,他来娑婆世界度众生就是法相,不是如此,法相当然要说,《无量寿经》最后要托付给弥勒,弥勒所问的还是净土法门,《弥勒发问经》中佛答覆弥勒的话:"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何等为十。何等为十:一者,于一切众生,常发慈心,于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二者,于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三者,发护法心,不惜身命,于一切法,不生诽谤。四者,于忍辱中生决定心。五者,身心清净,不染利养。六者,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八者,于世谈话,不生昧心。九者,近于觉意,生起种种善根因缘,远离愦恼散乱之心。十者,正念观佛,除去诸根。"所以这里很深,例如除去诸根,正念观佛,谁办得到?《宗要》说如是十念,不是凡夫所能。当知初地以上菩萨乃至具足十念,菩萨也往生极乐世界,无量菩萨都往生,这是指那些说的。这样的十念,如果说是阿弥陀佛发了第十八愿是让这样程度的人十念往生,那么凡夫怎么办?所以这些说法不符合净土宗普度本义。所以日本义寂说,他就是拿观经下品十念就是念阿弥陀佛,来注解这十八愿的十念是很对的。望西也是反对上面这种说法,这个十念这么深,望西说宗家(宗家指善导)不尔,今之十念,但是口称。善导祖师他改正了一些前人的错误,所以日本人最尊敬善导。有的日本人说阿弥陀佛是第一代,善导是第二代,日本就接第三代了。他们尊善导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云栖说:善导纵然不是弥陀化身,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之流。善导说这时间就是口称,没有那么多内容,那么多内容只有菩萨才能做的到。就是嘴里念阿弥陀佛,心里也是想着阿弥陀佛。上者根基好的一生都在念,最低的只念一声也可往生。临终获得一念净心,得到、达到穷尽心源,极清净心,达到这样的净性,这样一句,这个功德,也可以往生。所以把过去两种不同说法,十念到底指深指浅,归到净土宗,释迦牟尼的本意,就是指口称就是了。 "至心信乐"。《观经》上介绍那个人见了地狱让他念"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这个愿是至心,《观经》也说如是至心。大家怀疑,至心是什么心,到底怎么称十念,我们引用鸠摩罗什大师的话,我们可以明白是不是至心,怎么叫十念。譬如有人在旷野中遇见恶人,碰见强盗了,拿着枪、拿着刀,这个人赶紧跑,看见一条河,后边有追兵,前边有河,如果不渡河命难保,这时就想,要活命就渡河。你体会这是什么心情,怎么过这河,我穿这个阔衣裳渡,如不过,脱来不及,追上了,他想的就是这个事,怎么渡河啊,没有别的,他不会想。我还有两万元帐还没还呢,怎么要帐,什么事也不想,就是想渡河,就是这样一个念头。修行念头跟这一样,这就对了,就是至心,这就很具体,不是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唯独就是这么一个想法了,没有间断的念,达到十句就叫十念,上面是鸠摩罗什的话,就是身在此时,心有所思,就是过河,没有别的念头,这样的念叫做一念,这样的念累积到十个就是十念,这样念佛,念到第十句就是十念。 下边再引申,前面是两种,圆融一下。《宗要》说现在经中原文说十念,具有隐密显了二义。不大明显的叫隐密,显了二义,明显两个意思。显了的十念,说的明白大家都懂了,就是我刚才说的,罗什大师的十念,隐密就是上面《弥勒发问经》中,慈心等十念,那样的十念。义寂云: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这话说的好。你按鸠摩罗什所说的意思这样十念,自然,自然你每一念具足,这是弥勒所问的内容。这个意思就是华严意思,一和多,你真正专一,多就出来了。所以寂就能照,真正一了,万法归一。归一,归何处,你现在管归何处干什么。你现在归一再说吧,你万法还没有归一,你真正能专,自然具足鸠摩罗什十念。弥勒所问的十念,一就是一切,一切的垢污染都没有了。不念其他事了,无所住,念还在生其心,一念生心,是这样念的功德不可思议,无限大,所以十念中自然而然隐含深密之深意,此语道破净宗之玄妙,世上人多都喜欢谈玄说妙,而不知最极玄最极妙是什么呢?最玄最妙的在平常之中,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老老实实绵密地去念,自然暗合妙道。于念念之中就是一念,念而无念,以凡夫的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为最易,靠打坐,靠坐观,靠什么什么,靠研究,困难很多,只有这样才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念佛可以有如是功德,因为念念暗合实相故,暗合道妙,自然契合了无住生心,无住生心要到了别教的菩萨才能达到,凡夫怎么能做的到呢?如果说我能无住生心,我告诉你,你犯了大妄语戒,那是要入地狱的保证。无所得而未得,没有证说是证,没有开悟说是开悟,是大妄语戒。经中十念,真要这么念,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莲池大师说:《观经》说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念念是理一心,很难懂,就是这个道理。念念,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不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时间,罪是什么罪,是生死重罪。八十亿劫这么长的时间,无量无边生死重罪,一句就消灭了。莲池大师是弥陀化身,理一心,到了理一心,总之是不可思议。所以夏老师说,道在平常中,大道就在平常之中,可惜你不知道,总喜欢玄妙,越玄妙就越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